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斌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诊断方法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具有返流症状的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BRG内镜下多为全胃炎(58.8%),伴返流性食管炎(64.7%),消化性溃疡(47.1%)及有幽门变形及开闭失调(36.8%)者均较非BRG增多(P<0.05),内镜与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9.9%,在两者诊断不一致的患者中,部分属假性返流,部分为药物及酒精性胃炎.结论:内镜诊断BRG,需结合与返流相关的内镜影像及组织学综合分析,并重视病史的调查.
作者:陈维顺;张选均;钟燎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2000年12月~2002年3月,我们为3例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实施了电视腹腔镜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献庭;徐增辉;高延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探讨咯血的原因和纤支镜检查在咯血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0例病人,在咯血期间或在咯血停止4~24h内进行检查,经肉眼观察、活组织检查、刷片和实验室的各项检查以及CT选择性检查.结果:发现咯血的原因为:炎症60例,占60%,居首位,其次为支气管扩张12例,占12%,依次为无异常发现12例,肺癌8例、结核5例、其他3例(息肉、憩室、异物各1例).总阳性率为8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检查对咯血原因不明是可选的一种检查手段,且安全.对咯血的诊断和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孙洁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腹水影响的可能原因.方法:筛选出46例确诊病人,进行套扎治疗1~2次,共56例次,并观察初次套扎与再次套扎者腹水产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套扎者46例,腹水增加者18例,发生率39.1%;再次套扎者10例,腹水增加者8例,发生率80.0%.经x2检验,P<0.05.结论: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引起腹水增加的原因可能与套扎后门静脉压力升高有关.
作者:徐建玉;李昌平;陈拥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减少病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恐惧、痛苦及精神创伤.方法:应用麻醉时间短、迅速清醒的得普利麻(Diprivan),门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观察病人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记录给药至完全清醒的时间及清醒后离开检查室的时间.结果:30例受检查病人血压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可下降至检查前心电图水平,无任何不适应感觉,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10min离开检查室.结论:对一些精神紧张、血氧分压低、高血压及老年病人,门诊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对比较安全、无痛苦.尤其需反复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柳仓生;马宝璋;马景良;张伟;李卫萍;霍俊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道血管瘤临床、内镜、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及病理等的特点和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对16例肠道血管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87.5%的病例有肠道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的小量出血;病程超过一年者有62.5%.内镜下以稍隆起红斑状或广基的蓝色或紫色小肿块,表面充血、糜烂或有活动性出血,93.8%的病灶小于1cm.DSA的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浓集或外渗,并可提示多发病灶.病理特点以海绵状血管瘤为主,占56.3%,18.8%者表现为多发病灶.结论:肠道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确诊.可疑病例必须密切随访,严重者应手术探查,术前重点是确定病灶的多少和范围.为避免误诊、漏诊,应遵循一定的临床诊断程序.
作者:彭卫;钟英强;陈其奎;王连源;陈为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 男,65岁,农民,因反复上腹胀痛伴呃气及消化不良2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20+年前曾有呕血、解柏油样便史,以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给予相应治疗,病愈,未行胃镜检查;无手术史.
作者:杨建兴;牟晓霞;曾佐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神经系统疾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床旁应用便携式纤支镜对5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痰或经鼻气管插管,同时取痰菌培养.结果:40例显效,10例有效,有效率达100%.痰菌培养39例,阳性率75%,准确性达86%.经鼻气管插管20例次,成功率100%.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神经科病房内,应用纤支镜治疗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成秋生;潘小平;曾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介绍并探讨内镜下HLE治疗Dieulafoy病的方法,总结、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镜下注射高渗盐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HLE)治疗Dieulafoy病.结果:我院消化科自1997年3月~2001年10月对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HLE注射治疗,其中Dieulafoy病18例,占16.82%,达到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内镜下HLE注射是治疗Deulafoy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茹佩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2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息肉2例,食管血管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3例,胃息肉4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胃壁外压迫4例.结论:USP检查能较好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部位、大小、起源、深度及性质,判断癌肿侵犯深度,鉴别食管、胃疾病的良恶性,判断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的疗效.
