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惠敏;吴淑凤;牟慧芳
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患者行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因剖宫产大出血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术(观察组),16例行传统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术后月经、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 结果两组均控制了子宫大出血, 挽救了生命, 其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术后6个月、 12个月时观察组血清雌激素 (E2)高于对照组(P<0.01), 12个月时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于5~13月恢复月经,经期正常,对照组62.5%(10/16)术后2年内出现更年期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改良式部分子宫切除对剖宫产大出血能有效止血,同时保留了卵巢功能,对剖宫产大出血经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本术式.
作者:柏文红;刘龙江;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 operative dissector, PMOD)是针对肝切除设计的,可缩短肝手术时间,清晰解剖,减少出血,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 2002年2月~2005年6月,我科对39例肝脏肿瘤患者采用PMOD行肿瘤切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峻峰;王彦坤;莫一我;孙志为;金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部 (跟后区) 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供血的内踝上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 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8(4~28)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 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质地好,厚薄适中,特别是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是一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刘俊;刘鸣江;谢松林;廖前德;朱勇;胡懿颌;雷光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2年6月~2005年2月, 我院应用ESWL治疗肾鹿角状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岳勇;李宗武;程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例(45膝)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行TKA术.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30个月(3个月~6年),HSS评分由术前平均(38±8.24)分提高为术后平均(83±8.53)分,其中优32膝,良10膝,可3膝,优良率为93.3%,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7.44°改善至术后平均93.68°,总外翻角平均6.2°(0°~10°). 结论 TKA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应重视膝周软组织平衡,矫正膝内翻畸形时遵循膝关节屈伸位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姚建锋;李毅;马建兵;许鹏;肖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于胃肠道和腹腔的间叶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存在c-kit基因突变.即便是极低恶性,仍有复发的可能.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c-kit特异性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是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重大进步,改变了GIST的治疗现状.
作者:齐刚;李卫东;张成;龙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效果及对围术期遗忘的作用.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 B、 C三组(n=30), 分别在麻醉平面完善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1 μg/kg, 并予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 A组0.03 mg/kg, B组0.06 mg/kg,C组0.1 mg/kg.观察用药前后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各组烦燥发生率、对术中不适的回忆及循环功能的改变. 结果镇静深度: A组Ⅴ级2例,Ⅳ级28例;B组Ⅲ级29例,Ⅱ级1例;C组Ⅲ级4例,Ⅱ级26例.A、 B、 C三组发生烦燥者分别为1例、0和6例,B组显著少于C组(P<0.01),与A组无差异(P>0.05);对术中不适情况能回忆者:A组8例(26.7%),B组2例(6.7%),C组无不良回忆,B组显著低于A组(P<0.01),与C组无差异(P>0.05).三组病人用药后心率无明显变化,MAP用药后3、5 min均稍下降,但与用药前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O2在用药后3、5 min时,B组明显高于C组(P<0.01),但与A组无差异(P>0.05). 结论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良好,且有较好的遗忘作用,合适用量为0.06%mg/Kg.
作者:李桂华;赵克松;郑浪高;郭金球;孟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减少人工流产术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术中疼痛,自2002年7月起我科对100例人工流产患者进行了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凌惠敏;吴淑凤;牟慧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及注射内给氧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999年4月~2005年2月运用超声刀及注射用内给氧行老年人(>60岁)LC 357例.手术时间<2 h者术后常规静脉输注注射用内给氧(过氧化碳酰胺)1 g,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用量,<95%时予1 g,<90%时予2 g,必要时重复给药.手术时间>2 h者,术中也可内给氧1~2 g. 结果 351例成功完成LC,6例中转开腹.术后胆漏2例,分别经保守治疗、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死亡1例.317例予内给氧,平均用量1.4(1~6)g.随访274例,时间3个月~3年,未发现胆道并发症. 结论对老年人LC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灵活采取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应用超声刀、低压气腹及内给氧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周凤桐;尚培中;代慧珍;任爱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空肠吻合术对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5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胃、空肠唇状单层Gambee法吻合,食管胃吻合43例,食管空肠吻合11例.结果全组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3~12月钡餐检查示吻合口口径平均1.6(1.2~2.0)cm.54例平均随访5.8(1.5~8.0)年,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和14.3%(14/28). 结论单层唇状吻合重建消化道有单层吻合和套入式吻合的双重优点,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作者:孔繁成;曲家骐;蔡世振;李怀业;王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直肠脱垂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幼儿直肠脱垂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繁多,疗效不一.本文介绍了直肠脱垂经腹和经肛门两种入路的多种手术方式以及注射疗法、激光手术等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作者:赵涛;郑泽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疗效. 方法 1996年8月~2000年8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1例, 行原发癌与转移癌同时切除者9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月再切除肝转移灶者18例;切除肝转移灶后2月再切除原发病灶者4例.原发灶行右半结肠切除5例,横结肠切除4例,左半结肠切除7例,Dixon术12例,Miles术3例.肝转移灶行左外叶切除5例, 左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4例,右前叶切除2例,左或右肝不规则切除18例.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平均随访6.4(0.5~8)年,1、2、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6%、29.0%.同期手术者与分期手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7.3%,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术后可配合其他综合治疗;对原发灶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及辅助化疗有利于防止结直肠癌肝转移.
