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黄细平;黄辉

关键词:系统治疗, 胸腰段骨折, 围手术期处理, lumbar vertebra
摘要: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胫前肌外移治疗小儿足内翻畸形

    自1997年10月~1998年12月,作者采用改良式胫前肌外移治疗小儿足内翻畸形5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霍霁;刘中坡;赵立力;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2001年<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塔形针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塔形弹性髓内针(TEIN)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TEIN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18例. 结果经随访(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闭合骨折为4个半月,开放骨折为5个半月.按Johner and Wruh疗效标准,总优良率为96%.无弯针、断针、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 结论塔形针兼顾了交锁针和Ender氏针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于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较优良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江振华;林晓蓬;吴海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附52例临床报告)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物,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挤压法,复发率高.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有损伤邻近血管神经的危险,术后恢复时间长,并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作者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采用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5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景云;王继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做手术与用手术

    胆肠吻合术是常用的手术,手术方式有许多种,应用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临床治疗的效果千差万别,一直存在着争议,似乎始终是一个无法澄清的问题,实际上在于适应证的掌握和技术上是否规范.

    作者:刘永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处理(附39例报告)

    目的对39例主干血管损伤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本组共39例,急诊病人31例(开放损伤27例占87%),晚期损伤8例,采用血管移植、直接吻合等方式处理. 结果平均随访20.4个月,修复血管通畅率为92.3%,2例因术后血运障碍二次手术无效而二期截肢,1例因术中过度失血死亡. 结论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此类损伤是成功的关键,对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立即手术探查,血管端端吻合、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对晚期血管损伤应争取修复血管以改善肢体循环.

    作者:贾维东;乔永东;杨海波;李亚平;吕金捍;戈朝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骨折内固定钢丝套管制作及作用

    骨折用钢丝内固定时,通常用直角钳及中弯钳接引穿出骨折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内固定的动作,作者设计了一种钢丝套管,经临床使用,具有快速、准确、不切割组织等优点,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龚武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治疗骨不连19例,其中胫骨骨不连8例,尺骨近段骨不连5例,肱骨远段骨不连3例,桡骨远段骨不连2例,股骨骨不连1例. 结果 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其中术后12~18周愈合17例,术后23周愈合2例. 结论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由骨膜和骨皮质组成,能够促进骨不连愈合,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适用于骨不连和小范围的骨缺损.

    作者:陈传弟;崔华;朱朝金;孙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骨移植新供区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骨移植术是由Judet设计,Bakajion在1963年首先于临床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瓣修复骨缺损[1].这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带血管蒂的骨、骨膜因保留了血供,在移位后仍能象正常骨、骨膜一样具有形成新骨的能力,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特别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状骨大段缺损有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

    作者:张键;陈中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治疗32例报告

    本院1995年8月~2000年2月选择性地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谌永祥;喻新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肥胖症的历史演变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的过多积聚,它不仅影响形体美观,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易发冠心病、高血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目前对肥胖的治疗可谓是五花八门,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到内服药物、局部脂肪抽吸、切除等.从自然观念出发,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可能是好和有效的减肥方法.但有一部分严重肥胖症患者对各种常规疗法无效,为此胃肠外科医师从减少摄食和营养成分吸收的理念出发,尝试进行减肥治疗,经过近五十年的探索,已取得了比较可喜的进步.

    作者:周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股骨上段内翻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为研究股骨上段内翻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理、方法,提高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者选择40例(40髋)Catterall分类为Ⅱ、Ⅲ、Ⅳ期患儿行股骨上段内翻截骨术.按mose法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片所见分优、良、差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7.5%.认为股骨上段内翻截骨术是治疗Catterall分类Ⅲ、Ⅳ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贵求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英语医学论文中的冠词

    冠词是英语十大词类之一,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一种虚词,它的数量少(只有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两个),但使用率却非常高.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类.在英译汉时,冠词在汉语里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例如:The curative rate was 65.3%(治愈率为65.3%).

    作者:孙晓玲;周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缝扎膀胱下动脉和保留后尿道粘膜施行前列腺摘除术(附35例报告)

    自1992~1998年采用缝扎膀胱下动脉和保留后尿道粘膜方法施行前列腺摘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5例,术中出血不多,术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强华;宾湘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臀中肌蒂骨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新的肌骨瓣及术式. 方法在观察标本、复习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了部分臀中肌肌蒂大转子部骨瓣转位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7例,骨折延迟愈合并股骨头缺血1例. 结果 8例患者全部在术后3~4.5月愈合. 结论臀中肌骨瓣转位移植术是治疗难愈性股骨颈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操作方便.

    作者:李衡山;胡早意;王解生;龙安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肝门部胆管结石并急性重症胆管炎53例诊治分析

    作者分析1983年~1998年间收治的53例肝门部胆管结石并ACST病人其中肝门部劈开取石,T管变Y管引流16例,胆肠Roux-Y型吻合18例,胆肠Roux-Y吻合并置皮下盲襻8例;肝门部胆管整形T管引流11例.结果53例中痊愈47例,死亡6例,无其它并发症.作者认为肝门部胆管结石并ACST病情凶险,应及早手术.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前提下尽量取尽结石,以胆肠Roux-Y手术为好,并为后续胆镜取石提供方便.

    作者:何云;潘艾春;欧阳正晟;王建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生儿嵌顿疝致肠坏死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0天,因呕吐4天,加重伴解黑便一天急诊抱送入院.体查:T 36.6℃,HR 160 次/min,R 30 次/min,发育正常,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隆起,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股沟红、肿、硬、压痛,内可触及一约3 cm×6 cm大小管状肿块,不能回纳,未闻及血管杂音及肠鸣音,腹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门诊腹平片考虑:小肠梗阻.

    作者:李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肝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 结果 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 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美荣;王志伟;于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6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佳治疗方案. 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 结果 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 结论 A-H肾盂成形术为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作者:迟玉友;周荣祥;杨进益;侯成玉;尹洪山;薄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