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大脾囊肿破裂1例

程辉;吕强声

关键词:脾囊肿/外科学, 破裂, 病例报告
摘要:患者女,18岁.因行走摔倒致腹痛1 h余就诊.体检:腹膨隆.满腹压痛、肌紧张,以左上腹为重.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腹穿抽出咖啡样液体.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和腹腔内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痛原发灶、淋巴转移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CXCR4表达情况.RT-PCR半定量检测胃癌原发灶、淋巴转移灶、腹膜转移灶以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XC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CXCR4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T-PCR结果 显示早期胃癌中,进展期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灶和腹膜转移灶中的CXCR4 mRNA表达呈依次增强,各分组间CXCR4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XCR4在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胃癌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CXCR4高的胃癌细胞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

    作者:王正林;胡祥;梁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AAA)的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1例特殊类型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特殊类型AAA中,破裂型AAA(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nm,RAAA)17例,炎症性AAA(inflammatory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IAAA)4例,感染性AAA(mycotic abdomianl aortic aneurysms,MAAA)3例,结核性AAA 2例,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的AAA 5例.1例AAA破裂患者于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另30例中,施行紧急手术治疗16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人工血管置换27例,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及术后30d病死率为6%(2例).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3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8例随访3个月至3年,均存活良好.结论 特殊类型AAA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传统手术方法 在技巧方面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腔内技术的应用为其救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

    作者:舒畅;何昊;姜晓华;李全明;黎明;李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近10余年9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术后抗凝及溶栓,8例中有7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Cockett综合征,其中2例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9例中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溶栓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经手术的8例患者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出现湿性坏疽,被迫截肢外,其余7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挽救了患肢.1例行下肢静脉溶栓的患者死亡.1个月后复查彩超,没有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的5例中有2例左下肢血栓患者复发血栓,但均未再次发展为股青肿.7例随访1.5~10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有效方法 ,Cockett综合征是左下肢DVT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作者:杨冬山;张秋学;李学锋;刘汝海;李凤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国内腹主动脉瘤(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月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的非随机对照(NRCs)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 6篇NRCs资料质量评分为18.83±0.98.与开腹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术中失血量(WMD=-689.24 mL,95%CI为-1 077.61~-300.88,P<0.05),术中输血量(WMD=-440.01 mL,95%CI为-488.96~-391.06,P<0.05),术后禁食时间(WMD=-5.21 d,95% CI 为-6.23~-4.19,P<0.05),术后ICU观察时间(WMD=-1.79 d,95% CI 为-2.21~-1.46,P<0.05),术后住院时间(WMD:-5.19 d,95% CI 为-7.09~-3.28,P<0.05)均显著减少.两种治疗方法 的手术时间(WMD=-35.86 min,95% CI 为-85.01~1 3.28,P=0.15)及并发症发生率(OR=0.92,95% CI 为0.55~1.53,P=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内NRCs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腔内修复治疗AAA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在手术时间及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优势.

    作者:陈建华;马文锋;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外伤术后肝内血肿致梗阻性黄疸1例

    患者女,43岁.因上腹部刀刺伤在当地县医院行肝外伤缝合止血术,术中输血400mL.术后第4天出现上腹胀痛加重伴全身皮肤黄染,经保肝、对症治疗3 d,黄疽进行性加重,于2008年11月17日转入我院.

    作者:雷衡阳;李旭;郭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部损伤再手术与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腹部损伤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22例腹部损伤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再手术的原因:术后出血5例次,胃肠瘘6例次,胆瘘3例次,胰瘘2例次,腹腔脓肿3例次,切口裂开4例次.术后1次再手术16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治愈19例,死亡3例,病死率13.6%.结论 腹部损伤术中认真细致探查,彻底止血,术式合理,处理得当,引流通畅足预防或减少非计划性再手术的关键.

    作者:肖开提;帕尔哈提;杨新文;依力哈木;石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血糖监测与控制对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从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致病因素、控制三方面进行概括;并就心理社会应激、手术创伤、麻醉等致病因素及围术期治疗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夏杰琼;黄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shRNA靶向抑制COX-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短发夹RNA(shRNA)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构建COX-2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构建靶向抑制COX-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shRNA-COX-2.实验分3组:未转染胃癌细胞组,阴性对照HK组,pshRNA-COX-2转染组.用质脂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OX-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shRNA-COX-2重组表达载体抑制COX-2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0.1%和43.2%;G_0~G_1期细胞由61.5%上升至70.2%,S期细胞由27.3%下降至21.7%;细胞生长明显减慢.结论 pshRNA-COX-2重组表达载体能显著抑制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作者:丘敏梅;向华国;陈亚芹;杨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资料.4例急性动脉栓塞者行急症取栓术,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植入术,23例动脉闭塞症者采用取栓、血管旁路术、血管腔内治疗、截肢、单纯药物等治疗.结果 5例急性动脉栓塞及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成功,23例动脉闭塞症患者中,5例(21.7%)治疗成功,12例(52.2%)好转,6例(26.1%)无效,4例截肢(占动脉闭塞疾病的17.4%).无1例死亡.6~45个月随访中,另有5例截肢,死亡4例.结论 急性肢体缺血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取栓及血管重建等,以达到挽救肢体和生命的目的 .

