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杜玉;张建凤;杨静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延续护理
摘要:文章对妊娠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我国妊娠糖尿病延续护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即未建立规范的延续护理流程、干预人员单一、干预内容片面、忽略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者参与,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化病人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简易标准化病人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将新护士岗前培训内容编制成8个情景案例,培训10名退休护士作为简易标准化病人,让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表演者、评价者及指导者的功能.结果 新护士对培训认同程度较高,其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退休护士作为简易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新护士岗前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作者:赵书敏;阮慧琴;辛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CU患者3种呼吸模式下口腔护理的项目成本研究

    目的 对ICU患者3种呼吸模式下的口腔护理进行项目成本核算,为制订合理收费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7例ICU患者,其中经鼻气管插管(A组)67例,经口气管插管(B组)65例,无气管插管(C组)65例,采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分别对3组患者口腔护理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结果 3组患者的口腔护理实际成本均高于现行收费价格,3组患者口腔护理用时不同,其中人力成本费偏高,间接成本被忽视.结论 口腔护理实际投入护理成本与现行收费价格严重偏离,有待按实际成本调整收费价格,以体现ICU护士的口腔护理服务价值.

    作者:刘芳;梁艳雯;邝焕明;欧康丽;陈玲;姜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话加短信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加短信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按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出院后随访组定期电话加短信随访,对照组门诊随访,干预24个月后观察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在出院第12个月末,随访组患者饮食控制和疾病认知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后第24个月末,随访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条目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出院后第6、12、18、24个月末,随访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话加短信随访干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血糖控制.

    作者:王继华;曾德志;徐魁;黄智慧;徐鑫;顾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干预对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家长的焦虑症状、患儿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160例,按就诊单双编号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每月均接受GnRHa治疗1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QQ群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和治疗1年后预测成人身高优于对照组(P <0.01或P<0.05).结论 正规GnRHa治疗与延续护理干预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患儿、家长改变对中枢性性早熟的知信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作者:顾军养;吴金华;蔡锡顶;王叶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江西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江西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在职护士老年护理培训和学院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江西省6所基层医院从事临床及老年相关护理的2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74%的被调查者从未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程度高,占19.80%;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掌握程度低,占0.99%.94.5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结论 江西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偏低、培训缺失,培训需求、意愿强烈,急需加强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在职教育的研究,制订科学的培训制度和方案加以推广和实施.

    作者:吴园秀;罗铁姣;罗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文章对妊娠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我国妊娠糖尿病延续护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即未建立规范的延续护理流程、干预人员单一、干预内容片面、忽略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者参与,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杜玉;张建凤;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成批烧伤患者护理专科技能培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成批烧伤患者护理专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确定培训内容,针对参与8批次烧伤患者护理的169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烧伤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 培训后烧伤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理人员自评与他评均提高(P<0.01).结论 针对性的成批烧伤患者专科护理技能培训,能够保证专科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冯苹;张育淑;孔悦;陈羽;顾宁;刘华璐;黄娟;张玲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素质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胜任素质的内容及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根据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建议我国学者重视临床护理教师软实力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教师胜任素质评价工具的实用性.

    作者:杨巾夏;陈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病家庭病房开展实践与效果

    目的 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探索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有效工作模式与效果.方法 确立家庭病房设立原则及要求,严格筛选收治对象,评估家庭环境,按照家庭病房运行流程实施管理,制订家庭病房查房制度及个性化连续护理方案.结果 开设家庭病房11年中共收治患者857例,其中经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349例,病情好转66例,发生病情变化转院353例,转院后死亡89例.医护人员共出诊、会诊983例次,双向转诊1 714例次,处理突发事件69起.开展家庭病房11年来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 在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方便了高龄、多病、行动不便患者的医疗需求,缓解了患者住院难及医院床位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连续护理方式.

    作者:樊建芳;武建英;陆建国;姜涛;陈海花;张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术安全核查实施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提高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医院管理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进行规范,实施院科两级培训方法,手术室进行视频滚动播放具体操作方法.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主持核查.并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由医务处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提高(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高兴莲;刘娟;马琼;李婷婷;余文静;苏法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6例初次治疗肺结核患者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2例.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在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中应用,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及休息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钟艳华;吕露;曾慧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连续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价连续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74例慢性癌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疼痛管理社区连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癌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为(14.78±3.17)分,存在睡眠障碍.干预后干预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干预组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显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紊乱两个因子较干预前恶化(P<0.05).结论 对社区癌痛患者进行社区疼痛管理的连续护理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张慧;周广美;赵云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8名护士长分为7个小组,设计28道护理管理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每名小组成员依次进行主题发言、自由讨论和总结发言.结果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开展后,护士长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优质护理服务能力、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均提高(P< 0.01);85.00%以上的护士长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培训能有效提护理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能培养评判性思维,培训内容实用,能够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结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让不同科室、不同年资的护士长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交互式培训平台,有利于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

    作者:陈武玉;陶艳玲;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与组织文化相结合的病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探索

    目的 探索与组织文化紧密结合的病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及实施效果.方法 制订病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将护士薪酬与护士级别、护理岗位、工作绩效综合挂钩.将绩效导向与组织文化导向相结合,制订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案.结果 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成效.结论 与组织文化相结合的病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

    作者:谷波;谭其玲;成翼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压力研究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顾感受及压力源.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10名气管切开患者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得出3个主题:心理受挫,应对无能,认识与成长.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主要照护者内心受扰严重,可获得的信息支持不足,但其行为可干预.

    作者:杨玉云;颜秀珍;蒋亚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Delphi法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指标

    目的 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指标体系,为按需吸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个省市11所医院的40名医疗护理专家为咨询专家,对经文献检索初步筛选的3类25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按需吸痰指征进行3轮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0,3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00% 、91.18% 、100.00%.第3轮咨询结束后,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这9个指征的重要性>4,变异系数0.06 ~0.18.结论 专家推荐听诊有痰鸣音、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自主咳嗽、呼吸频率变化率、上一次吸痰时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液量、吸痰与肺部物理治疗间隔时间、与上次吸痰间隔时间、心率变化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指标,此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针对性.

    作者:毕娜;王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评估中疼痛评估工具的种类、方法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应用实际对该类特殊患者疼痛规律的研究和与之相适应的工具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夏黎瑶;刘慧;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留观患者临时医嘱执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留观患者临时医嘱执行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急诊留观患者医嘱处理流程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计算出危机值,提出合理配置护士及下达医嘱、处理医嘱、医嘱实施、疗效观察流程改造的措施.结果 留观患者临时医嘱执行流程危机值降低,医生对护士临时医嘱的执行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留观患者临时医嘱执行中的实施有利于医疗风险的规避,提高医嘱执行的一致性及时效性.

    作者:位兰玲;刘启华;王淑娟;孙丽娜;康岩;刘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60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为对照组250例和观察组3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术后回病房评估生命体征稳定后,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指导产妇主动及被动运动.结果 观察组24 h阴道出血量、离床活动及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少术后出血,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王桂英;张莉;苏敏谊;刘志雯;廖旭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56例青光眼患者运用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和系统家庭动力学得分分别为(2.25±0.37)分和(2.37±0.43)分;家庭动力学中疾病观念、家庭气氛和个性化3个维度能预测习得性无助感(P<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较差,家庭动力学较好;疾病观念、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建议眼科护士协助患者发挥家庭的良好作用,以减少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

    作者:周燕飞;张云花;王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