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中重度压疮防治进展

尹兰霞;付继红

关键词:
摘要: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促使皮肤失去正常的机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而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10%,且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老年人中重度压疮病程长,愈合慢,细菌入血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它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老年人中、重度压疮,现将其防治综述如下.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普陀区270例乳腺癌患者调查分析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00%~10.00%.在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约为10.00%,是女性目前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妇女发病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10年.乳腺癌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一级预防[1].为了解社区乳腺癌一级预防的情况,特开展本调查.

    作者:宋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虹口区某社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现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虹口区某社区本市户籍女性为研究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表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社区女性近3年宫颈癌平均筛查率为52.64%,筛查率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收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社区宫颈癌筛查率较低,应首先在重点人群中广泛开展宫颈癌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主动参加筛查的自觉性.

    作者:蒋松云;徐爱娣;赵戴君;胡争光;周柳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青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4例报道

    宫颈癌是全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中青年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 患者38岁,于2006年5月因白带增多在本中心就诊,妇科检查示宫颈重度糜烂,颗粒型,伴接触性出血及肥大,巴氏分类为Ⅱ级,行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查诊断为CINⅡ级,转外院行LEEP刀手术,随访至今正常.

    作者:肖华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呈进行性发展[1].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2007~2009年我们选择本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取得初步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新进展

    在2010年初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启动会上,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公布了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的新数据:到2009年年底,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2亿,而且还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因此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已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佳选择.笔者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资料,对社区高血压干预的方法和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卢永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型的服务模式,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居民健康,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现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作者:鲁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干预研究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将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1200万,且绝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2].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抑郁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3],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物学、躯体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4],直接影响肿瘤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况的改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沈伟珍;徐伟;万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美国民众开始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观念——中医中药在美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经过数千年历史经验沉淀而形成的人类健康事业的伟大宝库.把中医中药文化和中医中药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和接受中医中药,造福全人类,是几代中医人的共同愿望.美国是一个医学高度发达、市场经济极为成熟的国家,追踪研究中医药在美国的学术传播和市场发展及被美国公民的认知情况,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者于2009年10月至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院进修期间,对当前中医中药在美国的现状及美国民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有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了解的机会,耳闻目染,感受颇深,谨在此发表部分个人的见解,愿与同行分享.

    作者:李俊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吸毒人员子女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近年来我国吸毒人员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毒品不仅仅危害着吸食者自身的健康和生存,也给其子女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痛.由于家庭中父母是吸毒人员,教育的失当、抚育的缺失、自我的封闭使得吸毒人员子女这一特殊青少年群体容易与社会隔离产生对立情绪或是受其父母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查了解,给予适当的干预,则会对其心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针对吸毒人员子女这一特殊青少年群体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陈支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团队管理理论对全科服务团队建设的启示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全科服务团队作为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已经成为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经济、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如何提高全科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是每一个团队领导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团队理念及团队管理理论人手,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全科服务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作者:江涛;宋朝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可调式鞋垫治疗老年性足底痛疗效观察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横弓劳损、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挛缩、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足、高弓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波及两踝,不能久立或远行,局部无明显红肿[1],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影响生活质量.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可调式鞋垫技术治疗老年性足底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该项技术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受到广大患者欢迎,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人;王乐;夏梅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嘉兴社区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分析

    上海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之一.高龄老人所占比例也相应提高.而老年人是疾病高发阶段,为了解社区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对本社区8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起健康档案数据库.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尿激酶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35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滴;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治疗前后血浆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血浆抗活性氧基标志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显著减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作者:游广宇;陶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程家桥社区托幼机构沪籍与非沪籍幼儿患龋率比较

    龋病是危害幼儿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龋病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因过早失牙影响幼儿的咀嚼功能,导致颌骨的发育不良和将来恒牙列的排列不齐.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往往成为疾病的感染病灶,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为了解沪籍与非沪籍5岁幼儿的龋病情况,比较其差异,以便制定相应的牙病防治策略,笔者于2007-2009年连续三年对本社区托幼机构全体中班幼儿进行了口腔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韩卫平;施荣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杨浦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

    国外医院药学在近20年来有了迅猛发展.已经从简单的供应服务模式向综合参与式服务扩展.现代医院药学充分汲取各学科的新进展,借助现代医药科技技术,正在成为整个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季敏;奚玉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

    对机体而言,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治疗疾病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副反应的一面,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疾病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加强用药指导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药师对其用药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为不依从性[1].我院从2009年5月-2009年11月对180例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跌倒风险评估表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跌倒是住院病人经常发生的事件,跌倒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老年人在住院期间跌倒而发生意外,本院从2009年1月起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对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珍;刘薇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对台湾全科服务和社区卫生工作的考察及思考

    2010年1月,应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的邀请,长宁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防治站所的医师及管理干部一行15人,在区卫生局的带领下,到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科服务、社区卫生培训学习、参观交流.尽管参观学习的时间有限,但台湾医院的全科服务、社区卫生、双向转诊、健康科普、敬业精神与人文关怀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析社区医患关系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它所服务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对落实居民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社区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改进方法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促使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的社区医患关系做出贡献.

    作者:方纬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标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初评

    护理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或风险事件的发生,而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准记号,以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1,2].近几年,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领域重视的议题之一.为确保护理安全,细节化管理及人性化服务越来越受重视.2009年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开始探索用各种护理警示标识、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来降低护理意外、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卫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