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人监护病房的应用

黄灿成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RICU, 慢性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急危重病房(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对55例慢阻肺和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取痰细菌培养、管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40例显效,10例有效,有效率达90%;痰培养55例阳性率80%,准确性88%;经鼻气管插管36例次,成功率100%;经气管导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40例次,与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者比较明显缩短上机时间P<0.05.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呼吸ICU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目的:探讨胃镜下腔内折叠缝合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无服药情况下每周出现3次以上烧心或反酸、反食症状,并且24h食管pH监测证实胃酸异常者10例进行ELGP.缝合器为美国BARD公司二代缝合器.术前检查,常规胃镜检查后,在齿状线下方1~3cm缝合,记录手术前后烧心、反流症状改善情况、24h食管pH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例患者中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效率80%.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腔内折叠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且手术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承荣;黄留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腹痛查因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痛查因病例中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8月~2003年1月间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急性腹痛22例病人诊治效果的分析.结果:2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探查及治疗,2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技术对腹痛查因的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作者:陶霖玉;冯铎;杨超;谢有志;喻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行EST 1例报告

    2002年8月20日我们为1例肝移植术后2年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外伤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自1995年8月~2001年8月,对具有剖腹探查指征的50例腹部外伤使用腹腔镜诊断,并根据镜检结果决定镜下治疗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45例腹外伤于镜下作出正确诊断,11例于镜下作治疗性手术,12例可免治疗性处理;27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7例为腹腔镜辅助开腹或手助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8例,全组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诊治腹外伤具有创伤性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并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腹部外伤的病例.

    作者:黄华;徐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用活检钳行小儿气道内异物摘取82例

    我院1994年5月~2002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用活检钳进行小儿道内异物摘取82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吕燕平;沈绚梅;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用超声胃镜水囊法或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结果:245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5.7%,明显高于胃镜(66.0%)和钡餐检查(53.1%);97例手术患者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1.8%.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宗春华;徐雷鸣;陈惠芳;许幼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消化道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具有潜在恶性的内分泌肿瘤.我室1991年10月~2000年12月,经内镜检出消化道类癌17例,其中11例经内镜高频电成功摘除了病灶,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晓青;张立玮;王顺平;高扬;吴明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322例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病例资料.结果:除24例上段输尿管结石过大过长者辅以体外震波碎石外,其余病例全部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均一次成功.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方法具有损伤少、可重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子芳;李立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8例手术及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术后腹腔粘连的规律,并介绍了造气腹的方法和分离粘连的手术技巧.结果:38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均成功地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不应再列为手术的禁忌证.

    作者:罗奎;曹扶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治疗会厌囊肿

    1996年8月~2002年8月,我科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会厌囊肿4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利;肖来华;刘建功;裴文兴;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诊治盆腔脓肿10例分析

    目的:使盆腔脓肿得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有效治疗,防止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佳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或怀疑盆腔脓肿者进行腹腔镜术,镜下进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积脓引流、逆行冲洗、病灶清除、盆腔冲洗等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10例患者很快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结合抗生素是目前诊治盆腔脓肿的佳有效方法.

    作者:孙信;薛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首次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净率.方法:对6年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术后首次胆道镜取石情况作一分析探讨.结果: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共行胆道镜镜检查取石300例次,首次结石取净率达87.13%(237/272),影响首次结石取净率的原因是胆道镜取石术中漏诊、术中出现并发症、机器故障、胆镜取石盲区、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结论: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尽率的关键是防止手术并发症、避免术中胆道镜漏诊、减少取石器械故障、提高取石技巧.

    作者:李美荣;叶观瑞;李运福;潘思波;黄燕金;陈钦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76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行LC的176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1例完成LC手术,5例中转开腹;因胆漏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而再次剖腹手术各1例;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中操作和妥善的术后处理是老年患者LC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阮成荣;周华;刘厚宝;姚礼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直肠癌是指直肠齿线以上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内镜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更大.内镜检查不但可以直视、录像、打印,还可活检或全瘤切除,与其它检查方法比较既准确、直观,又敏感.通过对早期直肠癌尤其是黏膜层的直肠癌内镜切除,不但创伤小、简便、安全,而且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切除同样的效果.因此,内镜对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华星;王国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电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36例报告)

    目的:总结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例.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85.8ml.术后主观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汽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兼容二者的长处,切割组织多,并发症少.

    作者:童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腔镜胃底贲门癌根治术2例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胃底贲门癌病人,经完全腹腔镜下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结果:2例男性贲门旁腺癌,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病人有开放miles手术历史.手术时间分别为280和200min.1例病人贲门右有一粒阳性淋巴结.术后平均30.5h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7.5d出院.2例病人术后已经随访7~8月,无复发转移.结论:比较开放手术,腹腔镜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手术野显露清楚,也不需要开胸,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有明显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作者:肖丽玲;王存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治

    目的:讨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病因诊断及实施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ERCP及行ES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RCP检查明确胆道器质性疾病25/64,占39%,行EST者16/25,占64%,均解除症状,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35/64,占54.6%,全部行EST,有效率32/35,占91%,行ERCP、EST失败4/64,占0.06%.结论:十二指肠镜下ERCP术对胆道术后综合症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EST技术针对病因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2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4年来126例胆道结石病人,在行胆道手术及胆总管T行管外引流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行管窦道取出残余结石.结果:126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94.4%.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有显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马冬岩;谢强;孙玉华;章及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不增加特殊器械,用普通丝线在腹腔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减小剑突下切口.结果:454例LC术中应用丝线结扎、77例剑突下切口改为5mm,无因此而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不增加特殊器械的打结式MLC方法简便、安全、经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许跃明;程云霄;葛敦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神经内镜下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CRW立体定向仪在MRI或CT导向下进行颅内肿瘤活检和囊肿开窗疏通术,或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和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结果:30例病人,包括4例颅内肿瘤,4例透明隔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2例鞍区胆质瘤,5例三叉神经痛,8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颅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与立体定向术结合具有微创、准确、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李刚;李新钢;徐淑军;王建刚;刘玉光;王云彦;贾德泽;宫崧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