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胃肠吻合器行巨结肠根治术(附33例报告)

李桂生;刘钧澄;周李;苏诚

关键词:巨结肠, 吻合器, 儿童
摘要:33例巨结肠患儿,年龄4个月~6岁,其中短段型4例,常见型21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4例。31例应用美国爱惜康公司生产的TLC 75型线型吻合器,2例使用美国外科公司生产的GIA 60型侧侧吻合器。全部行Ikeda术式,随访2个月~3年半,多数术后3~6个月排便恢复正常,1例需间断洗肠,6例术后大便少量带血,2~3个月自愈。认为侧侧吻合器取代肠压榨钳,一期完成结直肠间侧侧吻合,具有吻合牢靠,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折叠成形术在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恢复积水肾的解剖和功能。方法 对32例重度肾积水病人,在去除梗阻病因的同时,实施肾折叠成形术。结果 随访3月~3年,肾积水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肾均出现不同程度显影。结论 对估价尚有功能的积水肾,行肾折叠分层内翻,缩小肾内腔,形成肾盂肾盏雏形,可提高尿液排空能力,促进肾解剖和功能恢复。

    作者:黄明;邹晓峰;肖运政;袁源湖;肖日海;李旺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腔冲洗吸引器头的临床应用

    为避免常规吸引器头易吸附腹内器官组织造成阻塞,作者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腹腔冲洗吸引器头(专利号:ZL 96 224163.6),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勇;何天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改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附72例报告)

    目的 介绍一种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塑料螺纹管对72例低位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结果 完全恢复正常排便功能的71例(98.6%),1例轻度排便失禁(1.4%),术后并发症1例(1.4%),局部复发1例(1.4%),无手术死亡,随访率100%,平均48个月。结论 塑料螺纹管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成功率,并发症低,局部复发未见增加,说明了该术式设计的合理性。

    作者:陈治龙;彭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治疗萎缩性骨不连

    目的 观察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治疗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新鲜冷冻异体长骨段,术中制备与钢板类似的长骨板,置于钢板对侧皮质骨表面联合固定骨折端。结果 治疗9例股骨和4例肱骨骨不连,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其中骨不连一次手术者8例,二次手术者5例。结论 通过异体骨板的骨强度,可提高螺钉对萎缩骨的骨把持力,同时利用异体骨的骨诱导作用,获得机械固定和生物学固定的双重效果,提高骨愈合率。

    作者:赵云鹤;张季铠;张瑾;高雷;赵栓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胃肠吻合器行巨结肠根治术(附33例报告)

    33例巨结肠患儿,年龄4个月~6岁,其中短段型4例,常见型21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4例。31例应用美国爱惜康公司生产的TLC 75型线型吻合器,2例使用美国外科公司生产的GIA 60型侧侧吻合器。全部行Ikeda术式,随访2个月~3年半,多数术后3~6个月排便恢复正常,1例需间断洗肠,6例术后大便少量带血,2~3个月自愈。认为侧侧吻合器取代肠压榨钳,一期完成结直肠间侧侧吻合,具有吻合牢靠,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

    作者:李桂生;刘钧澄;周李;苏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在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4年1月~2000年12月在39例次复杂肾结石开放手术中使用肾盂、肾实质双管引流,术后持续肾盂冲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夏小雄;王琼;蒋胜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DHS系统具有自动加压、固定牢固、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采用DHS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何爱詠;傅荫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组织瓣手沭血供有关的解剖学要点

    就组织瓣设针有关手术中不同血管类型的解剖学特点,从影响成活的关键要点上加以提示。对目前尚有争议和尚不成熟的新术式,从机理上加以说明,为外科手术的创新、设计和处理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

    作者:钟世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胫骨骨折中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比较

    作者将120例胫骨干骨折病人分成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组,每组病人按软组织损伤程度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在软组织感染率和软组织损伤上有显著性差异,钢板内固定组高于外固定支架组。以不同的标准来判断两组骨折的稳定性结果 不同,关节功能与固定方法 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应以外固定支架作为首选。

    作者:曹燕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对肾门前唇短型行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的报告

