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

汪训实;曹庭加;蔡逊;高友兵;张兆林

关键词:胰腺炎, 引流, 外科,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早期SAP的手术方法 。方法 以腹穿为血性腹水作为急诊剖腹手术的指征,对39例SAP患者按术中不对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作任何处理,尽可能保持胰腺被膜完整性的原则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分别于胰腺前缘放置双套引流管一根、盆腔内放置橡皮管一根,手术后经双套管用高渗液体行胰腺局部冲洗引流,橡皮管被动引流腹腔内残余积液。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无一例行第二次手术,盆腔引流管在手术后第3~4 d拔除;双套引流管的引流液在术后第3~4 d逐渐清亮,第6~7 d拔除,胰腺局部冲洗的平均时间为5.67±1.44 d。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在术后第2~3 d逐渐正常。手术后第7~8 d,开始从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0~12 d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8~2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1.72±2.99 d。结论 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SAP的原则是提高SAP存活率的良好方法 。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4例肾脏闭合性损伤诊治体会

    分析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24例肾脏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挫伤80例、肾裂伤25例、肾碎裂伤14例、肾蒂伤4例和严重碎裂伤合并肾蒂伤1例。病理性肾损伤6例。作者分析了肾闭合性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方法 及诊治体会。

    作者:周树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胃肠吻合器行巨结肠根治术(附33例报告)

    33例巨结肠患儿,年龄4个月~6岁,其中短段型4例,常见型21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4例。31例应用美国爱惜康公司生产的TLC 75型线型吻合器,2例使用美国外科公司生产的GIA 60型侧侧吻合器。全部行Ikeda术式,随访2个月~3年半,多数术后3~6个月排便恢复正常,1例需间断洗肠,6例术后大便少量带血,2~3个月自愈。认为侧侧吻合器取代肠压榨钳,一期完成结直肠间侧侧吻合,具有吻合牢靠,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

    作者:李桂生;刘钧澄;周李;苏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治疗萎缩性骨不连

    目的 观察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治疗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新鲜冷冻异体长骨段,术中制备与钢板类似的长骨板,置于钢板对侧皮质骨表面联合固定骨折端。结果 治疗9例股骨和4例肱骨骨不连,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其中骨不连一次手术者8例,二次手术者5例。结论 通过异体骨板的骨强度,可提高螺钉对萎缩骨的骨把持力,同时利用异体骨的骨诱导作用,获得机械固定和生物学固定的双重效果,提高骨愈合率。

    作者:赵云鹤;张季铠;张瑾;高雷;赵栓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柱前路手术入路

    脊柱外科的手术治疗可经不同的入路来完成,而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 而逐渐普及,本文就脊柱前路手术的人路及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尿道憩室并结石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前尿道憩室并结石临床上少见,我院1988~1999年共收治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为排尿期阴茎腹侧出现包块及尿后滴沥,2例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尿痛等表现,1例并有高热。体查于阴茎腹侧可扪及包块及结石感,其中1例位于冠状沟,2例位于阴茎体部,2例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例有阴茎阴囊交界处漏尿。

    作者:滕伊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并发Mirizzi综合征手术时处理不当所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12例老年Mirizzi综合征病人求中处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2例。一次性完成手术11例,除1例附加胆肠内引流外其余10例采用胆囊切除、次全切除、胆囊肝总管瘘修补等简单术式。另1例采用二次分次手术行胆肠内引流。临床痊愈11例,死亡1例。结论 ①对病程长,多年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并发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者应考虑本症;②老年胆囊壁胶原纤维增加、增厚,弹性差,排空慢,胆汁淤积,结石嵌顿易继发感染粘连,手术时如处理不当易致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③炎症粘连严重者不强求切除胆囊,可在取净结石的前提下行保留颈部的胆囊部分切除,一般取出结石,受压的肝总管即可自行复原。

    作者:李盟;谢宝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DHS系统具有自动加压、固定牢固、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采用DHS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何爱詠;傅荫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第四期重点内容:肿瘤外科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椎管内肿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6个月~3年),无1例复发,手术优良率为97%。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MRI结合病理检查能够确诊,早期外科治疗是佳的方法 。

    作者:黄士中;王东来;陈广祥;邹天明;蔡小强;须同禄;邵云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在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4年1月~2000年12月在39例次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使用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术后持续肾盂冲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夏小雄;王琼;蒋胜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83例鼻胆管引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治疗良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良性胆道梗阻病人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术后记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胆汁引流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嵌顿结石取出或送回总胆管内时,大量胆汁涌出,病人腹痛立即减轻。鼻胆管引流3 d内体温、血压、周围血象均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下降50%,总有效率达96.3%。同时发现胆汁引流量大小与T-Bil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鼻胆管引流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胆道结石、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较理想方法 ,尤其适用于高危高龄病人。

