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少鹏;谭敏;陈炜;陈羽;陈俊星;邓春华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及肺灌洗联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的方法.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行小液量选择性支气管灌洗及联用呼吸机.结果:36例病人32例抢救成功,成功率89%.结论:该方法能纠正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减轻脑水肿,为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的抢救提供了重要方法.
作者:彭勋;赵雅君;彭卫平;王凯;盛瑞君;王小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同期妇科腹腔镜卵巢手术72例,输卵管手术59例与开腹卵巢手术92例、输卵管手术78例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肛门排气、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及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及抗生素应用,但费用较高.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宝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胆囊三角的腹腔镜下解剖观察,以期减少胆管的损伤和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分析2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情况.结果:异常胆囊管占3.4%,胆囊动脉缺如或胆囊三角疤痕炎症分辨不清占17.4%;成功地进行了2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结论:准确可靠地解剖胆囊三角,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关键.
作者:刘宏;王国华;李智;李雪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机械碎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多发性大结石的疗效.方法:2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后机械碎石、取石篮取石及鼻胆管引流.结果:21例取石成功,其中2次取尽结石12例,3次取尽结石7例,4次取尽结石2例,1例失败.出现术中渗血5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机械碎石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手段,控制操作时间、分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根祥;姚礼庆;董许英;柳益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鼻窦镜穿刺套管针分别从下鼻道、尖牙窝穿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切除上颌窦病变;对上颌窦病变较严重者循柯-陆氏手术进路开放上颌窦自然窦口,以利引流.结果:13例上颌窦囊肿,6例单纯性上颌窦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9例鼻窦炎Ⅱ型患者,7例治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且经济.
作者:孙楚东;董菊雅;赵国华;姜卫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农民,于2000年3月因咽部扁桃体注射药物时突然呛咳将一5号针头吸入气管内,此后出现反复咳嗽,咳脓痰,声音嘶哑,偶尔痰中带血,曾在省内外医院就诊均给于抗炎、体位引流等治疗无效.患者于2001年6月18号来我院就诊摄胸片及断层确定左支气管内有一5号注射针头存留.于同年6月20号在局麻下行使纤支镜下异物取出术.
作者:张亚琳;刘翱;杨伟康;陈守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的诊断与内科治疗.方法:对12例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予内镜、或出血停止后予X线钡餐检查,并给制酸剂、口服凝血酶等治疗.结果:12例均明确诊断和治愈.结论: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的诊断,内镜检查当为首选,制酸剂和口服药止血效果良好.
作者:曾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5例诊断明确的Dieulafoy病的临床起病、转归及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诊断临床误诊率近75%,年轻内镜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确诊后经内镜治疗大多是有效的.结论:对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要考虑少见病存在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李楠;周建飞;朱超慧;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利用自己开发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对20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实施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同时与日本生产的气动式套扎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自行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使用效果良好,部分性能优于进口产品.结论:此种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使用简捷灵活,性能可靠,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明;王磊;卜令秀;张汝建;弭希峰;胡建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从而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十余年来收治的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16例.结果:16例中仅有2例入院时已确诊,12例误诊,分别误诊为慢支炎肺气肿并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疑肺癌;2例漏诊.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9例,咯血4例.异物滞留气管、支气管时间1d~26个月.11例经纤支镜钳出或吸出异物,4例在纤支镜钳检后异物自行咳出,1例经硬管支气管镜取出.结论: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原有慢性疾病所掩盖,且往往不能提供异物吸入史,故而容易造成临床误诊.纤支镜检查是确诊和治疗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溪林;钟维农;梁惠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于1993年10月~2000年12月间对X线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93例进行了纤支镜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席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局麻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对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改为在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手术更加简便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结论:局麻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果;尹邦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时选用带导丝的聪明切开刀,明显地提高了标准ES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始终有一小部分病人可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仍无法完成标准的EST,而须改用前切开术或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istulotomy,NKF),这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其中又以NKF为流行[1~3].一旦采用这两种方法,EST的成功率会明显上升,但其难度和并发症也随之增加[1,4],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本文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重点对针形切刀的应用作一评述.
作者:李平;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穿孔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3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全部在腹腔内缝合打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无肠漏、腹腔脓肿等发生,平均住院日7d.结论: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胡明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设备与器械为5例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4年,无肠梗阻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小林;杨龙江;靳巍;郭宏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胃镜下有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对6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组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组比较,在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以及体内血浆蛋白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P<0.01),而与病程、血清胆红素、血氨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无相关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硬化剂治疗及血浆蛋白水平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杨文;胡梅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的方法及其适应症.方法:总结1996~2001年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的22例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资料.其中胸腺瘤4例,畸胎瘤8例,神经源肿瘤7例,支气管囊肿3例,食管及心包囊肿各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胸腺瘤病人术后1年复发,1例病人术后出血2次手术,其它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辅助小切口的VATS同样具备标准VATS的优点,在部分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可完成与传统开胸入路同质量手术.
作者:陈锋夏;钟晓捷;汤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10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Ⅰ~Ⅳ)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101例中98例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240min,平均(92.1±39.9)min.行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51例、双侧囊肿剥除术20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8例、囊肿切开囊内热凝术4例,同时行子宫神经去除术1例.对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行电烧灼术.头2年中有3例因囊肿剥除术后创面出血止血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输尿管损伤各1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时需充分分离粘连,尽可能彻底去除囊肿壁,并努力寻找、破坏囊肿周围的所有子宫内膜种植结节.
作者:周应芳;岳晓燕;刘运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例1 女,25岁,因上腹痛伴黑便10d求治,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增生4.0cm×4.0cm,表面浅表溃疡,覆盖陈旧性血痂及新鲜血,质硬,行活检及刷检.病理示:异位胰腺伴溃疡.H2受体阻滞剂治疗4周后复查,溃疡治愈.
作者:张媛;朴凤顺;朴熙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胆道镜处理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肝内胆管术后残留结石病例,均采用胆道镜处理,运用网篮套取、冲洗、钳咬、爪钳抓取等方法取出结石,其中22例在胆道镜下采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结果:60例病人共行胆道镜189次,每例行胆道镜1~18次,中位胆道镜次数为2次,结石取净54例,取净率为90%.结论:胆道镜联合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能有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降低残石发生率.
作者:王立新;徐智;张能维;陆少美;周孝思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