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陈全娘;张晓薇;邓志校;胡淑君;吴润德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妊娠, 低血容量休克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输卵管妊娠伴低血容量休克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与26例无休克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病例,就其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等作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保留输卵管率95.0%(19/20),对照组为100%(26/26).观察组腹腔积血量为(1756.25±499.90)ml,对照组为(332.69±202.51)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输血量为(717.50±338.45)ml,而对照组均无输血.观察组手术时间(145.57±52.82)min,和对照组(125.19±58.08)min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治疗费用(9037.65±1705.03)元,比对照组(6821.32±1715.13)元高(P<0.001).两组术后住院天数相仿,分别为(6.75±1.59)d和(6.50±2.27)d,(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并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仍然是腔镜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为输卵管开窗吸胚术保留患侧输卵管.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气道内球囊置入术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纤支镜导入球囊至出血部位,并注入生理盐水,使球囊膨胀压迫止血.结果,治疗3例均成功止血,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气道内球囊置入术是治疗呼吸道大咯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陀子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1992~2000年共1 308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结论: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二氧化碳气体及其残留、腹壁戳口的创伤和感染、腹腔内炎性渗出的刺激、阑尾残株炎及精神因素等.

    作者: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庞典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从T辅助细胞亚群1、2型(Th1/Th2)平衡角度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良性肾上腺腺瘤切除病人28例,分别采用后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测定手术前和术后3,24,48h Th1、Th2细胞数量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开放手术后Th1细胞、TNFα明显低于术前,Th2细胞、IL-10明显升高,Th1/Th2、TNFα/IL-10比值下降.腹腔镜组术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开放组差别显著.结论:常规开放肾上腺手术可造成术后Th1/Th2平衡明显向Th2偏移,使抗炎反应占优势,造成明显的免疫抑制.而后腹腔镜手术对Th1/Th2平衡无显著影响,对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小.

    作者:于泳浩;丘宇杰;王国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输卵管妊娠伴低血容量休克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与26例无休克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病例,就其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等作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保留输卵管率95.0%(19/20),对照组为100%(26/26).观察组腹腔积血量为(1756.25±499.90)ml,对照组为(332.69±202.51)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输血量为(717.50±338.45)ml,而对照组均无输血.观察组手术时间(145.57±52.82)min,和对照组(125.19±58.08)min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治疗费用(9037.65±1705.03)元,比对照组(6821.32±1715.13)元高(P<0.001).两组术后住院天数相仿,分别为(6.75±1.59)d和(6.50±2.27)d,(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并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仍然是腔镜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为输卵管开窗吸胚术保留患侧输卵管.

    作者:陈全娘;张晓薇;邓志校;胡淑君;吴润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内镜复位胃扭转5例体会

    我院内镜科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用日本Olympus GIF-Ⅴ型电子胃镜诊断并治疗胃扭转5例,复位成功4例.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刘雅君;李月琴;林碧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对1997年12月~2001年4月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5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5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发生并发症;平均总住院日6.8±2.7d;手术时间88.2±41.2min;术中出血38.2±43.2ml;术后住院日3.0±0.7d;共行手术198例次.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妇科微创手术,可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伶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内镜下置放记忆合金支架对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

    目的:评价内镜下置放记忆合金支架在已无法手术的胃及十二指肠的恶性狭窄姑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在内镜指导下先将导丝放置于幽门管及十二指肠狭窄部位,然后置记忆合金支架于狭窄部位.结果:技术成功的为4例,1例失败是由于吻合口角度不良.术后患者的梗阻症状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经口进食得以改善,1例发生支架闭塞.结论:对胃及十二指肠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除手术外,记忆合金支架是一种可行、有效和安全的选择.

    作者:钟霞;于皆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腰椎手术入路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可行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腰椎手术技术,确定不同腰椎节段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入路.方法:取家猪40只,均分两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膜入路显露腰2-骶1椎体、椎间盘,比较两种入路的简便性、安全性.结果:经腹腔L6/S1显露组,未发生1例与器械及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经腹腔L2-5以上椎体显露时分离、腰大肌和大血管牵开困难、出血多、椎体难以清楚暴露.腹膜后入路L2-5椎体显露,在结扎并分离一侧腰血管后将腹主动脉及腰大肌向两侧牵开,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术野显露.而经腹膜后显露L6/S1困难,且2例出现左侧髂静脉撕裂.结论:腹腔镜技术进行腰椎手术重复性好,对组织损伤小,术野内解剖结构清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经腹腔入路是显露下位腰骶椎的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途径,而上位腰椎的手术显露宜选择经腹膜后间隙入路.

    作者:吕国华;王冰;钱驭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一组腹腔镜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妇科,外科以及胸外科等领域.总结了我科近年来开展的657例腹腔镜手术,其中就出现出血并发症的22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鸥;金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结石胆囊不扩大戳孔取出方法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结石胆囊不扩大戳孔取出方法.方法:对胆囊壁未破或非巨大结石,提出胆囊颈部后剪开,吸尽胆汁,用卵圆钳分次夹碎取出结石.对囊壁已破或巨大结石胆囊,用乳胶手套制成取物袋,用卵圆钳或肥头钳夹碎取出.结果:56例大结石胆囊,用方法1取出45例,方法2取出11例.全部顺利取出,未扩大戳孔,也未发生胆囊或取物袋撕破.取胆囊时间8~20min.术后伤口无1例感染.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用取物袋或用乳胶手套自制取物袋,用卵圆钳和肥头钳分次夹碎和取出结石方法,可顺利取出大结石胆囊而不需扩大戳孔.

