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远红
目的:研究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校医务所就诊的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4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当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增强心理治疗和消毒隔离;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针剂雾化,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疗效进行记录,由此来治愈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结果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5.7%。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方法要比对照组更加适合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结论对于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而言,除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外,相应的辅助手段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的有效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球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损害直、结肠黏膜,临床主要表现明显,并发症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为一些青壮年。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 UC 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红燕;冯义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64层螺旋 CT 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 ACS 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 SA 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 CT 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51±27)HU。结论64层螺旋 CT 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参考组(42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6.2%,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8.1%,参考组满意率为71.4%;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实施全面护理,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异常情况威胁到生命健康。
作者:黎中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 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红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龙县龙蟠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该县1993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机体血液实验室检查并记录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993例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16%,且大多数均属于轻度贫血(98.07%),仅0.16%患儿属于重度贫血;621例学龄前贫血儿童中,男性患儿所占比例为51.85%,略高于女性患儿(48.15%),年龄在0-6个月患儿所占比例低(5.31%),7-12个月患儿所占比例高(38.65%),此后患儿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与母亲发生孕期贫血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相关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定期抽查掌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从而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开展应用。
作者:蒋晓琼;和士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本病由多种危险因素参与所致,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可改变危险因素着手,现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就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冯娟;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 CT 和 MRI 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患者均经 CT 和 MR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形态上、骨膜反应、关节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腔数目、液-液平面、病理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和 MRI 是诊断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依据,是区分原发动脉瘤骨囊肿囊腔、液-液平面、病理骨折的重要依据。
作者:谢家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心脏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20例,依照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60例。给予甲组心脏 B 超诊断,给予乙组心电图诊断,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相应诊断,在左室肥厚的诊断率上,甲组为76.3%,有122例做出诊断,其中40例为左房增大,30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21例为对称性肥厚,18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7例为左室增大,6例为主动脉扩张;乙组为62.5%,100例做出诊断,其中26例为左房增大,24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21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4例为对称性肥厚,9例为主动脉扩张,6例为左室增大。甲组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安全无创伤,在诊断率上要高于心电图,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天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 hs-CRP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24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1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统计药物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31±0.69)mmol/L、(2.45±0.43)mmol/L、(1.58±0.69)mmol/L,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12.0% vs 32.0%,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王可;邹翰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宝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氯吡格雷给予治疗,临床治疗以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获得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规范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以后,所选病人中,有47例治疗后好转,其好转率高达94.0%。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其规范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效果。
作者: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对观察组采取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11.0%显著优于对照组42.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优于对照组,在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死亡率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汤敏;杨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