作者:黄留业;周福润;刘运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光动力学治疗(PDT)临床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加拿大产光敏剂photofrin或德国产photosan-3 2mg/kg静注后48h用英国产DIOMED 630 PDT Laser 300j/cm照射病变部位.必要时72h内再重复1次.结果:治疗15例病人近期疗效好.结论:PDT治疗食道癌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的特点,特别适用年老体迈及有手术、放化疗禁忌症的病人.
作者:曹小鹏;李汉森;黄丽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解肾脏功能和提高输尿管尿管插入成功率.方法:125例采用靛胭脂染色膀胱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输尿管导管插放成功,认为染色膀胱镜简便易行,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结论:有助于了解分侧肾功能.
作者:亓宝明;刘仰东;谢松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但对于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病人仍持谨慎态度,对于高危人来说LC手术同样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现总结我们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以期增加大家对高危病人LC的认识.
作者:于良;赵双虎;张宏哲;王峰;邓天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Olympus TJF-240型及Fujinon ED-200XU型电子十二指肠镜、黄斑马导引丝、聪明刀等对116例患者进行ERCP/EST治疗,其中并发症有胰腺炎(8/116),胆管炎(2/116),出血(3/116)皮下气肿(1/116)等,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回顾116例EST的体会,结合文献,总结EST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论:通过提高EST的综合操作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EST的并发症.
作者:梁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老年重症胰腺炎(OSAP)微创外科治疗的可能性,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运用微创外科腹腔镜技术对21例OSAP患者实施腹腔镜灌洗引流治疗,其中胆源性15例,胰源性6例.结果:本组灌洗时间短7d,长11d,停止灌洗后逐日拔除引流管,通过上述治疗,半年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OSAP经腹腔镜灌洗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快捷,有效.21例病人18例治愈,3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OS-AP经腹腔镜灌洗引流如掌握好适应症,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前提下OSAP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郑兴学;魏洪斌;王延明;张忠明;李永忠;刘玉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总结48例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应用经验.方法:常规胆囊切除术后,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经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结果: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48例,完成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44例,成功率92%,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操作简便、安全,提高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成功率,是胆总管探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获得可靠效果.
作者:刘文勇;秦坚;戴谦诚;龚鼎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并与同期所做开腹胆囊切除术376例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8例进行比较,了解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结石复发28例(17.72%),无症状复发23例,有症状复发5例,术后1、3、5年的分期复发率分别为1.9%(3/158)、12.26%(13/106)、17.91%(12/67).结果显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结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不应因过分强调结石复发而影响保胆手术的开展.
作者:荣万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取出结石69例,无结石1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79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时间90min,平均出血50ml,术后第1天病人即可进食,2~3d下床活动,术后5d左右可以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疗效好、安全性大的微创手术,只要胆总管结石取挣、肝外胆总管无狭窄,都可以一期缝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涛;彭祥玉;雷俊阳;赵国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镜引导下局部化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血管镜具有直视下三维成像及活检功能的先进性,直视下及活检诊断癌性血栓,同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对癌性血栓给予局部化疗与溶栓,插管后注入5-Fu 0.5g,天普洛欣50万u,再用5-Fu lg24h均匀滴入,拔管前再注入天普洛欣50万u.结果:血管镜直视下及活检病理切片诊断癌性血栓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化疗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是可取的,12条患肢中有9条72h内完全消肿,治愈率75%,有2条腿部分消肿,总有效率达到91.7%.结论:血管镜在诊断下肢癌性血栓是有价值的,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联合溶栓和化疗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癌细胞的生长未能有效控制,该治疗仅在减缓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起到一定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林少芒;姚燕丹;胡以则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