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张环宇

关键词:微课, 外科, 教学, 护士
摘要:目的 探讨以微课为支撑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科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护理专业两个班110人,随机抽选1个班为试验组,1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周期性考试总成绩;采用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当前实施的教学模式评价.结果 试验组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100%(64人),对照组满意度90.57%(48人),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有护理专科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一个良好补充,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月刊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治疗和心理效果分析

    目的 本文对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3例癫痫病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拉莫三嗪片治疗,治疗3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5.77%和2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癫痫病患者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应该对患者的疾病历史和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通过综合判断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与拉莫三嗪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大大缓解患者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莉杰;李双英;王晓炜;宋贺楠;贾文静;孙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初次服毒与重复服毒患者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初次服毒与重复服毒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急诊室经抢救后意识清醒的服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有过往服毒史分为初次组63例以及重复组59例.依次采用SCL-90症状自评分量表、焦虑自评分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分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焦虑倾向以及抑郁倾向.结果 两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分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历年综合人群评分(P<0.05),且重复组患者各因子评分均明显初次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评分(P<0.05),且重复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初次组患者(P<0.05),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次服毒以及重复服毒患者均存在心理问题,且重复服毒患者心理问题明显严重于初次服毒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且应对初次服毒与重复服毒患者实施差异化心理护理.

    作者:李颖;李晓英;赵颖;才立云;张援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价值体会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加心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极小,干预后其情况明显缓解,但是观察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自我接纳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保证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降低焦虑以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程度,进而保证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计划生育宣教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计划生育宣教护理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本计划生育科200名已婚已育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00名,不采用计划生育宣教护理,观察组100名,实施计划生育宣教护理,观察两组计划生育工作效果.结果 对照组女性对计划生育相关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为(74.93±3.33)分,观察组评分为(95.32±3.55)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妊娠率和计划外生育率分别是25.0%和1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和3.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应用计划生育宣教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远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戈美拉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目的 分析阿戈美拉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抑郁症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HAMD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HAMD明显下降,就改善幅度来讲,观察组明显更好,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为95.83%.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 对于抑郁症病患,使用阿戈美拉汀,能取得临床效果,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白剑文;高瑞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价值体会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实验组(n=58)和常规组(n=58),常规组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触觉、运动、痛觉功能评分,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异常状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55%)高于常规组(77.59%);实验组治疗后的触觉、痛觉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异常状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吴学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学服务干预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3例.常规组未进行药学服务干预,研究组则开展药学服务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95.35%vs.81.4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药学服务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促使其快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

    作者:宋玉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患联合护理管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护患共同管理与膀胱功能恢复对宫颈癌切除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造成的影响,以总结经验,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取2015年3月~12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2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联合管理与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残尿量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成功排尿时间为(6.52±2.31)h,显著短于对照组(10.54±2.71)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根治术患者实施护患联合管理和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恢复膀胱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玉兰;谢伟敏;彭伟萍;陈莹;韦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干预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药学服务,分析两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药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中药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微课为支撑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科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护理专业两个班110人,随机抽选1个班为试验组,1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周期性考试总成绩;采用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当前实施的教学模式评价.结果 试验组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100%(64人),对照组满意度90.57%(48人),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有护理专科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一个良好补充,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环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对哮喘患者的影响研究及分析

    目的 研究哮喘用心理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接诊的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都实行常规治疗,A组加用心理治疗方案.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哮喘患者辅以心理治疗,可显著缓解其心理状态,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孟庆欣;郭星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胸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胸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更好的诊疗患者.方法 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胸痛收治入院的250例患者,其中心源性胸痛130例,非心源性胸痛120例,结合患者病史及胸痛特点,并通过心理问答测试卷,进而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等对症治疗.结果 经过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后,其中,心源性胸痛患者发生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总概率76.9%,而非心源性胸痛发生总概率58.3%,很明显心源性胸痛患者发生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概率比非心源性胸痛高.结论 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及临床胸痛特点,了解患者相应的心理状态,对进一步诊疗胸痛有极大的帮助及临床意义,防止医疗资源浪费,预防误诊的发生.

    作者:邹华容;黄书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抑郁情绪及心理指导分析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抑郁情绪及心理指导分析,为临床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心理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的51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至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实施心理干预,分析两组儿童的抑郁情况,并比较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患儿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及干预后,研究组患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SAS、SDS评分均发生了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干预后,研究组患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SAS、SDS评分均发生了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抑郁情绪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不良情绪,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智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在妇女保健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56例孕妇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妇幼保健模式,观察组78例,采用全程化妇幼保健模式.对两组孕妇住院情况及不良妊娠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孕妇住院情况明显超过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明显偏低,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化妇幼保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且孕妇住院情况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昌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究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为60.0%,干预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为93.3%,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低于干预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李荣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结构式团体咨询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以东方科技学院为例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在步入现实社会中进行的心理、生理的健康预防,而结构式团体咨询模式对于大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不适应现象,时常出现紧张、焦虑、忧郁或者其他更极端的现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某些特定人群进行定期访谈、资料查询等某些团体性质的心理辅导,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后的结论是采用结构式团体咨询模式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导向、心理压力的缓解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向和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孩子的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教育方法的引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单亲家庭的现状着手,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方向进行了研究讨论,以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孟庆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AD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职院校外科护理学地对分课堂教学方案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两个班120人,随机抽选1个班为试验组,1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周期性考试总成绩;采用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当前实施的教学模式评价.结果 试验组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66(100%),对照组满意度52(90.57%),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有护理专科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一个良好补充,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夏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依靠运动功能量表(FMA)与巴塞尔指数来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FMA和巴塞尔指数的评分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在语言和肢体的恢复上都起到了显著效果,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谭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小儿哮喘治疗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小儿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教育组,对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教育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服务,通过临床统计两组患儿6个月发病次数和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教育组患儿6个月发病次数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组病患(P<0.05),并且教育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患儿哮喘症状的发病次数,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心理月刊杂志

心理月刊杂志

主管: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