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史上第一例干细胞气管移植成功

洪德恩

关键词:
摘要:研究者用捐赠的器官以及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做出一段气管,然后将这段气管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是医学史上的第一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名字叫卡斯XX,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她接受气管移植后不需要服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率过快诱发肥胖和糖尿病

    近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成年期早期心率过快会增加老年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该研究通过对日本一个农村中的614名居民进行长达多年的随访后发现:在1979年检查其心率>80次/分的受试者,其后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增高,而肥胖和糖尿病又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宜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用作心脏检查日趋成熟

    血压以及各种血脂的检查帮助我们找到隐匿的心脏病,但也有很多将来会发生心脏病或者中风的人成为漏网之鱼.有证据显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根源所在)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推广了一种反映炎症水平的检查--C反应蛋白(CRP).发生感染、组织损伤或者炎症的时候,肝脏就会合成这种蛋白.

    作者:姚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的超声造影剂将可预报心梗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近1亿人在接受超声显影技术进行心血管系统和各器官的检查,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检测心血管系统和其它器官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超声显影对比差很小,要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件易事.

    作者:王身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付心脑血管疾病,水蛭素的新希望独家专访: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黄仁彬教授

    在心脑血管疾病日益肆虑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解决的有效方法.从对症药物的研究到外科手术的探索,已有不少的推进.但由于现代人的高脂饮食和生活环境、精神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已患高血压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逾2亿人,这确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作者:方君;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无助糖尿病者预防心脏病

    近日发布的两个大型研究的结果,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提出质疑.日本的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在另外一个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维生素E和C并不能帮助低风险中年男性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施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步行对下肢动脉疾病有益

    下肢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重要表现.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将越来越多.

    作者: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吃樱桃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新的研究显示,摄入酸樱桃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全身性炎症,减少身体脂肪含量--这些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这个研究的结果将会在美国芝加哥的营养学会年会上公布,研究者在实验室用老鼠进行的实验得出了这些结论.

    作者:高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3岁的孩子,40多岁的血管

    现今的孩子真够人小鬼大的,甚至在血管方面是这样.近在一个大型学术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肥胖青少年的血管,跟老他们30岁的中年人差不多.

    作者:柳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性别匹配使心脏移植预后更好

    美国的研究者比较分析了1998-2007年间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18240名患者.结果显示,如果器官捐助者和患者的性别匹配的话,患者手术后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会比较好.

    作者:沈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朱必特试验——扩展他汀的适用范围

    2008年11月,在美国心脏协会的年会上一项称为朱必特(JUPITER)的临床研究引起医学界很大的轰动.表面上,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支持扩大他汀的适应范围:目前来说,一般受检者如果血液胆固醇正常,那就没有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降低,但是,根据朱必特的试验结果,提示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的人也可以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也需要服用他汀;其次,这个研究结果也显示,应该在更大范围的人群内进行C-反应蛋白筛查.

    作者:蓝亦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再谈仿制药

    打开你的药盒子,很可能你至少可以找到一种仿制药.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仿制药要比专利药便宜很多.但有人担心,这些知名度不高的仿制药效果和安全性或许不如知名品牌的专利产品.有分析对仿制药和专利药进行了对比,发现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作者:杨玉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甘油三酯与缺血性中风

    一项丹麦的研究显示,高甘油三酯使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其中一位研究者更表示,新的甘油三酯测量方法,可能会改变目前的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这项研究观察持续了31年,研究者观察了14000名丹麦的男女性患者.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的患者,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也升高.缺血性中风,是指有血栓引起大脑动脉堵塞,导致大脑组织部分缺血死亡.这项研究的报告发表于近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作者:谢峻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当用不用,贻患无穷

    提起糖尿病的危害,李梅感触良多,这还得从她的母亲谈起.老人家十多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打那以后就一直口服优降糖等药物治疗,头几年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可是越到后来效果越差,每次查血糖都高.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FDA批准首批消融导管用于治疗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超过200万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通常是用药物治疗,在某些重症患者,也可以用开放性心脏手术治疗.

    作者:朱小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的养生学说

    养生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中医的医生或懂些中医的人都比较长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有效的养生学说.

    作者:魏文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女性心脏病者易患心衰

    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有效的将血液泵到全身的组织与器官,而不是心脏停止工作,只是心脏功能减退.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延缓心脏病的进展.

    作者:陈林祥;余泽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如何降低抗凝剂出血的风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显示,给患者书面和口头的指导教导患者,包括如何定期检测防止出血的指标,如INR指标等,可明显降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研究也发现,只看同一个医生、只在同一个药房购买药物的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的几率也比较低.

    作者:林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磷酸盐可能影响心脏

    一类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双磷酸盐(它有很多种,在中国常用一种商品名:福善美)可能具有心脏副作用.虽然很罕见,但性质颇为严重.相关研究的回顾分析发现,这类药物可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跳动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脱落的话,可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作者:鲁向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不能预防心脏病

    近,通过对近15000名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8年之久的随访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并不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过去,大家都认为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因为有动物试验表明,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缓血管中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来预防心脏病.

    作者:康子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溶栓剂不能提高心脏骤停的生存率

    来自德国的研究者认为溶栓剂替奈普酶(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Tenecteplase TKNase)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的患者的生存率.不幸的是,它在临床研究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但研究者还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作者:高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