    作者:李南;陈幸生;官云彪;林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复发的再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因多次复发(1~5次,平均1.68次/例),共行手术42次,包括完整切除26次,部分切除11次,探查活检5次.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19例,合并大血管切除共5例.末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52.0%,40.0%,28.0%.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的完整切除率(35.7%)比未累及重要血管(75.0%)者明显降低(P=0.013),而肿瘤是否累及临近脏器对手术完整切除率没有影响(P=0.462).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就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作者:赵恩昊;沈志勇;曹晖;吴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2004-2009年)诊疗的4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有明显溶栓、抗凝禁忌证仅予以外敷消肿对症处理,采用常规的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391例,行Fograty导管取栓及综合治疗12例,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结果 382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2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或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184例(44.8%)随诊4~62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痊愈32例(17.4%),显效107例(58.2%),有效42例(22.8%),无效3例(1.6%).结论 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取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作者:万圣云;徐周纬;丁洋;潘升权;张同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氧化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AC在SAP大鼠模型上对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SAPNAC干预组(C组);每组各12只.胆胰管逆行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1.0 mL/kg)建立SAP模型.C组造模前1 h腹腔注射NAC 0.05 mg/kg.术后6 h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IL-1β浓度,胰腺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光镜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对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B组和C组淀粉酶活性和IL-1β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IL-1β浓度无差异(P>O.05).COX-2与NF-κB在A组胰腺组织无表达,在B,C组均有阳性表达,B组阳性细胞比例较C组高(P<O.05).病理评分提示B,C组水肿、炎症、坏死以及出血均有显著升高,C组水肿和坏死评分较B组降低(P<O.05).结论 SAP时.胰腺组织可以出现COX-2与NF-κB的高表达,抗氧化剂NAC能够抑制NF-κB和COX-2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作者:刘云;李宜雄;王湘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骶尾部藏毛疾病的诊治:附19例报告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8年19例藏毛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2例确诊藏毛窦患者行一期切除缝合术;3例多发性窦道行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2例藏毛囊肿一期切除;2例小儿藏毛囊肿因囊肿并发感染而行切开引流术.结论 藏毛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对于单发窦道的藏毛窦和囊肿,在无继发感染时可一期切除治愈.对继发感染的患者宜行切开引流术.

    作者:罗永;武文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 探讨应用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1岁.术前根据CTA结果 确诊,并对病变部位及解剖条件进行评估.手术在DSA监控下进行,全麻或局麻,应用Telent 8例(美敦力公司),国产支架24例(2例上海微创,22例北京裕恒佳).结果 7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cm,3例将覆膜支架跨过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将其封闭后,夹层动脉瘤消失,无上肢及脑缺血症状.治愈31例,死亡1例.31例夹层动脉瘤患者随访3~56个月均健在,其中5例CTA复查有内漏存在.结论 EVAR手术为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 ,具有比传统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在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中,EVAR可代替传统的开胸手术.

    作者:张永杰;霍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后接受EN和肠外营养(PN)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法 对患者营养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及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PN组比较,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早(P=0.001),住院时间短(P=0.004),且术后8 d前清蛋白和清蛋白恢复较快(均P<0.05).结论 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张益;彭志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附126例报告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近12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1.6%)高龄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6%),术后随访1~5年,2年局部复发率为4.0%,3年生存率为93.6%,5年生存率为85.4%.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赵滨;杨培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原发性乳腺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例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已报道的49例进行讨论.结果 该例患者肿物5 cm×4 cm,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免疫组化染色Syn和NSE阳性,CGA阴性.患者经化疗和放疗后,无瘤生存15个月.通过分析文献报道,该病预后较小细胞肺癌为好.结论 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的治疗应采用手术治疗和联合化疗及放疗.其预后与临床分期早晚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此外受体实验结果 也决定着预后的好坏.

    作者:赵冀安;张绍辉;高杨;王晓玲;刘月平;耿翠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原发性甲亢合并原发性甲旁亢1例

    患者女,39岁.因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胸闷6 d,于2008年12月1日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上呼吸道感染入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抗炎、抗病毒、降压等对症治疗.颈部B超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后方实性占位,右叶实性占位.

    作者:孙清慧;任立军;郭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建模后3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将0.8 mL D-Hank's液注入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后肢;(2)MNC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MN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3)EP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 × 10~6个EPC植入EPC组大鼠缺血侧后肢.细胞移植后3周行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切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 MNC组毛细血管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7 ± 7.87)个/HP vs.(32.83±5.38)个/HP,P>0.05].而均高于对照组(19.67 ± 4.80个/HP)(P<0.05);MNC组侧支血管数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0.75)个vs.(4.50 4±1.38)个,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2.50 ± 1.5)个](P<0.05);MNC组小动脉密度与E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 ± 1.47)个vs.(5.50 ± 2.35)个,P>0.05],亦均高于对照组[(2.17±0.98)个](P<0.05).结论 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所起的作用与EPC相似.

    作者:佟铸;谷涌泉;李建新;罗涛;张淑文;张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VEGF165基因转染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窄白对照组.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噻唑蓝(MTT)检测它们对EPCs增殖的影响.结果 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EPCs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NO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 人外周血EPCs可以成功转染hVEGF165基因.同时能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蛋白,并可促进NO的分泌,而对EPC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EGF165基因和EPCs结合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亲明;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