学术投稿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纤维胃镜检查40例临床分析

张溪英;屈双权

关键词:异丙酚, 氯胺酮, 婴幼儿, 胃镜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纤维胃镜检查的婴幼儿(5个月~3岁)40例,分为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n=20)和氯胺酮-咪唑安定组(KM组,n=20)进行麻醉.常规监测MAP、HR、ECG、R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等指标.结果:PK组麻醉起效和术后清醒明显快于KM组(P<0.05),PK组MAP、HR无明显变化,KM组HR增快,MAP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K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KM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KM组(P<0.01).结论:PK组麻醉起效迅速,深度易控,循环稳定,苏醒快而完全,效果优于KM组.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4例教训分析

    目的:该文通过对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分析,总结了降低并发症的经验教训.方法:通过回顾286例LC手术而发生的胆道损伤、胆瘘、术后出血、胆囊管残留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结果:对于LC手术适应症应慎重选择,并且强调了LC的中转开腹是其安全的保证;对Calot三角区的解剖应仔细慎重,这是LC成功的关键;LC的置管引流是术后胆瘘病人良好转归的必要条件;对于胆囊动脉的处理用钛夹夹闭,对于胆囊床与胆外胆管之间结缔组织上夹止血以期安全.该文4例严重并发症教训深刻.结论:认为LC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在于并发症的减少和手术的熟练;树立正确的中转开腹态度,克服自负麻痹思想,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卢运;闵好;黄军;胡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对侧肥大下鼻甲成形术.结果:56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必须同时行对侧下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疗效更好.

    作者:李红兵;周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胸腔镜激光松解胸膜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

    目的:观察经胸腔镜激光松解胸膜粘连在胸膜粘连所致的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难治性气胸并发胸膜粘连者,局麻下经胸腔镜应用Nd:YAG激光松解粘连带,观察治疗前后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时间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39例患者胸膜粘连带全部松解成功,全部患者肺均完全复张,完全复张时间为2.8±1.4d(1~5d),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时间由治疗前的20.5±2.1d(14~46d)缩短至治疗后3.8±1.2d(1~10d).术后除2例出现轻度发热外,未见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下通过胸腔镜应用Nd:YAG激光松解胸膜粘连而治疗胸膜粘连所致的难治性气胸,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纪全;陈正贤;高兴林;李惠英;刘伟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窥镜直视下硬性扩张治疗尿道狭窄(附35例报告)

    目的:探索输尿管镜硬性扩张置管术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寻找正确引导方向,利用其镜体的扩张并术后置管治疗早期、轻度尿道狭窄35例.结果:35例均获随访,29例排尿正常,治愈率83%;失败6例,均改为开放手术治愈,无1例发生尿外渗.结论:在尿道狭窄扩张治疗中,输尿管镜直视扩张置管术具有较满意的疗效,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尤其对小儿病例更是如此.

    作者:韦华玉;梁建波;何大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浙江嘉兴地区1793例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1 2年间经结肠镜检查的1793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浙江嘉兴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3种常见病因.有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3.40±2.31)d,无出血病灶结肠炎平均就检时间为(11.61±4.50)d,两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肠息肉(尤其多发性息肉)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血吸虫病的重度流行是本地区结肠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检出率高的重要原因.若无禁忌症,出血后3d天内应行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在本地区高发,易恶变,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断和及时切除是预防其恶变的好方法.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颌窦置管冲洗对鼻内窥镜术后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鼻内窥镜外科的发展,鼻窦炎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部分病例效果不佳,其中部分表现为术后长期有大量粘稠脓涕,不易擤出,治疗相当棘手,我们于1998年1月~1999年1月采取经鼻内窥镜上颌窦置管冲洗辅以口服药物治疗该类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取息肉术2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取息肉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26例病人在全麻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标准四戳孔,借助胆道镜、取石网和电热圈套器处理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胆囊壁切口用3-0~5-0可吸收缝针线荷包缝合或连续扣锁缝合,取出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装入标本袋从剑突下孔或脐部孔取出.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两根多孔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施行保胆取石术24例和取息肉术2例,成功18例,中转LC5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渗出液20~300ml/d,术后2~7d拔除.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手术历时(穿刺Troear到取出标本袋)40~160min,平均90min.术后住院3~10d.结论:选择合适病人,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治疗,可靠的缝合胆囊壁切口,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取息肉术可行、有效、较安全.此方法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刘安;高珂;宋安宁;田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钬激光前列腺切除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对BPH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R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对有症状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HoLRP和TUEVP对248例BPH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RUV)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oLRP组手术时间较TUEVP组长(P<0.001),术中出血HoLRP组较TUEVP组少(P<0.001),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oLRP组较TUEVP组明显减少(P<0.001).术后阳痿发生率:HoLRP组为1.2%,TUEVP组为7.7%(P<0.05).结论:HoLRP能达到与TUEVP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BPH激光治疗中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王韧;保庭毅;巨生产;杨增悦;邱建新;魏继红;张鸿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丙酚在肠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后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依从性及对肠镜操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病人随机分成药物组(55例,辅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对照组(53例,常规操作),记录两组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5min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是否完成肠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药物组操作过程中心率、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操作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及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麻醉辅助肠镜可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减少病人痛苦,但不能缩短操作时间及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周平红;高卫东;徐美东;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作者: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基因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4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vacA抗体.结果:cagA、vacA抗体在44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37.0%.在慢性胃炎(C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癌(GC)患者中,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2.9%,76.1%、96.9%与33.0%、31.0%、62.5%;经u检验显示:慢性胃炎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通过患者血清中Hp抗体(cagA和vacA)的检测,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作者:吴水河;刘家双;张阳德;赵劲风;潘一峰;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