    作者:张士兴;殷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胃吻合术

    本文的目的 在于复习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 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odenectomy, PPPD)袖胰胃吻合( pancreaticogastrostomy, PG )应用以来在胰腺外科的作用。1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 历史发展[1] 1935年,Wipple等报道第1例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根治术获得成功。在第一期手术,作胃空肠吻合、胆总管远端结扎和胆囊胃吻合术减黄;第二期则切除了十二指肠第二部、Vater壶腹和邻近的胰头及胆总管远端,残端胰腺予以缝闭。由于使幽门和胃窦形成盲端,胃空肠吻合重建了胃肠道的通路。

    作者:陈道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提高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采用神经卡压松解、神经外膜内注射醋酸确炎舒松-A,神经束膜松解,坐骨神经周围放置醋酸确炎舒松-A,术中对坐骨神经直接电刺激等。结果 术后随访2年,神经损伤症状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27例,无明显恢复11例,有效率80.4%。结论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一旦有损伤的症状体征,应立即手术,及早神经外膜松解、生理盐水冲洗及术中对坐骨神经直接电刺激有助于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醋酸确炎舒松-A的应用能减轻粘连并有效地防止坐骨神经术后的再次疤痕卡压。

    作者:王思群;姜建元;陈劲松;张志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的难点、特点和新进展

    积40年妇产科临床经验和手术的实践,总结出妇产科手术的难点和特点:手术野深在给手术操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与邻近器官密切,容易损伤;妇产科手术时,保留功能格外重要;妇产科紧急抢救的手术多,要求医生机敏、果断,具有边抗休克边手术的基本功。妇产科医生必须紧随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掌握内窥镜、显微外科及微创技术从而拓展各种整形保留功能的手术;掌握介入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和新型手术材料的使用,从而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林秋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改良Thiersch法正位尿道口尿道成形术

    目的 评价改良Thiersch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18例已矫正阴茎下曲的尿道下裂病人,采用偏离中线的阴茎腹侧皮瓣,避免缝合线重叠;并利用包皮作皮瓣莛伸,通过阴茎头内隧道,使尿道口达生理位。结果 修复尿道长度3~15 cm。发生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2例。一次手术成功率达83.3%。结论 改良Thiersch手术具有术式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等特点。

    作者:徐耀庭;丁明堂;马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与胃肠重建

    胃大部切除术又称胃次全切除术,切除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图1),范围为胃远端的2/3~3/4(75%左右),即高二支胃短动脉为止。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其并发症、胃癌等疾病。现主要介绍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肠道吻合的经典术式。

    作者:皮执民;黄穰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四肢长骨骨折首次手术失败分析

    目的 分析四肢长骨骨折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33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如适应证选择、内置物选择、操作失当等致内固定失败,及进行第二次修正手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33例,经术后6个月至5年的随访,除1例合并骨髓炎未愈外,其余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率超过90%。结论 提高医护业务素质,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掌握内固定手术适应证,是减少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作者:范颂鸣;陈鸿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再次手术问题

    每一位胆道外科医生都应严防医源性胆管损伤(IBI)的发生,而每一位高年胆道外科医生都需要熟知发生IBI时的处理原则。首次的正确处理可以避免再(多)次手术。首次术中未发现IBI者术后可能有两类表现:黄疸或胆汁渗漏。需要相应地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针。对无胆汁渗漏者应尽早手术修复;对有胆汁渗漏者需分期手术。首先必需解剖出近端胆管,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很容易把肝实质从肝门前面推开,直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对于超高位的IBI有时需要切除Ⅳb肝段或者劈开肝正中裂才能找到近端胆管,为建立一个足够大的吻合口提供解剖上的基础。

    作者:彭淑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严重下肢创伤后复合组织缺损急诊修复与重建经验总结

    目的 探讨严重下肢创伤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有效方法 。方法 本组164例,根据不同组织缺损或损伤情况,设计了5种修复与重建方法 。结果 无1例截肢,随访5~10年,其优良率为96.3%。结论 本研究的5种方法 ,基本能满足严重创伤后各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与重建,能保存肢体。

    作者:周祥吉;范启申;王成琪;张成进;周建国;张树明;田青业;王剑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6例包皮环切缝合方法 改进的临床观察

    1995年以来对56例包皮环切术改进缝合方法 ,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过去并发感染13例、包皮嵌顿3例,激光治疗失败3例。术后无1例发生阴茎皮肤水肿、伤口出血、渗血及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经5年随访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卢善昌;王光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