    探讨经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妁可能性,通过CT片观测1 224个肾门,为41例病人行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41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失血97ml,除2例残留结石外,无其它并发症。认为对肾门前唇短型病人可选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曹阳;郭跃飞;关吉云;黄乃矿;李凯;曹国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83例鼻胆管引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治疗良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良性胆道梗阻病人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术后记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胆汁引流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嵌顿结石取出或送回总胆管内时,大量胆汁涌出,病人腹痛立即减轻。鼻胆管引流3 d内体温、血压、周围血象均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下降50%,总有效率达96.3%。同时发现胆汁引流量大小与T-Bil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鼻胆管引流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胆道结石、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较理想方法 ,尤其适用于高危高龄病人。

    作者:张士兴;殷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网膜扭转1例报告

    大网膜扭转较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医生,因反复右下腹疼痛半年,加剧1 d,于1999年5月2日入院。查体:T:38.2℃,P:88次/min,R:20次/min,Bp:140/80 mmHg。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未见曲张,腹肌无明显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尤以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未触及包块,结肠充气试验(+),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约2次/min,双肾区叩击痛(-)。

    作者:缪发禄;王秀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尿道憩室并结石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前尿道憩室并结石临床上少见,我院1988~1999年共收治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为排尿期阴茎腹侧出现包块及尿后滴沥,2例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尿痛等表现,1例并有高热。体查于阴茎腹侧可扪及包块及结石感,其中1例位于冠状沟,2例位于阴茎体部,2例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例有阴茎阴囊交界处漏尿。

    作者:滕伊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肌替代术治疗股四头肌瘫痪

    目的 观察采用肌替代术治疗股四头肌瘫痪的效果。方法 60例因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肌肉替代转移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结果 经追踪随访,有效者56例(占93%),无效者4例(占7%)。结论 股二头肌-半腱肌代股四头肌术效果好。对下肢广泛而严重肌瘫痪的病例,在无肌肉可替代的情况下,人工碳纤维替代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作者:李正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利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02例报告)

    自1999年6月~2000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02例,一次性结石粉碎率为76.5%(78/102),并发症发生率7.8%(8/102),主要原因是输尿管穿孔及感染。此碎石方法 安全,效果确切,损伤小。

    作者:蒋宏毅;赵晓昆;张选志;杨罗艳;刘任;黄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24例肾脏闭合性损伤诊治体会

    分析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24例肾脏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挫伤80例、肾裂伤25例、肾碎裂伤14例、肾蒂伤4例和严重碎裂伤合并肾蒂伤1例。病理性肾损伤6例。作者分析了肾闭合性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方法 及诊治体会。

    作者:周树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再次手术问题

    每一位胆道外科医生都应严防医源性胆管损伤(IBI)的发生,而每一位高年胆道外科医生都需要熟知发生IBI时的处理原则。首次的正确处理可以避免再(多)次手术。首次术中未发现IBI者术后可能有两类表现:黄疸或胆汁渗漏。需要相应地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针。对无胆汁渗漏者应尽早手术修复;对有胆汁渗漏者需分期手术。首先必需解剖出近端胆管,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很容易把肝实质从肝门前面推开,直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对于超高位的IBI有时需要切除Ⅳb肝段或者劈开肝正中裂才能找到近端胆管,为建立一个足够大的吻合口提供解剖上的基础。

    作者:彭淑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女性附件滑行性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 的改进

    女性发生腹股沟斜疝时合并附件滑行发生率约占10%~30%,尤其以婴幼儿多见,本组21例采用疝囊内翻法处理,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0年~1999年共收治女性腹股沟斜疝97例,其中合并附件滑行21例(占20.6%),年龄1~26岁,左侧12例,右侧6例,双侧3例,其中1~3岁16例。

    作者:王明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椎管内肿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6个月~3年),无1例复发,手术优良率为97%。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MRI结合病理检查能够确诊,早期外科治疗是佳的方法 。

    作者:黄士中;王东来;陈广祥;邹天明;蔡小强;须同禄;邵云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简便内痔环行切除方法

    作者在1992~1998年间选择普通宽纱布绷带取代传统的软木塞,共施内痔环切手术120例,随访6~12个月,无肛管狭窄并发症发生。介绍手术方法 如下:

    作者:贺大桥;莫伟明;阮勇;王文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