    作者:乔建国;潘定宇;王肇元;尹玉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卵巢小肿块的腹腔镜检查与处理

    目的:探索小卵巢肿块的腹腔镜检查指征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直径小于或接近5cm卵巢肿块的腹腔镜检查结果与处理要点,提出卵巢肿块腹腔镜探查指征.结果:1998年1月~2001年6月,发现卵巢畸胎瘤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瘤11例,输卵管积水7例,卵巢黄体4例,卵巢浆液性囊性瘤3例,卵巢冠囊肿3例,卵巢粘液性囊性瘤1例,卵巢浆液性上皮癌1例(Ⅱa期),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卵巢纤维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81±37min,平均出血量30±54ml.未见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混合性、低密度或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卵巢肿块,性质不明者,要尽早行腹腔镜探查,不仅是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及时治疗盆腔良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左绪磊;罗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反应研究

    目的: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出发,探讨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99例60岁以上同时合并有心肺疾病(心功能Ⅱ级)和慢性胆囊疾病的老年病人,分为LC组(49例),与传统胆囊切除(OC)组(50例).监测术前1d、术终、术后第1~3天的体温、血糖、血白细胞计数,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恢复饮食的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肺部感染等.结果:LC组创伤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所观察指标均较OC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创伤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看,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行LC更优.

    作者:赵国发;崔猛胜;马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50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的选择、术中止血及不同部位肌瘤的处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5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立即追加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60ml.全部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对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分别采用套扎、切开分离等术式,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周克水;张勇;鲁玮;史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别针型带膜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的带别针的Z型带膜食管支架(以下简称别针型支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取出性.方法:实验犬分为 A、B、C、D 4组,分别予放置别针型支架、放置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后再放置别针型支架、放置带倒刺的Z型带膜食管支架、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A、 C、 D组分别于支架放置后1、2、4W分批处死实验犬,进行病理分析;B组用于12W后胃镜下取出别针型支架.结果:A组实验犬无1例死亡,C组死亡1只,D组死亡2只.A、C两组病理变化以炎性反应为主,部份出现溃疡;D组病理变化表现为炎性反应、溃疡形成、粘膜缺失、组织坏死、肉芽增生、纤维化等.B组别针型支架均顺利取出.结论:别针型Z型带膜食管支架是一种更安全的新型食管支架,有可靠的稳定性,放置后可以取出,可试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学明;刘泽红;焦峰;赵一奇;周玮;王加林;龚本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腹腔镜和输卵管碘油造影在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检查中腹腔镜检查能否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138例患者共275条输卵管HSG和腹腔镜检查.结果:HSG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符的为144条输卵管,符合率52.36%;输卵管伞端阻塞和间质部阻塞二种检查结果相近,两相比较正确性无差别(P>0.05);对于输卵管通畅者,腹腔镜的诊断正确性高于HSG(P<0.05).结论:腹腔镜检查在输卵管性不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仍不能替代HSG.对于HSG诊断为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如3~6月后仍不能受孕,好再行腹腔镜检查.

    作者:张怡;张志凌;田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应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术后闭经和月经过少

    目的:评估宫腔镜检查在人流术后出现闭经及月经过少患者时检查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流术后闭经及月经过少患者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人流术后闭经及月经过少主要是因为宫腔粘连和内膜损伤所致,且内膜损伤占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与大月份钳刮及反复宫腔操作有关.结论:宫腔镜检查应作为人流术后闭经或月经过少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祝文峰;朱雪莲;胡卫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248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的疗效分析及术式选择.方法:对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一期联合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与1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T管引流术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较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在术后疼痛,呕吐、恶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有显著意义(P<0.05,两者在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方面亦有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优于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但各有其适应证,胆总管内径在0.7~1.0cm,且胆总管结石<1.0cm,特别是胆总管下端结石者,主张用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胆总管内径>1.0cm者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T管引流术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雷海录;陈勇;邓琰;阎志强;彭立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并介绍手术操作方法.方法:1997年7月以来,应用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102例,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67例.行肺叶切除54例,全肺切除4例,肺楔形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10例,胸腺切除5例,单发胸膜间皮瘤切除3例,胸膜活检加固定术2例,食管癌切除9例,胸部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126.5min,术后平均住院9.6d.恶性肿瘤病例术后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转传统开胸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就技术操作而言是可行的,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胸部恶性肿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能达到与常规开胸肿瘤根治同等的治疗目的.

    作者:伍硕允;叶敏;陈志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镜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65例电视胸腔镜手术配合体会.方法:65例中普胸手术59例,心内直视手术6例,其中单纯电视胸腔镜手术51例,小切口辅助手术14例.结果:除1例心包积液术后因缩窄性心包炎再次手术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疗效,达到微创、安全有效、美容的目标.结论:应作好常规开胸手术准备,并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刘东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内镜以及病理特点.方法:1990年~2000年经我院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41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内镜检查资料等进行分析.随访时间为1~5年.结果:胃平滑肌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及上消化道出血,好发部位是胃底和胃体部.内镜下表现为隆起型34例(82.9%),溃疡型6例(14.6%),浸润型1例(2.4%).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8%.平均25个月的随访中,8例死于转移,6例有局部复发.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特殊,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内镜为诊断GSMT的有效手段,但确诊仍靠病理.肿瘤组织学恶性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梁健;黄开红;李海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