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大部切除与胃肠重建

皮执民;黄穰浪

关键词:胃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摘要:胃大部切除术又称胃次全切除术,切除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图1),范围为胃远端的2/3~3/4(75%左右),即高二支胃短动脉为止。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其并发症、胃癌等疾病。现主要介绍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肠道吻合的经典术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Thiersch法正位尿道口尿道成形术

    目的 评价改良Thiersch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18例已矫正阴茎下曲的尿道下裂病人,采用偏离中线的阴茎腹侧皮瓣,避免缝合线重叠;并利用包皮作皮瓣莛伸,通过阴茎头内隧道,使尿道口达生理位。结果 修复尿道长度3~15 cm。发生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2例。一次手术成功率达83.3%。结论 改良Thiersch手术具有术式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等特点。

    作者:徐耀庭;丁明堂;马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椎管内肿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6个月~3年),无1例复发,手术优良率为97%。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MRI结合病理检查能够确诊,早期外科治疗是佳的方法 。

    作者:黄士中;王东来;陈广祥;邹天明;蔡小强;须同禄;邵云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

    目的 探讨治疗早期SAP的手术方法 。方法 以腹穿为血性腹水作为急诊剖腹手术的指征,对39例SAP患者按术中不对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作任何处理,尽可能保持胰腺被膜完整性的原则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分别于胰腺前缘放置双套引流管一根、盆腔内放置橡皮管一根,手术后经双套管用高渗液体行胰腺局部冲洗引流,橡皮管被动引流腹腔内残余积液。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无一例行第二次手术,盆腔引流管在手术后第3~4 d拔除;双套引流管的引流液在术后第3~4 d逐渐清亮,第6~7 d拔除,胰腺局部冲洗的平均时间为5.67±1.44 d。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在术后第2~3 d逐渐正常。手术后第7~8 d,开始从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0~12 d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8~2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1.72±2.99 d。结论 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SAP的原则是提高SAP存活率的良好方法 。

    作者:汪训实;曹庭加;蔡逊;高友兵;张兆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现已证实脾脏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免疫器官,胰体尾病变或损伤常附带切除正常的脾脏有悖于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某些情况下,尤其对于胰体尾的良性病变,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均合理、可行。本文简要介绍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原则、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等问题,以期临床工作中推广该术式。

    作者:乔海泉;姜洪池;代文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肌替代术治疗股四头肌瘫痪

    目的 观察采用肌替代术治疗股四头肌瘫痪的效果。方法 60例因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肌肉替代转移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结果 经追踪随访,有效者56例(占93%),无效者4例(占7%)。结论 股二头肌-半腱肌代股四头肌术效果好。对下肢广泛而严重肌瘫痪的病例,在无肌肉可替代的情况下,人工碳纤维替代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作者:李正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腔冲洗吸引器头的临床应用

    为避免常规吸引器头易吸附腹内器官组织造成阻塞,作者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腹腔冲洗吸引器头(专利号:ZL 96 224163.6),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勇;何天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回肠恶性淋巴瘤发生肠套叠1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8月,纳差6月,于1999年4月入院,入院诊断为胃体癌。手术探查见胃体溃疡型肿块侵及浆膜外,予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术后10 d出院

    作者:房林;谭江平;郝杰民;姜圣亮;滕宏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DHS系统具有自动加压、固定牢固、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采用DHS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何爱詠;傅荫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大粗隆病损

    目的 分析和总结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大粗隆病损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骼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骨囊肿、股骨大粗隆骨巨细胞瘤共27例。术中先解剖出旋髂深血管,于股骨颈前外侧开凿骨槽/清除肿瘤病变组织,取与骨槽/瘤位相应口径的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块,嵌入骨槽/瘤床内,空隙部位用髂骨碎条块充填。结果 平均随访3年8个月(11个月~7年),疗效满意。X线复查见股骨颈骨折愈合良好,肿瘤刮除后的骨缺损均获修复。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大粗隆病损是一种可选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作者:许文杰;廖良书;廖瑞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简便内痔环行切除方法

    作者在1992~1998年间选择普通宽纱布绷带取代传统的软木塞,共施内痔环切手术120例,随访6~12个月,无肛管狭窄并发症发生。介绍手术方法 如下:

    作者:贺大桥;莫伟明;阮勇;王文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在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4年1月~2000年12月在39例次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使用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术后持续肾盂冲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夏小雄;王琼;蒋胜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胫骨骨折中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比较

    作者将120例胫骨干骨折病人分成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组,每组病人按软组织损伤程度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在软组织感染率和软组织损伤上有显著性差异,钢板内固定组高于外固定支架组。以不同的标准来判断两组骨折的稳定性结果 不同,关节功能与固定方法 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应以外固定支架作为首选。

    作者:曹燕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8例报告

    目的 介绍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8例膀胱癌患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结果 获访17例,平均随访16(6~28)个月。16例能完全控制排尿,1例夜间轻微溢尿。插管均容易。术后12月膀胱容量平均415ml。充盈压力平均22 cmH2O。无输尿管狭窄及反流。肾功能、血生化、尿液化验正常。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本具有手术简便、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可控排尿、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周荣祥;迟玉友;刘忠国;尹洪山;薄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利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02例报告)

    自1999年6月~2000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02例,一次性结石粉碎率为76.5%(78/102),并发症发生率7.8%(8/102),主要原因是输尿管穿孔及感染。此碎石方法 安全,效果确切,损伤小。

    作者:蒋宏毅;赵晓昆;张选志;杨罗艳;刘任;黄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27例分析

    总结近十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者27例,经治疗后16例瘘口自愈,2例手术后治愈。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8.52%。认为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应去除原发病灶,控制感染源。强调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于瘘口不能自愈者,应手术治疗。

    作者:张贻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T管架桥内引流加区域化疗治疗晚期胰头癌

    为提高晚期胰头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对28例不能实行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施行T管胆管十二指肠架桥内引流减黄并同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放置化疗泵行术后化疗。所有患者均在1至2周内黄疸逐渐消退,追踪随访结果 显示患者平均生存9.2±3.6个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T管架桥内引流加区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炜;秦兆寅;张一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折叠成形术在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恢复积水肾的解剖和功能。方法 对32例重度肾积水病人,在去除梗阻病因的同时,实施肾折叠成形术。结果 随访3月~3年,肾积水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肾均出现不同程度显影。结论 对估价尚有功能的积水肾,行肾折叠分层内翻,缩小肾内腔,形成肾盂肾盏雏形,可提高尿液排空能力,促进肾解剖和功能恢复。

    作者:黄明;邹晓峰;肖运政;袁源湖;肖日海;李旺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第四期重点内容:肿瘤外科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的难点、特点和新进展

    积40年妇产科临床经验和手术的实践,总结出妇产科手术的难点和特点:手术野深在给手术操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与邻近器官密切,容易损伤;妇产科手术时,保留功能格外重要;妇产科紧急抢救的手术多,要求医生机敏、果断,具有边抗休克边手术的基本功。妇产科医生必须紧随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掌握内窥镜、显微外科及微创技术从而拓展各种整形保留功能的手术;掌握介入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和新型手术材料的使用,从而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林秋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女性附件滑行性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 的改进

    女性发生腹股沟斜疝时合并附件滑行发生率约占10%~30%,尤其以婴幼儿多见,本组21例采用疝囊内翻法处理,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0年~1999年共收治女性腹股沟斜疝97例,其中合并附件滑行21例(占20.6%),年龄1~26岁,左侧12例,右侧6例,双侧3例,其中1~3岁16例。

    作者:王明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