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检查诊断536例结核性腹膜炎分析

徐惠成;梁志清;常青;史常旭;张红梅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 腹腔镜检查
摘要:目的:评价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983年~2001年536例腹腔镜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27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检查并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98.3%),有6例气腹失败(1.1%),有3例因腹腔镜检查时肠管损伤行剖腹肠管修补术(0.6%).在536例病例中,渗出型有67例(12.5%),粘连型有183例,(34.1%),干酪型286例(53.4%).粘连型腹腔镜检查失败率和并发症均明显高于渗出型和干酪型.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诊断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经内镜、病理和X线钡餐确诊的104例重度癌性食管狭窄患者,分为扩张加射频治疗组和支架置入对照组,对其近期、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经费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且治疗费用远低于食道支架置入术,而两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易为患者接受.结论: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姑息疗法之一.

    作者:刘昱辰;谷中红;肖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内镜下的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或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2年8月结肠镜检查2*!926例次,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检出大肠隆起性病变共608个,非肿瘤性病变189个,占31.1%,其中增生性息肉114个(18.8%),炎性息肉56个(9.2%),P-J息肉4个(0.7%),幼年性息肉15个(2.5%);腺瘤性息肉260个,占42.8%;进展期癌159例(26.2%).非肿瘤性息肉以Ⅰ、Ⅱ型腺管开口为主,占95.2%(180/189);而在腺瘤性息肉中,Ⅱ、ⅢL、Ⅳ型腺管开口分别占26.5%、56.9%、16.5%,尤其是管状腺瘤,Ⅱ型腺管开口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百分率为33.3%,ⅢL型腺管开口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为57.3%,而Ⅳ型腺管开口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为71.4%;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ⅤN型.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分型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并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白岚;万田谟;姜泊;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ERCT及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均由ERCP确诊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部癌5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胆总管胆泥沉积1例.ERCP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分别为97.5%、90.9%与CT66.6%、33.3%;B超58.5%、36.3%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林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附2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腹腔镜下对粘连性肠梗阻及肠粘连行粘连松解术治疗28例.结果:25例成功的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恢复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防12~36个月,20例腹痛完全消失,5例偶有腹痛发作,均无肠梗阻的复发.结论: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地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少杰;薛伟山;辛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施EPBD术3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mm,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并造影复查.结果:37例成功完成EPBD,36例在EPBD后清除结石,7例附加机械碎石术.37例中,2例十二指肠镜下取石2次,1例再次ERCP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取石.37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9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72h内恢复.结论: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风险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机械碎石比例较EST术后为高.适用于10mm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作者:蔡开琳;王国斌;卢晓明;陶凯雄;王继亮;韩高雄;王春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阶段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8例SAP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主要行腹腔灌冼、多管引流、网膜囊切开、胰包膜、胰床松解等操作.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例,1例死于ARDS.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能迅速明确病情,引流腹腔内毒性渗液、酶性物质,有利于稳定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适当放宽腹腔镜手术的指征.

    作者:龚兵;周国军;许兆龙;杭群;高显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的适应症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2年11月,26例胆囊结石继发或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与同期37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同类患者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成功,术后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患者,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德福;徐国宏;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神经内镜下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CRW立体定向仪在MRI或CT导向下进行颅内肿瘤活检和囊肿开窗疏通术,或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和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结果:30例病人,包括4例颅内肿瘤,4例透明隔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2例鞍区胆质瘤,5例三叉神经痛,8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颅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与立体定向术结合具有微创、准确、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李刚;李新钢;徐淑军;王建刚;刘玉光;王云彦;贾德泽;宫崧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治

    目的:讨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病因诊断及实施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ERCP及行ES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RCP检查明确胆道器质性疾病25/64,占39%,行EST者16/25,占64%,均解除症状,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35/64,占54.6%,全部行EST,有效率32/35,占91%,行ERCP、EST失败4/64,占0.06%.结论:十二指肠镜下ERCP术对胆道术后综合症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EST技术针对病因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用超声胃镜水囊法或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结果:245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5.7%,明显高于胃镜(66.0%)和钡餐检查(53.1%);97例手术患者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1.8%.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宗春华;徐雷鸣;陈惠芳;许幼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腹痛查因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痛查因病例中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8月~2003年1月间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急性腹痛22例病人诊治效果的分析.结果:2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探查及治疗,2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技术对腹痛查因的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作者:陶霖玉;冯铎;杨超;谢有志;喻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解痉催眠镇痛法无痛肠镜

