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穿透伤4例报告

蔡泽贤;陈加龙

关键词:
摘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收治4例心脏穿透性损伤患者.其有以下共同特点:①患者均为年轻男性,既往体健;②受伤原因都是在工厂作业时被高速飞行的热金属碎片击伤左侧胸部;③受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④受伤后约20~30分钟急诊入院,入院前未行输液治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修复学和谐美的心得

    文章结合近年来口腔修复的经验,把口腔修复与人的和谐美观融为一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析了口腔修复的可行性.

    作者:邓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分析探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Pilon骨折患者接受了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在入院时急症行伤口处理及临时崮定.待2周后软组织条件允许切开手术后行内固定.结果:随访12月~30月,平均18个月.参照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结论: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具有传统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势,并允许了软组织条件恢复,治疗Pilon骨折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朱奇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单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继之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0例经右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2例因造影导管不够长而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3±3.1和23.4±9.6分钟;2例分别因桡动脉痉挛和右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导致导管无法到位,后改行右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均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应用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作者:陈小卫;吴铿;黄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7年12月间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ascopic appendectomy,LA)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胆漏1例,无感染、出血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平均为5.7d.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各自疾病的手术治疗原则及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对两种腹部病变的腹腔镜联合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灵活方便和多病联治的优点.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1例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探讨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葛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动静脉内瘘致偷窃综合征2例的护理

    偷窃综合征是由于桡动脉与头静脉作侧侧吻合以后,桡动脉的血经过头静脉短路流回心脏引起,桡动脉的远端处于低压状态,而尺动脉的血经过手掌的动脉弓及远端桡动脉也流到头静脉,这样造成手指的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引起手指发冷、麻木及疼痛等症状严重缺血发生手指坏死.在临床上,动静脉内瘘偷窃综合征发生率极低,我院近五年共行动静脉内瘘术107例,而姓本病者仅2例,现就护理简介如下:

    作者:刘晓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生长因子协同或诱导作用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多项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生长因子用于骨折延迟连接或骨不连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朱良亮;管华鹏;郑瑞;苏佳灿;张春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屈肌腱损伤Cruciate法修复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两种手指屈肌腱损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不同时间段内随机选取肌腱切割及电锯伤病人.对照组共32例48指,采用改良2束轴心kessler法缝合,周边间断或连续缝合,术后即行被动手指功能锻炼.实验组共28例37指,采用4束轴心cruciate法缝合,周边croos-sitch法缝合,术后即刻行手指主动伸屈锻炼.两组均四周后渐行手指阻抗伸屈锻炼.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按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实验组优:22例29指,良:3例5指,可:2例2指,差1例l指.无断裂病人.优良率92.9%.对照组优:20例28指,良:7例10指可:3例6指差:3例4指两例2指行松解术.优良率:79.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4束轴心cmciate法加周边croos-sitch缝合法具有操作简便,抗张强度高,可满足术后手指早期主动无抗伸屈锻炼的要求,手指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学战;商仲岭;莫允仪;王建业;向摸早;李科;吴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近两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区别,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628例ADR监测报告,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筛选、统计和比较,对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级别、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近两年引起ADR多的仍是抗生素类,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的比例大幅提高;严重的、新的ADR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分布趋于30至39岁,且老年患者仍然占有很高比例;ADR发生的部位仍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常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尤其对抗生素及注射用药应予高度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应及时上报,把药品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罗意文;李成;曾繁涛;刘新宇;陈旎旎;王蔓琳;徐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部常规扫描方法检查子宫肌瘤96例,了解病灶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108例,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者96例,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志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耐药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儿科病房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从其咽部获取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12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14例,耐药株12例,耐药率占86%,发病率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4%.结论:临床应高度警惕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肖超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汶川地震后颅脑损伤患者20例病情分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云南医疗队于2008年5月20日由四川江油等地转运回灾区伤员共188名.我院石林天奇医院收治了108名伤员,其中的20例为颅脑损伤,在此我们将对这20例病历做一分析,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赵宁辉;李剑铠;杨达宽;朱榆红;曹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88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简称VAP)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的痰、纤支镜抽吸物标本273份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用常规药敏定量试验法(MIC法) 检测分离菌对13~1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188例VAP的病原菌261株,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3株(12.6%),大肠杆菌30株(11.5%),铜绿假单胞菌23株(8.8%).261株病原菌中,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48例,占18.4%,细菌及真菌双重感染者15例,占5.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感染、多重耐药性,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亚利;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道三种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炎关系

    目的:以探讨女性生殖道解尿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子宫颈炎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有效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81例有自觉症状的宫颈炎患者和147例无自觉症状的宫颈炎症患者进行UU、CT、NG检测.结果:总检测628例,其中感染人数293例,总感染率为46.66%.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14.33%.有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检出率分别为16.63%,8.73%,7.90%.无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要检出率分别为13.61%,8.16%,7.48%.结论:UU是宫颈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宫颈炎症有无症状、病情轻重程度与病原体阳性感染无显著差异.

    作者:毛锦芳;董燕群;侯玉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运用循证护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策略.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先确定60例机械通气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后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寻找直接和间接实证,并对其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实用性进行分析、归纳,选择佳护理证据,研究出佳护理策略,制定出佳护理方案,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发生率为8.3%,低于文献报道14.3%.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对机械通气病人运用恰当的护理策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34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云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9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1例(GDM组)与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中非妊娠期糖尿病、无内外科并发症的孕妇81例(对照组),就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围产儿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对孕妇影响及新生儿影响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及时发现,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张春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尿酸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尿酸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7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尿酸水平,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四组,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Ⅰ级与Ⅱ级主要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组、Ⅲ级与Ⅳ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尿酸水平也逐渐增高.

    作者:陈才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结果:随访时间为10个月~40个月,参照刘玉杰等的疗效评价方法,优良率为86.6%,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是诊治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牛琼;王大平;刘黎军;梁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52例胸部外伤诊治分析

    随着现代交通及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胸外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多.胸部外伤不仅直接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引起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常合并有全身多处复合伤,故往往伤势危急,病情变化快,严重的胸外伤死亡率较高.本文就1994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452例胸部外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超华;许洪峰;杨阳;潘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