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乔亚群;李娟;张岚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受者出院后体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成立体质量管理团队,为肾移植受者提供体质量管理的认知教育、指导体质量控制方法、个体化体质量管理方案指导、动态体质量监控及院后随访等.结果 观察组出院6个月及12个月肾移植受者的BM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且低于本组出院时水平(P<0.01或P<0.05).结论 体质量管理有助于肾移植受者的体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琴;周结学;朱春丽;刘东;彭丽辉;夏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烧伤康复患者主观幸福感和残障接受度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改善烧伤患者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08例烧伤康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烧伤康复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1.56±6.48)分,低、中、高主观幸福感者分别占33.17%、52.40%、14.43%;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27.79±29.96)分,处于较低水平,低、中、高接受度分别占60.58%、26.44%、12.98%.残障接受度、有无截肢、烧伤部位、烧伤深度、婚姻状况为烧伤康复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 烧伤康复患者主观幸福感和残障接受度均较差,残障接受度为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可从残障接受度入手来改善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颜晓辉;刘晓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和探索严重烧伤患者被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提出目前烧伤康复期护理亟需重视的问题.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9例康复后期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分析研究.结果 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多方支持、重返社会、症状管理、康复训练.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疼痛、瘙痒等护理问题处理的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并融入各类社会支持力量以及先进技术等协助患者达到社会化康复.
作者:孙颖;张玲娟;冯苹;曹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核心讨论组方法与德尔菲法对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制订.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三级,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为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能评价专科服务效果,能做到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黄天雯;肖萍;陈晓玲;张伟玲;成守珍;李继华;方丽璇;黎小霞;周惠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延伸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制订延伸护理计划,并实施人院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的延伸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1),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积极性、生活质量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对其积极应对疾病和早日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韩玲;王蓓;潘俊;王开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现状(S)-背景(B)-评估(A)-建议(R)”(SBAR)沟通方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早产儿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组建早产儿转运组,修订转运SBAR沟通模式转运表格,标准化转运交接流程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重早产儿的转运过程.结果 交接缺陷发生率下降,病历建立时间缩短,提高了转运救护中转诊医院、医护患之间的满意度(P<0.01或P<0.05).结论 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早产儿安全及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了早产儿转运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自珍;肖华;李磊;董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减少或避免高危药品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参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药品管理原则,从制度建立、药品品种确立、存储环境、效期管理、警示标识、专区或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的高危药品管理合格科室率.结果 与规范前相比,规范后的高危药品管理合格科室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参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加强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能有效促进病区药品管理规范,保障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莉;乔亚群;李娟;张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3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相同,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包括出院前护理、电话随访、上门访视、专家门诊随访、网络咨询和指导,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1或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华;李泽辉;赵世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时期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饮食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进行饮食依从性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10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院外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总分别为(10.31 ±2.06)、(9.45±1.80)、(9.01±1.95)分.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植入支架数量、社会支持等.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应努力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并根据不同时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依从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作者:徐东晓;宋静;童素梅;洪梅花;刘萍;王润;于桂香;张燕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文章简述了美国创伤护理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战场创伤护理队伍的发展、创伤高级护理实践的发展、创伤护理学术组织的建立、创伤护理教育的发展、创伤救护研究概况等,提出我国创伤护理应在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创伤护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创伤护理专业学术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期进一步加速我国创伤护理专业建设.
作者:何海燕;曾登芬;朱京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 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导管拔除后均进行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31%,日感染率为10.42‰.置管时间>7d、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输注静脉营养液、年龄≥50岁、置管者年资<5年、患者体质指数≥25.0、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将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长时间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加强置管者资格培训、增强患者免疫力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作者:纪玉桂;杨春娜;刘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上海市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顾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观察组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支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的Zarit护理负担量表评分(P<0.01)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P<0.05)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支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促进照顾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顾静莲;闵海瑛;沈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老年综合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和随访.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对医疗手段及药物依赖性、个人关系、住房环境等方面得分高于常模(P<0.01),生活质量其他指标及总体水平均低于常模(P<0.01).干预6个月后,除积极感受、身体和相貌、消极感受、性生活、住房环境、经济来源、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环境条件、精神支柱/个人信仰/宗教领域外,其余各指标得分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综合老年评估在完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戴娇;胡红飞;吴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重庆市万州区二级医院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况,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二级医院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问卷调查表,对重庆市万州区6所二级医院418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形式以院内培训为主(占43.06%),4.55%的临床护理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该地区二级医院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内容总均分为(3.44±1.04)分,其中指导临床护理技能能力得分高(4.10±0.72)分,教学查房、小讲课讲授能力得分低(2.98±1.15)分.结论 二级医院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力度不够,管理者需加强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程晓莉;姜仪;左凤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90例初产妇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从产妇心理角度、行为角度等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抑郁状况和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出院前两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得分和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试验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和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预防和消除产后抑郁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英乔;郭彩利;李立新;张立霞;底玉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程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每月1次的电话随访及健康教育,连续6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1).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减轻患肢肿胀.
作者:王海兰;许瑞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环境及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哈尔滨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239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环境总均分为(2.85±0.34)分,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均分为(3.63±0.31)分,护士工作环境与其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护士工作环境与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武菲菲;王菲;彭瑶;金玉霞;刘倩;梁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SCI源护理学期刊近5年收录的我国内地作者护理学术论文,为我国护理学专业的学术论文更好地走向国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源,在线检索数据库SCI源护理学期刊,收集2009至2013年中国内地作者发表的护理学领域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3年SCI源护理期刊共收录我国内地护理论文320篇,数量随年份呈波动上升趋势;作者分布以上海、北京、广东为多.收录文献多的期刊为《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研究内容以内科护理、护理心理及基础护理为多;研究方法绝大多数为量性研究,其中以非实验性研究设计多.结论 我国内地各个地区教育与科研水平存在差异,需重视各个地方的科研;同时加强各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提高SCI的收录率.
作者:宋晓琳;胡宁宁;芦鸿雁;靳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影响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对乳腺癌定期筛查的依从性和行为因素,提高乳腺癌定期筛查率.方法 对201例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率为51.24%,年龄、月收入、乳腺癌危险因素、筛查报告解读为影响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率较低,建议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筛查率,达到乳腺癌早期防治的目的.
作者:梁玲;雷海科;卢梅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案例教学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学生,干预组101名,对照组103名.干预组采用案例教学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组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自我管理、学习合作、信息素质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通过案例教学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学习合作能力.
作者:高薇;孙静;徐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