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号通路药物治疗非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进展

费正磊;沈周俊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信号传递, 雄激素类
摘要:肿瘤发展过程中生长信号起着重要作用.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来洞察信号通路已经改变了新型抗癌剂的研制.临床前的数据显示多种生长因子和它们的受体如ET、PDGF和VEGF在前列腺癌中上调,提示作用于特殊的生长信号通路的药物会对治疗有效,尤其可能成为治疗非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的突破口.我们把有关前列腺癌生长信号作用靶点临床前的论证和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作一综述.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分泌雄激素与前列腺癌

    临床医生在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雄激素全部阻断.但是近年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前列腺细胞在体内增殖是多因素结果,不是单纯雄激素作用结果.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雄激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增高.在正常男性服用适量雄激素可能起到预防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肾上腺来源雄激素和前列腺癌的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珲;辛殿祺;那彦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是两种常见的前列腺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常与炎症改变并存,并且具有相互诱导的关系.本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龙;王维佳;杨金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

    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坏死或凋亡等诸多因素在马兜铃酸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童延清;候火明;朴志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至今未取得重大进展,但近的研究显示Hedgehog信号通路,在晚期前列腺癌(Pca)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Hedgehog信号通路的构成、途径及其在Pc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晓峰;鲍镇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认为ET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o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的进展关系密切,ET受体拮抗剂可延缓HRPC的进程.

    作者:姜彦飞;贾瑞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GSTP1过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肿瘤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因此,寻找一种特异的诊断指标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发现在前列腺癌中由于DNA过度甲基化造成失活的基因很多,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目前研究较多,有希望成为一个新的前列腺癌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GSTPl过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鸿杰;王民三;张殿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世界各地目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病理与临床之间的联系呈现多样化,治疗上亦存在不少争议,其预后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针对IgA肾病的各个环节仍有较多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该病近年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韩文伦;黄朝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处于重要的地位.早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疗效与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相近.而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有远处转移者放疗也可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等.本文主要对前列腺癌放疗新应用情况及技术新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毅;洪宝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发育中SCF/c-kit系统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因子与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c-kitR)相互作用,对各阶段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减数分裂和细胞凋亡等产生重要的旁分泌调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SCF/c-kit系统对生精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作者:彭涛;姜永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PSA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的关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自前列腺上皮分泌后,以高浓度储存于导管腔内,极少部分通过组织屏障进入血循环,成为血清PSA.随着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的升高,组织的恶性度升高,组织屏障受破坏加重,同时组织中血管分布更丰富,更多的PSA漏(leakage)到和/或转运(transport)到周围血循环中,导致血清PSA水平升高.分期越晚,血清PSA水平越高.可将血清PSA与GS、临床分期等影响分期的因素联合起来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终病理分期.

    作者:宋刚;周利群;那彦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megsin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系膜细胞在维持肾小球结构、功能和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近来发现在系膜细胞中优势表达的megsin基因可能在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egsin是serpin超家族的新成员,在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且过度表达megsin的转基因小鼠亦出现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扩张并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蛋白组学的研究发现,megsin可与plasmin结合并抑制plasmin的活性.进一步对megsin的研究可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李霖;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i)是指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sRNA)介导同源序列mRNA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正逐步阐明;同时作为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它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为RNAi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RNAi技术的有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缪应业;刘家云;田晋洪;苏明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epsi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Hepsin是近筛查发现的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的基因,其编码一种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Hepsi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范志强;徐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年来某些微创疗法的临床研究又有较大发展,尤其是激光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本文就近来各种微创疗法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并发症作一综述.

    作者:陈宾峰;徐月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精子发生中几个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

    精子发生是由初的生殖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系统的变化,终分化形成高度特异性的一类细胞--精子的生理过程.其中一些基因或基因家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改变或缺失能够造成精子发生阻断或异形精子的生成,终导致不育或生殖能力显著下降,如SCF/c-kit系统、HSP70-2、CREM、TBP及TLF等.本文将针对这几个基因或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泽廷;桂耀庭;蔡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睾丸发育和分化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胚胎性腺在发育分化形成睾丸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外通路的调控机制.本文主要阐述睾丸发育起始阶段的调控过程及其表达的转录因子.

    作者:李岩;苏建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前列腺内药物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望成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并已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消融研究进展.

    作者:陈晖;詹炳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射精异常与性功能

    随着人们对勃起功能障碍(ED)的了解及治疗进展的不断深入,促使患者及医务人员提高了对其他性相关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射精异常相关疾病.射精异常包括早泄、延迟射精、不射精、无快感、逆向射精、血精、少精及射精痛,本文就目前射精异常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杰秀;华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DEF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的关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是由前列腺上皮分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前列腺癌临床筛查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具备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多种因素在不同阶段发挥着对PSA的调控作用.PDEF是Ets家族成员之一,它通过多种途径对PSA的表达进行调控,特别是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PSA表达中,通过PSA启动子及雄激素受体(AR androgen receptor)发挥其对PSA表达的正向调控作用.本文就PDEF结构及其与PSA表达关系及相关研究进展做作一综述.

    作者:黄建华;许云飞;黄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Ⅳ/AT4受体系统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Ⅳ(AngⅣ)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末端的六肽片段,又称为AngⅡ(3~8).AngⅣ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有其特异性的高亲和力受体即AT4受体.AT4受体是一种胰岛素调节的氨基肽酶(IRAP),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肾上腺、肾、心脏、血管、脑、肺、脊髓、子宫、直肠、膀胱等脏器.AngⅣ/AT4受体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流调节、细胞增生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纤维蛋白溶解及细胞外基质(ECM)的聚集、学习和记忆等作用.AngⅣ/AT4受体系统介导的胞内信号传递,具有细胞和种属特异性.

    作者:蒲丽君;黄颂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