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童趣化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谢玮敏;胡金花;陆丽英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静脉穿刺, 童趣化诱导
摘要:目的 探讨童趣化诱导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300例静脉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童趣化的方式进行诱导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l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1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l).结论 童趣化诱导干预不仅可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广东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不同特征护理人员对护士岗位管理认知状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不同特征护理人员对护士岗位管理的认知状况,以期为中医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岗位管理认知调查表,对7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护士岗位管理的总体认知状况较好,但对护士分层进阶和岗位培训的认知得分较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护理岗位类别、专业技术职称、专业层级岗位、技术层级、受聘方式的护理人员对护士岗位管理的认知状况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分层进阶和岗位培训的认知,尤其应加强对年轻护士、护师及以下职称、责任护士和培训护士、N2级及以下技术层级、编外合同护理人员的岗位管理培训.

    作者:尤久红;张广清;叶红;李敏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230例,在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在入院时、急性期、康复期、出院前、出院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降低,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对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可作为脑卒中护理工作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的干预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陈海花;张岚;王芳;曹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日本医院护理岗位管理现状介绍

    文章在介绍了日本医院护理岗位的设置、护士的种类、人力资源配置、考核与晋级、薪金待遇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护理岗位管理现状提出了推广护理部的垂直管理方式、推广护士分层管理、加强护理教育促进专科护士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护理岗位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郭晓东;万巧琴;张平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与冲动性、攻击性人格关系的研究

    目的 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Ba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得分高于常模(P<0.01);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敌意攻击、自我攻击得分高于心理健康患者(P<0.01或P<0.05);行动性冲动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言语攻击与SCL总分呈正相关,敌意攻击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呈正相关,自我攻击与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建议帮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弱点,调整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夏春梅;黄澜;刘倩;王冬梅;杨昕蕾;于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北京市市属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设置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适合北京市市属三级医院的护理岗位设置体系.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文献查阅及两轮专家咨询会的方法对护理岗位进行设置和论证.结果 形成了包括岗位类别、岗位系统和各系统岗位设置3个方面的护理岗位设置体系,将护理岗位划分为3种类别,即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按照工作的特点,将护理岗位分为7大系统;终设置了42项三级医院护理岗位,其中基本岗位27项,建议岗位15项.结论 初步确定了北京市市属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设置体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护理岗位管理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亚亚;郑晓燕;尚少梅;陈静;骆金凯;万巧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并分析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情况,为我国护理岗位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按照护理岗位类别、岗位系统、具体岗位设置3个层面,对北京市1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岗位类别设置基本保持一致,岗位系统设置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结论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郑晓燕;王亚亚;万巧琴;陈静;骆金凯;尚少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对化疗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对首次住院化疗的200例患者进行需求调查.结果 患者对化疗方案的认知、化疗的治疗效果及化疗的费用方面的强烈需求达96.00%,对化疗胃肠道反应的强烈需求达92.00%,对脱发的强烈需求达84.00%,对静脉炎的强烈需求仅为24.00%.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首次住院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后续工作中可针对调查结果给予加强护理,以期促进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作者:杨晓燕;郭苗苗;袁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 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 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白献红;王励;秦莹;董晓琳;舒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童趣化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童趣化诱导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300例静脉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童趣化的方式进行诱导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l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1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l).结论 童趣化诱导干预不仅可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谢玮敏;胡金花;陆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满意度和依从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满意度和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胰岛素治疗态度量表、胰岛素治疗满意度量表、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对2012年2月至11月在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或住院的201例正在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态度量表总分为(66.56±10.27)分,满意度量表总分为(51.13±9.35)分,依从性量表的总分为(39.64±6.17)分.胰岛素治疗态度与满意度、依从性总分呈负相关(P<0.01或P<0.05);胰岛素治疗满意度与依从性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问题,并通过端正胰岛素治疗态度来提高治疗满意度,促进患者良好的依从行为.

    作者:李燕;李军海;张敬蕾;吴昊;徐泽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病区环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对病区环境安全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把握环境安全现状,设定目标,对环境安全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病区环境不达标率降低(P<0.01);患者及医护人员对病区环境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病区环境安全.

    作者:毛秋云;张伟;倪军霞;张翠翠;谢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命态度量表对45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积极程度高于台湾常模(P<0.01).学校、女性、有宗教信仰、家庭中坦然讨论死亡、未曾有过自杀念头、自评人际关系好、曾深入思考过生死问题的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较为积极.结论 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积极程度尚有提升至空间,引导护理本科生与家人讨论死亡、向护理本科生介绍各宗教的生死观、避免产生自杀念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护理本科生深入思考生死问题,能够提升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积极程度.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幼专科医院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妇幼专科医院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方法 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妇幼专科医院的34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138.18±22.42)分,中、重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44.13%.不同科室护士在职业倦怠总分、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积极特征和职业倦怠结局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其缓解职业倦怠,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玉梅;黄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分析影响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质量合格率的因素,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合格率上升(P<0.01),圈成员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提高(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王灵晓;姚瑶;李冰冰;宁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信息支持对白血病治疗期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白血病治疗期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白血病治疗期患儿父母进行系统的信息支持,包括传授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组织患儿父母间交流照护经验.结果 患儿父母焦虑情绪降低(P<0.o1).结论 信息支持能有效减轻白血病治疗期患儿父母焦虑情绪.

    作者:赵佳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以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的整合照护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合照护的构建与临床应用.方法 建立“肿瘤放化疗、静脉输液、伤口-造口-失禁、疼痛-姑息、肿瘤康复与健康咨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专业小组,由护理专业小组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合作的整合照护服务.比较开展整合照护前(2009年)后(2012年)患者照护效果和医院护理专业学科发展情况.结果 开展整合照护后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扬护士人数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提高(P<0.01);专科护理岗位数、获专科护理培训人数、专科照护患者例数、专科护士培训人数、继续教育项目及科研课题立项数和申报数均有所提高(P<0.01或P<0.05).结论 以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的整合照护不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专业-整体的护理服务,也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加强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护理专业化服务能力.

    作者:王国蓉;黄敏;杨青;郭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在9·29突发海难搜救中医院船的护理管理

    目的 探讨海难搜救中医院船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严密组织、合理分组,充分的物品准备及护理人员的心理准备,实施海上搜救、检伤分类、严密消毒隔离等.结果 通过直升机和医院船搜救,打捞落水遗体10具.医院船内人员未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稳定,1个月后随访未发生心理应激反应.结论 通过参加海上搜救的护理管理工作,为今后的海难搜救积累了经验.

    作者:王文珍;黄叶莉;支晨;韩金凤;李洪艳;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我国寒冷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文章归纳了我国寒冷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期呼吸道感染、荤食及高盐饮食、合并高血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韩瑞;邹继华;李永春;夏明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儒家思想在老年护理中的实践

    将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礼、信、和”应用于老年科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实践对老年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队伍的人性化管理,不仅能提高老年护理服务品质与患者满意度,还有助于提升老年科护士的人文素质,促进构建优良的护患与护士之间关系,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促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内涵建设.

    作者:范卉;王瑜;李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目的 通过护理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进一步探索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标准,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革.结果 实验组护理本科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实验组护理本科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护理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促进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基于学校自身优势与特色,进行不断挖掘与创新,才能取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郑娥;冯先琼;张雨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