    目的:探讨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3月~11月,利用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并积水30例,未发现有输尿管穿孔、周围脏器损伤及大出血,术后未出观脓肾、尿瘘.结论: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具有取石率高、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可作为肾结石并积水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作者:黄永新;温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癌癌灶周围病变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大肠癌癌灶周围病变的发生率及性质.方法:回顾100例电子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分析癌灶周围伴发的病变.结果:100例大肠癌中30例癌灶周围伴发病变,其中26例为息肉,4例为卫星癌.息肉与卫星癌多位于癌灶附近.结论:大肠癌中,伴卫星癌发生率占4%,伴息肉占26%.大肠癌伴息肉或卫星癌时息肉与卫星癌仍好发于左半结肠.尽量进行全结肠镜检方可不遗漏癌灶周围病变,并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马红晶;周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附15例报告)

    目的:评价超声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电子胃镜检查中发现的胃平滑肌瘤及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平滑瘤15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8例,胃平滑肌瘤7例,有3例行内镜下手术摘除,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均支持平滑肌瘤诊断.结论:超声电子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佳方法.

    作者:汤绍迁;谢明;戴绍军;杨元胜;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肝胆胰脾手术40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胆道、胰、脾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从1998年6月~2002年6月共行腹腔镜肝、胆道、胰、脾手术40例,其中肝脏手术21例,胆道手术14例,胰腺手术1例,脾脏手术4例.结果:40例手术中,37例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3例为腹腔镜辅助手术,全组手术均成功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术中失血8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3d.结论:腹腔镜外科手术应用于肝、胆道、胰、脾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梁中骁;罗建强;黄顺荣;赫军;刘天奇;黄栋;邹全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管-气管瘘的纤支镜下治疗

    目的:探讨纤支镜在食管-气管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8例食管-气管瘘患者经纤支镜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经纤支镜采用OB胶补瘘、镍钛记忆合金(NT-SMA)支架、高频电凝治疗食管-气管瘘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经纤支镜治疗食管-气管瘘疗效肯定,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周泸明;胡建林;刘平;熊玮;沈渝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不孕中的发生率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中的发生率,探讨它们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妇科疾病时,确诊Fitz-Hugh-Curtis综合征遗留的典型病理改变和输卵管周围炎性病变.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非输卵管炎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10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发现慢性肝周围炎15例(13.8%),升结肠-腹壁粘连10例(9.2%),单纯输卵管周围炎性粘连24例(20.2%).而在11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现慢性肝周围炎患者2例(1.8%),升结肠-腹壁粘连患者2例(1.8%),输卵管周围炎性粘连患者2例(1.8%).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妊娠中肝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结肠-腹壁粘连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20例经腹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不孕的患者中,发现肝周围炎5例(25%),未发现升结肠-腹壁粘连.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肝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Fitz-Hugh-Curtis综合征在输卵管妊娠和不孕患者中的发生率与国外接近.肝周围炎、升结肠-腹壁粘连从侧面反映了盆腔炎性疾病在输卵管妊娠和输卵管不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左绪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腺癌并出血1例

    十二指肠球部腺癌是极为罕见的,其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基本相似,易被漏诊.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4万余例患者中,发现并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腺癌并出血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茂星;郭秀兰;赵银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纤维胃镜检查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纤维胃镜检查的婴幼儿(5个月~3岁)40例,分为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n=20)和氯胺酮-咪唑安定组(KM组,n=20)进行麻醉.常规监测MAP、HR、ECG、R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等指标.结果:PK组麻醉起效和术后清醒明显快于KM组(P<0.05),PK组MAP、HR无明显变化,KM组HR增快,MAP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K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KM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KM组(P<0.01).结论:PK组麻醉起效迅速,深度易控,循环稳定,苏醒快而完全,效果优于KM组.

    作者:张溪英;屈双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18例中有13例(72.2%)为1次检查确诊,5例为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其中15例经内镜止血成功,首次治疗成功12例(66.7%),3例经2次内镜止血成功(16.6%),3例需外科手术(16.6%).结论:在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内镜为首选方法.

    作者:吴明波;徐美东;姚礼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