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辅式腹腔镜在泌尿系大器官和复杂手术中的应用

丘少鹏;谭敏;陈炜;陈羽;陈俊星;邓春华

关键词: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 肾输尿管全切除, 肾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手辅式腹腔镜在泌尿系大器官和复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手辅式腹腔镜施行根治性肾切除、肾输尿管全切除及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各1例.结果:3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肾盂癌和肾癌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手辅式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常规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安全性较高,适合于泌尿系大器官、复杂手术.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病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高龄(≥70岁)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70岁)急诊行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obiliary drainage, ENBD),和或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及取石术.结果:经过急诊内镜治疗的32例病人,引流治疗有效32例,成功率100%,取石成功为28例(87.5%),4例引流后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1例(3.1%),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率为0%.结论:高龄老年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尤其合并各种脏器疾患或原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急诊手术、麻醉风险极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应作为首先方法.

    作者:王雪峰;张文杰;全志伟;李济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双径路手术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鼻窦镜穿刺套管针分别从下鼻道、尖牙窝穿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切除上颌窦病变;对上颌窦病变较严重者循柯-陆氏手术进路开放上颌窦自然窦口,以利引流.结果:13例上颌窦囊肿,6例单纯性上颌窦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9例鼻窦炎Ⅱ型患者,7例治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且经济.

    作者:孙楚东;董菊雅;赵国华;姜卫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镜下机械碎石结合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多发大结石

    目的:探讨内镜下机械碎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多发性大结石的疗效.方法:2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后机械碎石、取石篮取石及鼻胆管引流.结果:21例取石成功,其中2次取尽结石12例,3次取尽结石7例,4次取尽结石2例,1例失败.出现术中渗血5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机械碎石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手段,控制操作时间、分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根祥;姚礼庆;董许英;柳益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鼻胃镜临床应用价值与操作要点浅谈

    胃镜诊疗技术普及迅速,胃镜镜身趋向变细以减轻减少病人术中术后不适感和并发症.自2000年5月~2001年8月,我们用GIF-16V.X鼻胃镜经口应用诊查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病人1 6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贵君;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破胆囊造成并发症的预防

    在传统胆囊切除术(OC)术中分破胆囊时,因术野开阔,操作方便,通常很少造成污染,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分破胆囊时,却常常造成胆石、胆汁及细菌的遗留而形成污染,就其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

    作者:顾勇;赵翰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附96例报告)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在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和治疗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1999年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96例,其中术中检查30例,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66例.结果:手术探查认为结石取净,术中行纤胆道检查后仍有16.7%(5/30)残留结石.术后66例中9例T管造影正常,行纤胆镜检查后仍有结石;8例造影有结石,行纤胆镜检查未见结石.经T管窦道取石58例,成功率96.6%.结论:术中及术后应用纤胆镜检查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董剑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10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Ⅰ~Ⅳ)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101例中98例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240min,平均(92.1±39.9)min.行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51例、双侧囊肿剥除术20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8例、囊肿切开囊内热凝术4例,同时行子宫神经去除术1例.对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行电烧灼术.头2年中有3例因囊肿剥除术后创面出血止血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输尿管损伤各1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时需充分分离粘连,尽可能彻底去除囊肿壁,并努力寻找、破坏囊肿周围的所有子宫内膜种植结节.

    作者:周应芳;岳晓燕;刘运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术后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胆道镜处理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肝内胆管术后残留结石病例,均采用胆道镜处理,运用网篮套取、冲洗、钳咬、爪钳抓取等方法取出结石,其中22例在胆道镜下采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结果:60例病人共行胆道镜189次,每例行胆道镜1~18次,中位胆道镜次数为2次,结石取净54例,取净率为90%.结论:胆道镜联合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能有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降低残石发生率.

    作者:王立新;徐智;张能维;陆少美;周孝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加肺灌洗及呼吸机联用抢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及肺灌洗联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的方法.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行小液量选择性支气管灌洗及联用呼吸机.结果:36例病人32例抢救成功,成功率89%.结论:该方法能纠正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减轻脑水肿,为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的抢救提供了重要方法.

    作者:彭勋;赵雅君;彭卫平;王凯;盛瑞君;王小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30例危重症并肺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重症并急性呼吸衰竭纤支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0例危重症包括脑梗塞并冠心痛心功能Ⅲ~Ⅳ级24例;急性左心衰(控制后6~8h)3例;急性心肌梗塞(2周)2例;阵发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所有患者均因患有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而采用纤支镜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纤支镜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SpO2由治疗前的0.8663±0.0466升至0.9626±0.03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危重症并急性呼吸衰竭应用纤支镜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只要操作手法熟练,对于心、脑的危重病及老年体弱并有痰阻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并因此使原发病加重如出现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者仍可应用纤支镜技术.

