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式痔结扎器的临床应用体会——150例报告

徐远达;陶涛;朱本昌

关键词:负压式结扎器, 痔, 结扎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痔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利弊。方法:对3年中采用负压式痔结扎器治疗痔150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随访1~3个月,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疗效确切。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提升免气腹腹腔镜手术

    目的:探索一种免除CO2气腹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方法:设计一种器械——腹壁提升器,采用机械升降牵拉的方法提升腹壁形成腹腔手术空间,完成腹腔镜胆囊或阑尾切除。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结果:使用腹壁提升器免气腹的方法成功完成20例胆囊切除,8例阑尾切除。胆囊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2min,阑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5min。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腹壁提升器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全新、实用、可行、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避免了气腹腹腔高压和全麻的诸多并发症,扩展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阮景德;张晓波;夏征;张成裕;刘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评价

    我科自1992年12月~1999年6月共施行LC 3*!870例,其中转开腹手术31例(0.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本组男734例,女3*!136例,男女之比为1∶4,年龄12~83岁。在开展LC前180例时中转开腹9例占5%,实施800例时中转开腹19例,占2.38%,实施1*!700例时中转开腹24例,占1.4%,实施3*!870例时中转开腹31例,占0.8%。

    作者:张震波;于秋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腔镜手术负压吸宫预处理子宫内膜121例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吸宫方法预处理子宫内膜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3月选择宫腔镜手术前未作子宫内膜预处理的患者121例,采用负压吸宫方式薄化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各类宫腔镜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7.6min。吸宫后剩余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93mm,切割肌层组织平均厚度2.980mm。结论:负压吸宫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子宫内膜预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宫腔镜手术前子宫内膜准备。

    作者:段华;夏恩兰;黄晓武;于丹;郑杰;段惠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7月~2000年2月,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对345例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部检查。结果: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235例;肿瘤残存8例;肿瘤复发16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各部,对鼻咽癌的诊断、随访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立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鼻内窥镜与射频联合治疗鼻腔血管瘤患者20例。结果:20例均一次成功摘除血管瘤,术中出血少,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腔血瘤,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手术安全彻底、患者痛苦少,效果显著、简单易行。

    作者:唐青来;黄南桂;李友忠;殷团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膨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应用不同角度的高解像度内镜及图像监视系统探查鼻内颅底脑膜脑膨出病灶及骨壁缺损情况,切除疝入鼻内的变性脑组织和脑膜(如膨出不多可回纳者则不用切除),刮除骨缺损边缘及周围粘膜,用肌浆、筋膜、鼻粘膜及生物材料修补骨壁和脑膜缺损。结果:2例位于筛顶的脑膜脑膨出1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并蝶窦和筛顶两处脑脊液鼻漏者,先后3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骨缺损较大者,3次手术成功。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进行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修补术,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湘民;郭洁波;甘嘉裕;江广理;熊观霞;许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查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体会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体会,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33例胸膜疾病患者作胸膜腔检查。结果发现胸膜结核13例,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肺腺癌胸膜转移1例,脓胸1例,非特异性胸膜炎3例。14例气胸患者,发现胸膜粘连带形成的有6例,胸膜下肺大泡3例,未发现病灶的5例。经追踪观察发现该法对胸膜腔积液病因诊断符合率达84.2%,特异性100%。对气胸病因的诊断达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2%,且多数较轻微。说明使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永碧;林兮;赵甫成;刘婉清;程德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乙肝病毒与胃部病变及血清乙肝标记物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63例临床肝病病例的胃粘膜及血清乙肝标记物的分析,探讨胃粘膜病变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病人血清HBVM(HBsAg、HBcAg、HBV-DNA)。同时给63例病人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检测HBVM。结果:6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100%、十二指肠球部约20.6%、胃体9.15%、胃底约3.2%、幽门1.6%。胃粘膜HBsAg、HBcAg单项阳性率约为41%,双项同时阳性率约11.1%。结论:乙型肝炎与胃部疾病关系密切,血清HBVM与胃粘膜HBVM不是平行关系,胃粘膜HBVM的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袁兴卫;傅一明;陆爱年;李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84年1月~200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05例(106个病变)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肉眼形态以隆起型多见。大肠腺瘤癌变多具有以下特点:腺癌>2cm;广基型;表面不平、糜烂;组织易破碎出血。对早期大肠癌先进行内镜下摘除,病理证实有下列之一者追加肠段切除或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有癌组织;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深层;癌组织分化程度差。结论:血便患者首选内镜检查。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安全、简便。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卢戈氏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卢戈氏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疾病的作用。方法:通过胃镜用卢戈氏碘液对食管粘膜进行染色检查,共280例病人。结果:发现182例患者出现不染色区,经病理检查全部异常,其中食管癌4例,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02例,Barrett's食管23例,食道息肉18例,单纯鳞状上皮增生35例。检查敏感率达65%,特异率达100%。结论:卢戈氏碘液染色是诊断早期食管疾病的良好方法之一,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衍军;周翼;谢如全;何异萍;陈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月经过多38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子宫粘膜下肌瘤所致月经过多患者38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38例中,20例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18例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cervi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无子宫穿孔发生,1例内膜切除者因合并子宫腺肌病于术后3个月行子宫切除术。1例粘膜下肌瘤切除者因术后20d阴道出血量多,再次行内膜电凝治愈。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粘膜下肌瘤所致月经过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术前明确诊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建文;姚爱琳;夏恩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适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新型光学成像诊断技术

