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海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阶段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8例SAP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主要行腹腔灌冼、多管引流、网膜囊切开、胰包膜、胰床松解等操作.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例,1例死于ARDS.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能迅速明确病情,引流腹腔内毒性渗液、酶性物质,有利于稳定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适当放宽腹腔镜手术的指征.
作者:龚兵;周国军;许兆龙;杭群;高显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的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93例经内镜或X线检查诊断为SMT的患者,给予EUS检查.结果:经EUS诊断的93例病人中,上消化道平滑肌瘤34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1例,息肉6例,囊肿2例,癌肿4例,血管曲张7例,转移性肿瘤4例,腔外压迫26例.结论:EUS在诊断SMT方面具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接近100%.
作者:胡伟;于皆平;吴杰;贾业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的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或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2年8月结肠镜检查2*!926例次,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检出大肠隆起性病变共608个,非肿瘤性病变189个,占31.1%,其中增生性息肉114个(18.8%),炎性息肉56个(9.2%),P-J息肉4个(0.7%),幼年性息肉15个(2.5%);腺瘤性息肉260个,占42.8%;进展期癌159例(26.2%).非肿瘤性息肉以Ⅰ、Ⅱ型腺管开口为主,占95.2%(180/189);而在腺瘤性息肉中,Ⅱ、ⅢL、Ⅳ型腺管开口分别占26.5%、56.9%、16.5%,尤其是管状腺瘤,Ⅱ型腺管开口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百分率为33.3%,ⅢL型腺管开口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为57.3%,而Ⅳ型腺管开口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为71.4%;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ⅤN型.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分型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并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白岚;万田谟;姜泊;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1年间135例因胆石引起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行鼻胆管引流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改善中毒症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引流术后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确诊率,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结论: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新俊;孙志为;金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例.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85.8ml.术后主观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兼容二者的长处,切割组织多,并发症少.
作者:童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腹胀、黑便1周入院.入院后查体:皮肤、结膜、甲床苍白.手臂、前胸等身体多处可见大小不等青色瘤样结节多处,质硬、活动度差、界限清楚、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既往足跟部黑痣20余年,4年前破溃行手术切除并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入院后胃镜检查:胃体中部可见8cm×4cm不规则粘膜隆起,表面黑褐色,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无法冲净,中央有溃疡,质脆,触之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一处1.0cm×0..8cm不规则粘膜隆起,表面黑褐色.活检4块,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杨蕾;李长锋;李丹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三股半腱肌肌腱和界面螺钉重建后十字韧带.方法:关节镜下移植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十字韧带,用于治疗后十字韧带损伤后关节不稳定.结果:10例患者平均随访8.2个月.Larson评分由术前58分提高到92分.所有患膝术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后仅1例后抽屉试验弱阳性,1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结论:关节镜下利用三股半肌肌腱和界面挤压螺钉重建后十字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该技术具有不切开关节囊,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优点.
作者:付三清;贺常仁;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无服药情况下每周出现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反食症状,并且24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10例进行ELGP.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常规胃镜检查后,在齿状线下方1~3cm缝合,记录手术前后烧心、反流症状改善情况、24h食管pH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例患者中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效率80%.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腔内折叠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且手术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承荣;黄留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用超声胃镜水囊法或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结果:245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5.7%,明显高于胃镜(66.0%)和钡餐检查(53.1%);97例手术患者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1.8%.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宗春华;徐雷鸣;陈惠芳;许幼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病例资料.结果:除24例上段输尿管结石过大过长者辅以体外震波碎石外,其余病例全部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均一次成功.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方法具有损伤少、可重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子芳;李立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腹腔镜下对粘连性肠梗阻及肠粘连行粘连松解术治疗28例.结果:25例成功的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恢复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防12~36个月,20例腹痛完全消失,5例偶有腹痛发作,均无肠梗阻的复发.结论: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地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少杰;薛伟山;辛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男性,17岁,学生,住院号358531;因咳嗽、咳痰、咯血8年,加重4月,于2003年3月10日入院.
作者:刘为舜;刘玉全;任思群;余元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6年8月~2002年8月,我科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会厌囊肿4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利;肖来华;刘建功;裴文兴;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不增加特殊器械,用普通丝线在腹腔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减小剑突下切口.结果:454例LC术中应用丝线结扎、77例剑突下切口改为5mm,无因此而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不增加特殊器械的打结式MLC方法简便、安全、经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许跃明;程云霄;葛敦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ERCT及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均由ERCP确诊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部癌5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胆总管胆泥沉积1例.ERCP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分别为97.5%、90.9%与CT66.6%、33.3%;B超58.5%、36.3%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林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解痉催眠镇痛法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预约的肠镜检查按患者要求分入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用药组)先静注山莨菪碱解痉,8min后作催眠镇痛,2min后肠镜检查;丙组未用药作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均能与术者对答,术毕可下床扶行.用药组肛门松驰,肠镜检查时安静,术后对肠镜检查过程有痛苦回忆者在5%以下.用药后20min内心率上升较用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肛门紧闭,其中93.8%表情痛苦或呻吟,术后有痛苦的记忆.结论:解痉催眠镇痛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作门诊病人的无痛肠镜检查.
作者:黄冰;陈圣和;陈寿根;王彩平;吴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论证输尿管镜术在肾绞痛发作时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在65例肾绞痛患者中运用输尿管镜术作常规检查,对因结石引起的进行取石或气压弹道碎石,对伴有增生性息肉者行镜下切除.结果:发现输尿管结石62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在肾绞痛发作时应用输尿管镜术不仅可以确定引起肾绞痛的病因,同时可以对因结石、血块、息肉、肿瘤等引起的梗阻进行治疗.
作者:刘国光;彭海贤;何锋;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膀胱颈(TUVBN)治疗老龄高危女性膀胱颈梗阻(BN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老龄高危女性BNO的TUVBN临床资料.结果:汽化后1~3周内恢复自行排尿6例,延长至5~6周恢复自行排尿2例.不能恢复自行排尿而间歇导尿1例.术前慢性尿潴留组汽化后尿动力学指标和恢复自行排尿能力均优于术前急性尿潴留组.结论:应选择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属代偿期的老龄高危女性BNO行TUVBN疗效较好.汽化膀胱颈深度和尿道长度应有可视参照物标定和遵循个体化原则以免发生汽化并发症.注意同时发现和处理腺性膀胱炎.
作者:金洪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的规律、特点及可能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2001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共328例,BⅡ氏手术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和残胃溃疡、残胃癌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手术(P<0.05),倒次全切术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和BⅡ氏手术(P<0.01),贲门癌和食管下端癌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胃癌(P<0.01).结论:严格掌握胃手术适应症、注意术式的选择、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和常规活检、常规口服抗胆汁返流和保护胃粘膜药物可能早期发现残胃癌,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作者:赵亮;刘军;沈磊;沈志祥;罗和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结直肠手术103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86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19例,横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12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10例,全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32例,腹会阴切除术12例,直肠悬吊术1例.结果:10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及胰头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6.8min,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30.6h,术后平均住院7.4d.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随访3~90月,平均随访2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为89.2%(74/83).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处理结直肠良性病变优势明显,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评价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陈鋆;徐以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