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

龚兵;周国军;许兆龙;杭群;高显清

关键词:腹腔镜,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阶段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8例SAP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主要行腹腔灌冼、多管引流、网膜囊切开、胰包膜、胰床松解等操作.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例,1例死于ARDS.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能迅速明确病情,引流腹腔内毒性渗液、酶性物质,有利于稳定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适当放宽腹腔镜手术的指征.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镜下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CRW立体定向仪在MRI或CT导向下进行颅内肿瘤活检和囊肿开窗疏通术,或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和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结果:30例病人,包括4例颅内肿瘤,4例透明隔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2例鞍区胆质瘤,5例三叉神经痛,8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颅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与立体定向术结合具有微创、准确、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李刚;李新钢;徐淑军;王建刚;刘玉光;王云彦;贾德泽;宫崧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103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结直肠手术103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86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19例,横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12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10例,全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32例,腹会阴切除术12例,直肠悬吊术1例.结果:10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及胰头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6.8min,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30.6h,术后平均住院7.4d.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随访3~90月,平均随访2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为89.2%(74/83).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处理结直肠良性病变优势明显,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评价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陈鋆;徐以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人监护病房的应用

    目的: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房(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55例慢阻肺和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取痰细菌培养、管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40例显效,10例有效,有效率达90%;痰培养55例阳性率80%,准确性88%;经鼻气管插管36例次,成功率100%;经气管导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40例次,与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者比较明显缩短上机时间P<0.05.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呼吸ICU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黄灿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328例残胃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的规律、特点及可能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2001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共328例,BⅡ氏手术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和残胃溃疡、残胃癌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手术(P<0.05),倒次全切术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Ⅰ氏和BⅡ氏手术(P<0.01),贲门癌和食管下端癌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胃癌(P<0.01).结论:严格掌握胃手术适应症、注意术式的选择、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和常规活检、常规口服抗胆汁返流和保护胃粘膜药物可能早期发现残胃癌,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作者:赵亮;刘军;沈磊;沈志祥;罗和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8例手术及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术后腹腔粘连的规律,并介绍了造气腹的方法和分离粘连的手术技巧.结果:38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均成功地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不应再列为手术的禁忌证.

    作者:罗奎;曹扶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气管内笔套金属环1例

    1 临床资料男性,17岁,学生,住院号358531;因咳嗽、咳痰、咯血8年,加重4月,于2003年3月10日入院.

    作者:刘为舜;刘玉全;任思群;余元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胃底贲门癌根治术2例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胃底贲门癌病人,经完全腹腔镜下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结果:2例男性贲门旁腺癌,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病人有开放miles手术历史.手术时间分别为280和200min.1例病人贲门右有一粒阳性淋巴结.术后平均30.5h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7.5d出院.2例病人术后已经随访7~8月,无复发转移.结论:比较开放手术,腹腔镜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手术野显露清楚,也不需要开胸,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有明显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作者:肖丽玲;王存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76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行LC的176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1例完成LC手术,5例中转开腹;因胆漏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而再次剖腹手术各1例;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中操作和妥善的术后处理是老年患者LC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阮成荣;周华;刘厚宝;姚礼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治

    目的:讨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病因诊断及实施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ERCP及行ES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RCP检查明确胆道器质性疾病25/64,占39%,行EST者16/25,占64%,均解除症状,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35/64,占54.6%,全部行EST,有效率32/35,占91%,行ERCP、EST失败4/64,占0.06%.结论:十二指肠镜下ERCP术对胆道术后综合症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EST技术针对病因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解痉催眠镇痛法无痛肠镜

    目的:前瞻性研究解痉催眠镇痛法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预约的肠镜检查按患者要求分入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用药组)先静注山莨菪碱解痉,8min后作催眠镇痛,2min后肠镜检查;丙组未用药作对照.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均能与术者对答,术毕可下床扶行.用药组肛门松驰,肠镜检查时安静,术后对肠镜检查过程有痛苦回忆者在5%以下.用药后20min内心率上升较用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肛门紧闭,其中93.8%表情痛苦或呻吟,术后有痛苦的记忆.结论:解痉催眠镇痛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作门诊病人的无痛肠镜检查.

    作者:黄冰;陈圣和;陈寿根;王彩平;吴建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1年间135例因胆石引起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行鼻胆管引流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改善中毒症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引流术后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确诊率,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结论: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新俊;孙志为;金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诊输尿管镜术在反复发作肾绞痛中的诊断治疗作用

    目的:论证输尿管镜术在肾绞痛发作时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在65例肾绞痛患者中运用输尿管镜术作常规检查,对因结石引起的进行取石或气压弹道碎石,对伴有增生性息肉者行镜下切除.结果:发现输尿管结石62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在肾绞痛发作时应用输尿管镜术不仅可以确定引起肾绞痛的病因,同时可以对因结石、血块、息肉、肿瘤等引起的梗阻进行治疗.

    作者:刘国光;彭海贤;何锋;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经内镜、病理和X线钡餐确诊的104例重度癌性食管狭窄患者,分为扩张加射频治疗组和支架置入对照组,对其近期、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经费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且治疗费用远低于食道支架置入术,而两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易为患者接受.结论:扩张加射频治疗重度癌性食管狭窄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姑息疗法之一.

    作者:刘昱辰;谷中红;肖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腹痛查因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痛查因病例中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8月~2003年1月间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急性腹痛22例病人诊治效果的分析.结果:2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探查及治疗,2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技术对腹痛查因的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作者:陶霖玉;冯铎;杨超;谢有志;喻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ERCT及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均由ERCP确诊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部癌5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胆总管胆泥沉积1例.ERCP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分别为97.5%、90.9%与CT66.6%、33.3%;B超58.5%、36.3%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林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行EST 1例报告

    2002年8月20日我们为1例肝移植术后2年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施EPBD术3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mm,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并造影复查.结果:37例成功完成EPBD,36例在EPBD后清除结石,7例附加机械碎石术.37例中,2例十二指肠镜下取石2次,1例再次ERCP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取石.37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9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72h内恢复.结论: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风险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机械碎石比例较EST术后为高.适用于10mm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作者:蔡开琳;王国斌;卢晓明;陶凯雄;王继亮;韩高雄;王春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微血栓形成的研究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并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方法:用抗CD-61单抗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其中手术标本9例,活检标本31例)和12例结肠癌切出标本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结果:40例UC有14例微血栓阳性,其中手术标本9例中有6例阳性,对照组全阴性,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标本(实际上可能是疾病严重度)与微血栓有关,其比值比OR为11.667,P=0.0179.结论:微血栓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贺国斌;欧阳钦;陈岱云;李俸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治疗会厌囊肿

    1996年8月~2002年8月,我科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会厌囊肿4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利;肖来华;刘建功;裴文兴;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阶段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8例SAP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主要行腹腔灌冼、多管引流、网膜囊切开、胰包膜、胰床松解等操作.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例,1例死于ARDS.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能迅速明确病情,引流腹腔内毒性渗液、酶性物质,有利于稳定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适当放宽腹腔镜手术的指征.

    作者:龚兵;周国军;许兆龙;杭群;高显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