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

裴国献;魏宽海

关键词:再植术, 断肢, 创伤性, 手损伤
摘要: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创伤重、伤情复杂、手术部位多、再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同于一般断肢(指)再植,是断肢(指)再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针对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的特点,对其命名、分类、再植特征、手术特点、术后血循环监护、功能康复和晚期功能重建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与探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晚期髌股关节炎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良早、晚期髌股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①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建立髌骨向内可变拉应力,治疗髌骨向外移位引起的早期髌股关节炎.②游离缝匠肌中下2/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膝前,加强股四头肌肌力,治疗晚期髌股关节炎髌骨切除后伸膝肌力减弱. 结果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8例10膝,随访7例8膝,临床症状消失,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治疗晚期髌股关节炎髌骨切除后肌力减低7例8膝,髌骨切除同时缝匠肌前移3例3膝,术后伸膝肌力Ⅳ~Ⅳ+级,很好完成后的10°~15°伸膝. 结论方法新颖、操作简单、效果确实、值得推广.

    作者:陈秋生;余斌;杨建成;朱立新;陈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粘合剂(FS)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愈合的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青紫兰兔24只,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将兔分成2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FS治疗组.术后2周、6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空白对照组半月板裂口均未见愈合,FS治疗组能形成疤痕组织愈合. 结论应用FS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熊建义;王大平;陈其勋;云经平;肖建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新改进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进方法的价值. 方法对120例孕妇施行了改进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进组),并对同期106例孕妇施行了经典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侧入组),观察两组的分离腹膜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产钳助产率、手术副损伤、术后病率及膀胱侧窝血肿情况. 结果与侧入组比较,改进组分离腹膜时间、手术总时间(P<0.01和P<0.05),无一例产钳助产(P<0.01),手术副损伤少(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病率及膀胱侧窝血肿情况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 结论改进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简单、快速、易学,而且特别适用于子宫下段形成差的孕妇.

    作者:胡小良;林秋华;徐宏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95°角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

    目的探讨95°角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途径及疗效. 方法准确整复骨折后用2枚克氏针和辅助钢板维持,确定刃板(即髁钢板的短臂)击入点后固定95°股骨髁钢板,用1枚骨栓进一步加压固定双髁. 结果对28例病人经4个月~6年的术后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功能优良率达85.7%. 结论该术式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理想术式与方法.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6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佳治疗方案. 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 结果 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 结论 A-H肾盂成形术为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作者:迟玉友;周荣祥;杨进益;侯成玉;尹洪山;薄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骨移植新供区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骨移植术是由Judet设计,Bakajion在1963年首先于临床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瓣修复骨缺损[1].这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带血管蒂的骨、骨膜因保留了血供,在移位后仍能象正常骨、骨膜一样具有形成新骨的能力,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特别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状骨大段缺损有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

    作者:张键;陈中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2001年<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踝部损伤常见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踝部损伤是骨科常见创伤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往往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肢体残废.作者总结了踝部损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以求在治疗踝部损伤时尽量减少或防止并发症,争取满意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附52例临床报告)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物,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挤压法,复发率高.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有损伤邻近血管神经的危险,术后恢复时间长,并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作者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采用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5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景云;王继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剖宫产术的术式探讨

    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术)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霞平;巫世娟;黄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基础与临床>新书征订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

    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创伤重、伤情复杂、手术部位多、再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同于一般断肢(指)再植,是断肢(指)再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针对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的特点,对其命名、分类、再植特征、手术特点、术后血循环监护、功能康复和晚期功能重建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与探讨.

    作者:裴国献;魏宽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式胫前肌外移治疗小儿足内翻畸形

    自1997年10月~1998年12月,作者采用改良式胫前肌外移治疗小儿足内翻畸形5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霍霁;刘中坡;赵立力;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肝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 结果 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 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美荣;王志伟;于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生儿嵌顿疝致肠坏死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0天,因呕吐4天,加重伴解黑便一天急诊抱送入院.体查:T 36.6℃,HR 160 次/min,R 30 次/min,发育正常,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隆起,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股沟红、肿、硬、压痛,内可触及一约3 cm×6 cm大小管状肿块,不能回纳,未闻及血管杂音及肠鸣音,腹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门诊腹平片考虑:小肠梗阻.

    作者:李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关节内骨折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是近年来AO学派推荐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术后不需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与功能康复同步进行,疗效满意.1990~1999年作者等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40例,疗效满意.

    作者:冯宝龄;时立新;于帅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缝扎膀胱下动脉和保留后尿道粘膜施行前列腺摘除术(附35例报告)

    自1992~1998年采用缝扎膀胱下动脉和保留后尿道粘膜方法施行前列腺摘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5例,术中出血不多,术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强华;宾湘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治疗骨不连19例,其中胫骨骨不连8例,尺骨近段骨不连5例,肱骨远段骨不连3例,桡骨远段骨不连2例,股骨骨不连1例. 结果 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其中术后12~18周愈合17例,术后23周愈合2例. 结论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由骨膜和骨皮质组成,能够促进骨不连愈合,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适用于骨不连和小范围的骨缺损.

    作者:陈传弟;崔华;朱朝金;孙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感染性骨不连16例分析

    多种原因可引起感染性骨不连,如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严重开放性骨折等,治疗不当,会造成患肢残疾.1995~2000年作者采用半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感染性骨不连1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程;王成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严重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

    为探讨下肢创伤后病理畸形与修复,通过对332例下肢严重创伤后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的分析,对不同病理畸形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修复软组织和骨的缺损.应用皮瓣修复创面284例均成功,骨瓣治疗骨不连、骨缺损48例均愈合.随访2~5年,下肢功能改善,无1例因病废而截肢.通过本组病例的总结,下肢严重创伤后主要病理畸形分为:①软组织或骨缺损、骨髓炎;②大范围骨外露、骨坏死并创面感染;③贴骨瘢痕及慢性溃疡;④肌肉麻痹.根据不同病理畸形,选择佳修复方法,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范启申;王成琪;周祥吉;滕海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