    胃肠道病变(包括癌症)的高发病率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诊治手段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常规胃肠内镜诊断是基于粘膜和粘膜下异常的总体形态特征而做出的。现有内镜靠肉眼在白光照射下观察,只能发现形态或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病灶,如突起的肿块、凹陷的溃疡,且能被察觉的腺瘤样息肉的直视差别准确性也较低。而对于微小的、扁平病变或慢性肠炎、Barret食管等没有显著表征的病变,根本无法发生,常导致漏诊。

    作者:张阳德;唐贵林;刘东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镜下酚红喷洒染色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通过内镜喷洒酚红溶液,直接观察胃内颜色改变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14例慢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于检查前1天的睡前服兰索拉唑30mg,内镜检查时从活检孔道将0.1%的酚红溶液与5%的尿素溶液喷洒于胃粘膜上,观察胃粘膜的颜色变化,分别取染色和非染色胃粘膜组织4块,2块做病检查,2块做细菌培养。结果:7例慢性胃炎胃粘膜染色,其中5例全胃染色,2例胃窦染色;9例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染色,其中2例全胃染色,5例胃窦染色,1例胃体染色,1例胃底染色。染色部位的病理检查、细菌培养(除1例因消化道出血连续3d静脉注射洛赛克40mg为阴性外)均阳性,未染色部位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内镜下酚红喷洒染色可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阳惠湘;邹益友;唐丽安;陈爱莲;刘家双;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目的:描述腹腔镜技术辅助下,根治性切除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游离腹腔内病变结肠,结合拖出式直扬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技术,根治性切除13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结果:1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2~10月,无并发症,排便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王国斌;陶凯雄;卢晓明;阮庆兰;郭筱兰;汤绍涛;蔡天琳;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

    目的:评价电视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及探讨术式的选择。方法:对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临床分析。结果:21例行卵巢囊肿剥除电凝缝合术,9例行卵巢囊肿穿刺缝合术,其中10例同时行粘连松解术。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5.7%,受孕率为42%,囊肿治疗率为93.3%。结论:电视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不能提高症状缓解有效率及受孕率;镜下术式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于3cm者以囊肿剥除电凝缝合整形术为主,异位囊肿直径小于3cm者以囊肿穿刺电凝术为好。

    作者:陶淑芸;李小毛;陶欣;范建辉;万王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0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合理的胃镜检查时间。方法:对107例临床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79例(十二指肠溃疡61例,胃溃疡7例,食道静脉曲张3例,食管炎1例,贲门粘膜撕裂症3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膈疝2例),小肠出血6例(3例小肠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小肠结核),咽血综合症3例,未检查出病因19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是年龄较大儿童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在出血48h内纤维胃镜检查阳性率高,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急症胃镜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较安全的检查方法,同时可对小肠出血提出间接诊断依据。

    作者:郭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镜检测分析1 012例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诊断的1*!012例RE患者,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Tytagat分级进行严重程度比较。结果:1 012例RE的HP感染率为71.8%,Ⅲ~Ⅴ级的中重度RE检出率HP阳性组为31.5%(229/727),HP阴性组为38.9%(111/2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RE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HP阴性者RE病变程度较重,显示HP感染可能对RE发病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梅;陈中和;莫略;温永通;汤宗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表现与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表现与确诊前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前未能诊断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45例,对其镜下表现与确诊前和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特征为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伴表面糜烂、坏死物复盖或肉芽肿、管壁肿块突起,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47%的患者病理确诊前诊断为肺癌;30%的患者因X线胸片显示的病变不在结核好发部位而诊断为细菌性肺炎;7.5%的患者因慢性咳,X线胸片又无明显异常而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并不容易,对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可疑者,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活检病理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陈琼;邱万服;海镇环;翟素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管结石31例报告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下端结石及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LC)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LCDE)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及狭窄。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及肝内外胆管内支撑引流术。结果:31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经IVC和ERCP随访30例结石取净,1例左外叶肝管残石。结论:病例选择恰当,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安全有效。

    作者:陈安平;田刚;宋安宁;易斌;李清亮;李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检查继发不孕症136例分析

    目的:应用腹腔镜诊断技术,探讨继发不孕症的病因,评价腹腔镜对继发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对136例继发不孕症妇女的盆腔疾病和不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134例,检查阳性率为98.5%。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继发不孕症的第1位病因,占53.6%(73/136),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第2位病因,占41.2%(56/136),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患者中90.4%有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仅7.2%有输卵梗阻。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者多无急性盆腔炎病史,60.2%(44/73)没有自觉症状。结论:生殖道炎症和节育手术引起盆腔感染是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且以亚临床感染为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继发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继发不孕的盆腔疾病分出亚类,便于针对性地治疗,并可在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

    作者:唐均英;徐小蓉;姜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