作者:孙义锋;杨玉贵;郭万霞;戴春晖;周明芹;田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的靶器官.外科手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肺动脉血栓栓塞和急性肺损伤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远较心脏异常普遍,亦是导致术后死亡主要的原因.随着环境危险因素的增多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及早预防、积极阻断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卢崇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出血的诊治经验. 方法 20例RAML出血患者,14例肿瘤直径>4 cm出血难自止者经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肾切除8例,肾部分切除和肿瘤剜除术各3例;肿瘤直径<4 cm的6例先行抗休克治疗后行肾切除术、肿瘤剜除术各3例.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RAML破裂出血.随访6~36月肿瘤无复发,行保肾手术(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的9例患肾功能正常. 结论 B超及CT对RAML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原则常根据肿瘤大小及症状而定.
作者:马健;谭孝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共93例, 以1999年1月1日为界分成两组, 之前的49例为A组,之后的44例为B组.A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B组应用新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休克期快速补液, 早期胃肠道营养, 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手术, 功能部位早期大张自体皮覆盖,早期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补液量、切削痂时间及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补液量明显增加(P<0.01),切削痂时间提前、面积增加(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发生并发症27例, B组15例;A组死亡12例, 分别死于烧伤脓毒症6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B组死亡4例, 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烧伤脓毒症2例、呼吸道大出血窒息1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 结论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晓芳;赵柏程;吴祖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代谢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 方法 ASAⅠ级行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的2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 n=1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松止血带前5 min再次推注10万U,C组于相同时间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5 min(T2)、 15 min(T3)和30 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MDA和NO浓度. 结果①C组在T2、T3、T4时点MDA含量较T1明显增加(P<0.01), U组仅T4时较T1增加(P<0.05);U组T2、T3、T4时MDA低于C组(P<0.05).②C组在T3、T4时点NO含量较T1明显降低(P<0.01),U组仅在T4时较T1降低(P<0.05);U组T3、T4时高于C组(P<0.05). 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代谢物MDA的产生并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
作者:李志坚;徐军美;邹定全;常业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贲门癌580例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68(60~79)岁.术中予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经左后外侧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并及时处理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52例,其中呼吸道并发症118例(77.6%),死亡12例,7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脏猝死.360例平均随访4(1~7)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36.8%. 结论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术后正确处理呼吸道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相臣;梁宗敏;朱勇;刘建华;马森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3年4月~2004年6月我科采用悬浮离子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报告如下:
作者:裴戈;李艳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位低温阻断肾血管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 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1月采用原位低温阻断肾血管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内型肾盂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2例,术中快速静脉滴注肌苷2.0 g,静滴20%甘露醇250 ml.根据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及术中所见选择肾切口径路:13例充填于各盏的鹿角状结石,行肾背侧Brodt线肾实质肾盏切开取石;5例肾下盏肾盂鹿角状结石,行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4例结石过多者,于肾皮质薄处另作放射状切口取石.结果肾血管阻断时间平均45(30~60)min;手术时间平均110(90~180)min;平均失血量150(80~400)ml.结石一次取净21例,1例残余结石,术后2个月带双J管行ESWL碎石排出.术后1~2月复查肾功能,术前有肾功能损害的8例,血清Cr平均110.2 μmol/L,血清BUN平均8.0 mmol/L,均明显改善,其余患者肾功能无损害,无严重术后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 结论原位低温阻断肾血管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出血少、结石残留率低.
作者:谭国鹏;刘跃光;李文科;赵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超重或肥胖成年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 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42例为观察组,体重平均(70.9±3.5)kg,BMI平均27.1±1.2,其中超重(BMI≥24)24例,肥胖(BMI≥28)18例.术前注意控制高血压及纠正糖尿病.手术在中低温、 CPB下完成, 其中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先心病矫治术17例、冠脉搭桥术同期心瓣膜置换2例、心脏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入ICU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同期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220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2例(4.8%). 结论超重或肥胖并非心内直视手术禁忌症,只要围术期处理得当,超重或肥胖患者也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游昕;陈若为;但文富;赵六六;周建国;马游;吴敏;徐恩五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