    作者:陈莉文;肖波;赵华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Dieulafoy病诊治5例分析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5例诊断明确的Dieulafoy病的临床起病、转归及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诊断临床误诊率近75%,年轻内镜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确诊后经内镜治疗大多是有效的.结论:对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要考虑少见病存在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李楠;周建飞;朱超慧;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无食管症状霉菌性食管炎16例分析

    目的:探讨无食管症状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本病的发病率及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检查3 279例病人,发现霉菌性食管炎16例,均因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而接受胃镜检查,均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食管症状.16例病人全部给予刷检及活检.对15例病人给予酮康唑或氟康唑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胃镜检查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0.49%,轻度10例,中度4例,重度2例.16例患者刷检全部见霉菌丝及孢子,6例中重度及2例轻度患者粘膜活检(+),8例轻度患者活检(-).胃镜诊断慢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5例,胃癌1例.HP检查阳性7例,阴性9例.15例患者经酮康唑或氟康唑治疗7~10d,复查胃镜霉菌感染消失.结论:无食管症状的霉菌性食炎的发病率较低,以青壮年为主,无慢性疾病,霉菌感染与HP感染无直接关系,可能与环境、食品污染、食管动力异常或自身免疫缺陷等有关系,尚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作者:潘永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芬太尼对呼吸功能减退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减退患者使用芬太尼后,在支气管镜检查(FOB)中心率(HR)、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方法:A组35例为呼吸功能显著减退患者,B组(28例)为对照组,两组插镜前以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于用药前、插镜前、操作中和镜检结束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态压(MAP)、HR和SpO2.结果:与基础值相比,镜检中两组HR均有增快(P<0.01或0.05),但SP,DP,MAP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镜检中HR,SP,DP,MAP亦无显著性差异,A组SpO2的基础值低于B组,表明A组镜检前有低氧血症.镜检中A组SpO2下降(P>0.01),与基础肺功能显著减损有关.结论: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呼吸功能减退患者使用芬太尼(2μg/kg)是安全、有效的,能够起到较好的镇静效果和保持血压的稳定.

    作者:曾锦荣;王昌明;莫碧文;蒋述科;唐艳君;王仪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从而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十余年来收治的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16例.结果:16例中仅有2例入院时已确诊,12例误诊,分别误诊为慢支炎肺气肿并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疑肺癌;2例漏诊.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9例,咯血4例.异物滞留气管、支气管时间1d~26个月.11例经纤支镜钳出或吸出异物,4例在纤支镜钳检后异物自行咳出,1例经硬管支气管镜取出.结论: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原有慢性疾病所掩盖,且往往不能提供异物吸入史,故而容易造成临床误诊.纤支镜检查是确诊和治疗老年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溪林;钟维农;梁惠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结肠癌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消化性溃疡结肠癌的诊断及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合并消化性溃疡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胃镜、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等资料.结果:本组共16例,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吻合口溃疡;10例横结肠癌,6 降结肠癌,误诊率37.5%.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结肠癌诊断的警惕性,强调对粪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患者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快速、正确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未雄;刘遂娥;刘琴;袁曙光;袁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海市青浦地区大肠息肉437例分析

    目的:探讨青浦地区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和病理类型,以及与肠息肉恶变和血吸虫病的关系.方法:对大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1.8%.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9%,息肉伴血吸虫卵沉着的占30%,大肠癌组织中血吸虫卵沉着的占42.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炎性息肉以≤1cm为多,腺瘤性息肉以≥1cm为多.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年龄以41岁以上多见.腺瘤恶变率为12.6%.结论:腺瘤性息肉以绒毛状结构易癌变,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血吸虫卵沉着可能是肠息肉和肠癌的诱发因素.早期发现息肉,早期摘除,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刘铁梅;许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膀胱肿瘤临床报告

    自1996年1月~2000年2月对T1~T2期膀胱癌患者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黏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余清平;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形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时选用带导丝的聪明切开刀,明显地提高了标准ES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始终有一小部分病人可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仍无法完成标准的EST,而须改用前切开术或针形刀开窗术(needle-knife fistulotomy,NKF),这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其中又以NKF为流行[1~3].一旦采用这两种方法,EST的成功率会明显上升,但其难度和并发症也随之增加[1,4],为了解决好这一难题,本文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重点对针形切刀的应用作一评述.

    作者:李平;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02例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方法:运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102例,其中40例合并膀胱颈后唇抬高,占39.2%.结果:1次碎石成功率88.23%,手术时间40.5±21.35min,术中并发症为2.94%.1例输尿管中下段套脱离断行回肠代部份输尿管.下段结石中,2例致膀胱穿孔液体外渗、2例因开口狭窄或闭塞改开放手术.3例中段结石因严重肉芽炎狭窄开放取石,1例中段结石和3例上段结石退回肾脏,改ESWL或开放取石.结论:运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微创、碎石效率高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罗洪星;王振宇;汤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目的:探索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新途径.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将抗痨药物凝胶灌注于病变支气管黏膜.结果:该方法可以促进炎症吸收;软化、稀释局部干酪坏死物质,使之易于排出,直至完全消失;缩小浸润增殖型病灶,乃至完全消失.结论:适时局部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保护肺功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外科手术.该方法还可以使痰菌迅速转阴,减少传染源,对控制结核病流行起到直接作用.

    作者:高飞;闫卓;赵亚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