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玉友;周荣祥;杨进益;侯成玉;尹洪山;薄学军
骨折用钢丝内固定时,通常用直角钳及中弯钳接引穿出骨折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内固定的动作,作者设计了一种钢丝套管,经临床使用,具有快速、准确、不切割组织等优点,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龚武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带血管蒂骨移植术是由Judet设计,Bakajion在1963年首先于临床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瓣修复骨缺损[1].这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带血管蒂的骨、骨膜因保留了血供,在移位后仍能象正常骨、骨膜一样具有形成新骨的能力,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特别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状骨大段缺损有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
作者:张键;陈中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术)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霞平;巫世娟;黄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进方法的价值. 方法对120例孕妇施行了改进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进组),并对同期106例孕妇施行了经典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侧入组),观察两组的分离腹膜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产钳助产率、手术副损伤、术后病率及膀胱侧窝血肿情况. 结果与侧入组比较,改进组分离腹膜时间、手术总时间(P<0.01和P<0.05),无一例产钳助产(P<0.01),手术副损伤少(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病率及膀胱侧窝血肿情况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 结论改进的侧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简单、快速、易学,而且特别适用于子宫下段形成差的孕妇.
作者:胡小良;林秋华;徐宏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本院1995年8月~2000年2月选择性地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谌永祥;喻新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治疗骨不连19例,其中胫骨骨不连8例,尺骨近段骨不连5例,肱骨远段骨不连3例,桡骨远段骨不连2例,股骨骨不连1例. 结果 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其中术后12~18周愈合17例,术后23周愈合2例. 结论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由骨膜和骨皮质组成,能够促进骨不连愈合,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适用于骨不连和小范围的骨缺损.
作者:陈传弟;崔华;朱朝金;孙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粘合剂(FS)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愈合的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青紫兰兔24只,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将兔分成2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FS治疗组.术后2周、6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空白对照组半月板裂口均未见愈合,FS治疗组能形成疤痕组织愈合. 结论应用FS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熊建义;王大平;陈其勋;云经平;肖建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术前术中心肺功能测定与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功能的关系,作者对43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测定FEV1%、FVC%、活动平板心电图,及术前、术中、术后测定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术中采用健肺单侧通气导管给氧.经过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三个月的各项指标的测定比较,发现在FEV1%<50%、FVC%<70%时,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变化较大,易引起呼衰,SPO2的测定也证实该结果.术前、术后对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测定与围手术期心电图测定结果相符.认为围手术期用SPO2及心电图可代替心肺功能检查;术中单侧健肺通气的SPO2及心电图测定可基本反映全肺切除术后的心肺功能可为术中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张波;骆学全;张文;赵志毅;冼国杰;强生庭;陈华增;邱昌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肝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 结果 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 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美荣;王志伟;于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冠词是英语十大词类之一,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一种虚词,它的数量少(只有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两个),但使用率却非常高.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类.在英译汉时,冠词在汉语里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例如:The curative rate was 65.3%(治愈率为65.3%).
作者:孙晓玲;周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急性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 方法对1985年至1999年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9例病人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8例经胃肠减压,支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以及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均得以缓解.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不应盲目手术.
作者:杨毅军;赵国强;陈武科;何建军;王宗海;石景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寻求一种简捷、安全、疗效确切的动脉导管未闭术式,对28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施行缝闭术.本手术可避免因导管切断缝合手术处理不当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以上均未发现导管再通和假性动脉瘤形成.认为该手术具有安全、出血少、闭合确切等优点,对直径在1 cm以上的动脉导管均适应此手术,但对窗形或动脉瘤样导管仍应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作者:杨明训;方作平;彭寿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5°角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途径及疗效. 方法准确整复骨折后用2枚克氏针和辅助钢板维持,确定刃板(即髁钢板的短臂)击入点后固定95°股骨髁钢板,用1枚骨栓进一步加压固定双髁. 结果对28例病人经4个月~6年的术后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功能优良率达85.7%. 结论该术式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理想术式与方法.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对39例主干血管损伤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本组共39例,急诊病人31例(开放损伤27例占87%),晚期损伤8例,采用血管移植、直接吻合等方式处理. 结果平均随访20.4个月,修复血管通畅率为92.3%,2例因术后血运障碍二次手术无效而二期截肢,1例因术中过度失血死亡. 结论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此类损伤是成功的关键,对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立即手术探查,血管端端吻合、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对晚期血管损伤应争取修复血管以改善肢体循环.
作者:贾维东;乔永东;杨海波;李亚平;吕金捍;戈朝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新的肌骨瓣及术式. 方法在观察标本、复习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了部分臀中肌肌蒂大转子部骨瓣转位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7例,骨折延迟愈合并股骨头缺血1例. 结果 8例患者全部在术后3~4.5月愈合. 结论臀中肌骨瓣转位移植术是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操作方便.
作者:李衡山;胡早意;王解生;龙安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黄细平;黄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与手术的适应证和优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29例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与手术的病例. 结果检查结果与术前诊断符合18例(62.1%),不符合或有新发现11例(37.9%).20例不孕症患者,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9例(45%);18例行输卵管美蓝通液术.腹腔镜监视下子宫纵隔电切割术6例及子宫粘膜下肌瘤剜出术2例.29例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与手术适用于怀疑宫腔、腹腔同时存在病变的病例;对于子宫穿孔可能性较大的宫腔镜手术,应采用腹腔镜监视;在不孕症的检查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利友;石一复;张松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