    目的:前瞻性研究解痉催眠镇痛法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预约的肠镜检查按患者要求分入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用药组)先静注山莨菪碱解痉,8min后作催眠镇痛,2min后肠镜检查;丙组未用药作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均能与术者对答,术毕可下床扶行.用药组肛门松驰,肠镜检查时安静,术后对肠镜检查过程有痛苦回忆者在5%以下.用药后20min内心率上升较用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肛门紧闭,其中93.8%表情痛苦或呻吟,术后有痛苦的记忆.结论:解痉催眠镇痛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作门诊病人的无痛肠镜检查.

    作者:黄冰;陈圣和;陈寿根;王彩平;吴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治疗会厌囊肿

    1996年8月~2002年8月,我科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会厌囊肿4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利;肖来华;刘建功;裴文兴;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103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结直肠手术103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86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19例,横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12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10例,全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32例,腹会阴切除术12例,直肠悬吊术1例.结果:10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及胰头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6.8min,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30.6h,术后平均住院7.4d.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随访3~90月,平均随访2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为89.2%(74/83).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处理结直肠良性病变优势明显,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评价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陈鋆;徐以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微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并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方法:用抗CD-61单抗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其中手术标本9例,活检标本31例)和12例结肠癌切出标本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结果:40例UC有14例微血栓阳性,其中手术标本9例中有6例阳性,对照组全阴性,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标本(实际上可能是疾病严重度)与微血栓有关,其比值比OR为11.667,P=0.0179.结论:微血栓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贺国斌;欧阳钦;陈岱云;李俸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下消化道出血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以往的观念在下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时,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常为禁忌,近几年来,我院对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方法:常规大肠清洗,应用日本富士200型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结果:250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90%的病人及时明确了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实践表明急诊肠镜检查对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手术时机起到重要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急诊结肠镜检查2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萍;黄重发;李新建;朱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尿道汽化治疗老龄高危女性膀胱颈梗阻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膀胱颈(TUVBN)治疗老龄高危女性膀胱颈梗阻(BN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老龄高危女性BNO的TUVBN临床资料.结果:汽化后1~3周内恢复自行排尿6例,延长至5~6周恢复自行排尿2例.不能恢复自行排尿而间歇导尿1例.术前慢性尿潴留组汽化后尿动力学指标和恢复自行排尿能力均优于术前急性尿潴留组.结论:应选择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属代偿期的老龄高危女性BNO行TUVBN疗效较好.汽化膀胱颈深度和尿道长度应有可视参照物标定和遵循个体化原则以免发生汽化并发症.注意同时发现和处理腺性膀胱炎.

    作者:金洪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内腔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4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F24肾镜直视下应用Wolf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膀胱结石.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碎石治疗成功,碎石率达到100%.结论:该法不仅降低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取石的并发症,而且大大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具有安全、微创、高效的特点.

    作者:张磊;赵晓昆;刘任;蒋宏毅;杨金瑞;张选志;苏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诊治盆腔脓肿10例分析

    目的:使盆腔脓肿得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佳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或怀疑盆腔脓肿者进行腹腔镜术,镜下进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积脓引流、逆行冲洗、病灶清除、盆腔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10例患者很快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结合抗生素是目前诊治盆腔脓肿的佳有效方法.

    作者:孙信;薛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CT仿真内镜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技术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取离体猪结肠标本,在肠内壁缝系一定数量息肉标本,行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然后标本送内镜室,行电子内镜观察,比较二者结果.结果:实际标本数16个,电子内镜发现标本16个,与实际相符,CT仿真内镜发现标本18个,比实际标本多2个.结论:CT仿真内镜在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具有无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而且随着相关软件的完善,以及检查人员的经验积累,CT仿真内镜必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邱维加;何卓凯;刘泓基;卢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