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周惠根

关键词: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呈进行性发展[1].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2007~2009年我们选择本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取得初步效果,报告如下.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对台湾全科服务和社区卫生工作的考察及思考

    2010年1月,应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的邀请,长宁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防治站所的医师及管理干部一行15人,在区卫生局的带领下,到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科服务、社区卫生培训学习、参观交流.尽管参观学习的时间有限,但台湾医院的全科服务、社区卫生、双向转诊、健康科普、敬业精神与人文关怀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美国民众开始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观念——中医中药在美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经过数千年历史经验沉淀而形成的人类健康事业的伟大宝库.把中医中药文化和中医中药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和接受中医中药,造福全人类,是几代中医人的共同愿望.美国是一个医学高度发达、市场经济极为成熟的国家,追踪研究中医药在美国的学术传播和市场发展及被美国公民的认知情况,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者于2009年10月至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院进修期间,对当前中医中药在美国的现状及美国民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有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了解的机会,耳闻目染,感受颇深,谨在此发表部分个人的见解,愿与同行分享.

    作者:李俊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尿激酶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35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滴;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治疗前后血浆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血浆抗活性氧基标志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显著减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作者:游广宇;陶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难治性心衰(RHF)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变化及治疗前后脑利钠肽水平(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h、24h及脱机1h,患者呼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治疗后2h、24h及脱机1h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机后1h,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PPV对于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秦晓云;金美玲;孙立民;刘悦;曾军;王一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中重度压疮防治进展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促使皮肤失去正常的机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而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10%,且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老年人中重度压疮病程长,愈合慢,细菌入血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它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老年人中、重度压疮,现将其防治综述如下.

    作者:尹兰霞;付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团队管理理论对全科服务团队建设的启示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全科服务团队作为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已经成为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经济、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如何提高全科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是每一个团队领导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团队理念及团队管理理论人手,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全科服务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作者:江涛;宋朝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医菜单式服务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是社区常见疾病之一,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规定,年龄超过60岁,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因为其发病率高,致死或致残而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易引起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在中医中药社区行活动中,我们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力量较强的优势,将中医、针灸、食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加以优化整合,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凤励;赵凡平;郁斌;胡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嘉兴社区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分析

    上海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之一.高龄老人所占比例也相应提高.而老年人是疾病高发阶段,为了解社区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对本社区8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起健康档案数据库.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型的服务模式,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居民健康,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现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作者:鲁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同时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目1次,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的血压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疗效相当.治疗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吕奇玮;何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脂血症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分别以及同时对社区居民高脂血症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试验,对全科医生全程干预前后居民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半年后,综合干预组(健康教育+辛伐他汀)的TC、TG、LDL-C明显下降,HLD-C明显升高,与健康教育组及药物干预(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包括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措施,能达到大的降脂效果.

    作者:孙逊;廉启国;陈冬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钢社区人口结构与主要死因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2005~2007年常住人口结构和主要死亡原因,以便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对上钢社区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编码和归类.结果 上钢社区常住人口约有10.5万人,2005~2007年,其人口死亡率分别为8.74‰、8.67‰和8.52‰;死因前5位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结论 上钢社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必须着力于改善上钢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从青少年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作者:朱立场;陈涛;李莉;崔迪;王啸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呈进行性发展[1].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2007~2009年我们选择本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取得初步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惠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在中国的患病率达18.8%,患者超过1.6亿人.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八大危险因素中居首位.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新路,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上海浦东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理的高血压对象进行以中西医结合为内容的综合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跌倒风险评估表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跌倒是住院病人经常发生的事件,跌倒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老年人在住院期间跌倒而发生意外,本院从2009年1月起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监控表>,对65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蒋文珍;刘薇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合理性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的613例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①2.20%的患者使用2个及以上磺脲类药物治疗;②肥胖/超重(BMI≥24)者317人中服用二甲双胍仅108人(34.10%);③7例空腹血糖≥10mmol/L且糖尿病病程≥10年有5例(71.40%)仍未进行胰岛素治疗.④盅糖水平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x2=14.059;P=0.001).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亟待加强.

    作者:龚伶伶;金静君;徐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标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初评

    护理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或风险事件的发生,而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准记号,以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1,2].近几年,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领域重视的议题之一.为确保护理安全,细节化管理及人性化服务越来越受重视.2009年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开始探索用各种护理警示标识、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来降低护理意外、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卫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杨浦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

    国外医院药学在近20年来有了迅猛发展.已经从简单的供应服务模式向综合参与式服务扩展.现代医院药学充分汲取各学科的新进展,借助现代医药科技技术,正在成为整个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季敏;奚玉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全科团队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工作模式,对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家庭三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零距离、连续化、便捷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在国内同行的多项研究中均有阐述[14].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有限,全科团队责任区域的人数众多,要求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多,尽管全科团队已经满负荷工作,但还是难以满足所有人群的服务需求.有研究表明,现阶段全科团队的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全科团队效率的主要因素,除了全科团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全科团队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外[5],缺少信息化技术支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在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的工作效率[6].

    作者:李蓉;崔明;曹卫星;刘青;况华;归萍;陈慎;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社区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

    对机体而言,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治疗疾病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副反应的一面,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疾病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加强用药指导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药师对其用药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为不依从性[1].我院从2009年5月-2009年11月对180例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