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吴志艳

关键词:子宫肌瘤, B超,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部常规扫描方法检查子宫肌瘤96例,了解病灶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108例,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者96例,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细辛脑静脉治疗.结果: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体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而且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癌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改善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改良的饮食护理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饮食护理法.结果:实验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接受改良饮食护理的病人营养状况不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术后吻合口瘘.

    作者:张桂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各型肝炎患者凝血四项的观察探讨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PT、 FIB、 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四项指标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尤其是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均炎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四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出血倾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榕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分析探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Pilon骨折患者接受了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在入院时急症行伤口处理及临时崮定.待2周后软组织条件允许切开手术后行内固定.结果:随访12月~30月,平均18个月.参照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结论: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具有传统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势,并允许了软组织条件恢复,治疗Pilon骨折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朱奇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9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1例(GDM组)与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中非妊娠期糖尿病、无内外科并发症的孕妇81例(对照组),就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围产儿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对孕妇影响及新生儿影响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及时发现,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张春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88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简称VAP)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的痰、纤支镜抽吸物标本273份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用常规药敏定量试验法(MIC法) 检测分离菌对13~1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188例VAP的病原菌261株,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3株(12.6%),大肠杆菌30株(11.5%),铜绿假单胞菌23株(8.8%).261株病原菌中,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48例,占18.4%,细菌及真菌双重感染者15例,占5.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感染、多重耐药性,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亚利;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粤西地区90例脑性瘫痪病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粤西地区脑瘫的病因、相关因素及诊治经过,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脑瘫患儿病史(胎次、胎龄、性别、产式、出生窒息史、诊治经过、现状)和母孕期情况、家属作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多渠道调查,并查阅相关病案记录,整理、归纳、分析.结果:90例脑瘫中农村患儿是城镇患儿的2.3倍,农村男女积极与不积极治疗比较X2=5.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见高危因素为:①窒息;②早产和(或)低体重;③过期产等.还与不积极诊治、母孕期营养差、不重视、经济差等因素有关.结论:全社会都应大力支持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增强防病治病意识.大力宣传男妇平等、孕产健康、分娩安全、新生儿筛查和保健等知识.积极防病治病,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残疾发生,提高病儿生存质量,并落实医疗保险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使社会更加和谐美满.

    作者:易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回顾总结23例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只要全面了解病情,分析潜在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黄云英;黎柱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微转移(16组)廓清术的意义与适应证

    我国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术后仍有部分复发和死亡的病例,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断完善是目前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意见不一,尤其是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歧更大,对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更无统一意见,故本文就有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强;王腾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扎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尼扎替丁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柱:Diamonsil C18 column(250 nm×4.6nm,5 μ m),流动相:乙腈-0.02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2nm.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5mg·mL---1.5mg·mL-1,平均回收率100.1%,RSD=0.52%.结论:本法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龙江;戴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4~200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的用药金额及用量呈增长的趋势,2007年总出库金额较2004年增长了85.2%,DDDs增长69.3%,DDC增长9.4%.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不合理性,导致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结论:临床应在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

    作者:赵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eutefattvliverof-pregnancy,AFL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3例AFL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白细胞异常升高,13例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清胆红素升高,10例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低血糖.13例孕产妇,死亡5例,死亡率为38.5%,16例新生儿死亡5例,死亡率为31.3%.结论:临床应警惕AFLP,通过早期诊断,早期终止妊娠并加强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陶智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7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11个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12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合并用药、使用剂量、滴注速度、开瓶后放置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切口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6例疗效报告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和传统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76例.术后口服雷尼替丁、甲硝唑1~2周,继续服用雷尼替丁等药物1~2个月,随访6个月~一年半.结果:术后3个月内溃疡愈合率为93%,术后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2.9%及5.2%.全组无因溃疡复发而再手术病例.传统开腹组与小切口组住院天数差异非常明显.结论:小切口单纯修补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术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春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脑梗塞.有轻度语言不清或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均为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小者39岁,大者78岁,平均年龄61岁.伴高血压者21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邹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34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云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

    目的: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其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情况.方法:将我科10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2型,通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以观察胰岛素抵抗情况,同时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以上2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以气阴两虚型程度为重,同时其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明显增加.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胰岛素抵抗重于阴虚热盛型,而且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亦增加.

    作者:李颖;宋含平;范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52例胸部外伤诊治分析

    随着现代交通及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胸外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多.胸部外伤不仅直接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引起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常合并有全身多处复合伤,故往往伤势危急,病情变化快,严重的胸外伤死亡率较高.本文就1994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452例胸部外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超华;许洪峰;杨阳;潘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近两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区别,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628例ADR监测报告,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筛选、统计和比较,对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级别、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近两年引起ADR多的仍是抗生素类,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的比例大幅提高;严重的、新的ADR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分布趋于30至39岁,且老年患者仍然占有很高比例;ADR发生的部位仍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常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尤其对抗生素及注射用药应予高度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应及时上报,把药品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罗意文;李成;曾繁涛;刘新宇;陈旎旎;王蔓琳;徐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康复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随机对照方法研究45例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并伴有膝关节肿胀及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治疗反应.结果: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因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但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要大大优于常规治疗.结论: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洪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