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粤西地区90例脑性瘫痪病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易生

关键词:粤西地区, 脑性瘫痪, 病因及相关因素, 防治建议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粤西地区脑瘫的病因、相关因素及诊治经过,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脑瘫患儿病史(胎次、胎龄、性别、产式、出生窒息史、诊治经过、现状)和母孕期情况、家属作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多渠道调查,并查阅相关病案记录,整理、归纳、分析.结果:90例脑瘫中农村患儿是城镇患儿的2.3倍,农村男女积极与不积极治疗比较X2=5.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见高危因素为:①窒息;②早产和(或)低体重;③过期产等.还与不积极诊治、母孕期营养差、不重视、经济差等因素有关.结论:全社会都应大力支持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增强防病治病意识.大力宣传男妇平等、孕产健康、分娩安全、新生儿筛查和保健等知识.积极防病治病,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残疾发生,提高病儿生存质量,并落实医疗保险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使社会更加和谐美满.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188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简称VAP)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的痰、纤支镜抽吸物标本273份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用常规药敏定量试验法(MIC法) 检测分离菌对13~1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188例VAP的病原菌261株,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3株(12.6%),大肠杆菌30株(11.5%),铜绿假单胞菌23株(8.8%).261株病原菌中,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48例,占18.4%,细菌及真菌双重感染者15例,占5.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感染、多重耐药性,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亚利;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38例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的外科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2.3岁(20~58岁),按AO分型:41-B2型22例,41-B3型11例,41-C5例,所有病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患者,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2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所有病例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

    作者:管华鹏;刘欣伟;苏佳灿;张春才;付青格;禹宝庆;许硕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腔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鼻腔后部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鼻腔后部肉眼无法观察的鼻出血电凝止血.结果:112例全部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是鼻腔隐蔽部位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

    现代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护患间的沟通是治疗的前提与保障.在妇科护理中,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前提,而有效沟通是保证患者接受各项护理操作,达成患者解惑,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必然途径.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坤复康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TNF-α、IL-2的影响

    目的:探讨坤复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将78只大鼠随机分为坤复康胶囊治疗(简称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妇炎康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采用混合菌液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2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2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坤复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作者:杨雅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64例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伴脓肿形成1例.结果:本组6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40~150min,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形成、粪漏、术后出血、阑尾残株炎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野清晰、探查范围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在术前诊断不明确时可弥补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不足,是急慢性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鞠现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1例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探讨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葛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学和谐美的心得

    文章结合近年来口腔修复的经验,把口腔修复与人的和谐美观融为一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析了口腔修复的可行性.

    作者:邓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分析腭裂修复术后复裂的原因,并探讨防治复裂的方法,提高腭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对169例腭裂修复术后复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复裂的原因.结果:169例腭裂修复术后其中复裂15例,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两侧粘骨膜瓣松弛不够;其二是上腭部缝线松脱;其三是病人上腭裂隙过宽;其四是病人发育及营养差,切口愈合减慢.结论:腭裂修复术后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加以防治,腭裂修复术后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作者:于登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细辛脑静脉治疗.结果: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体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而且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2月~2008年12月间所收治的32例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效果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世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尿酸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尿酸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7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尿酸水平,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四组,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Ⅰ级与Ⅱ级主要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组、Ⅲ级与Ⅳ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尿酸水平也逐渐增高.

    作者:陈才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胶体果胶铋胶囊饭后口服2粒,每日3次.对照组法莫替丁口服,2次/日,20mg,次,临睡前加服20 mg.治疗期间,以疼痛作为判断症状改善的指标,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胶体果胶铋胶囊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作者:范哲;温泉;梁林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分析探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Pilon骨折患者接受了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在入院时急症行伤口处理及临时崮定.待2周后软组织条件允许切开手术后行内固定.结果:随访12月~30月,平均18个月.参照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结论: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具有传统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势,并允许了软组织条件恢复,治疗Pilon骨折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朱奇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连市305例6~24月婴幼儿铁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连6~24月婴幼儿的铁营养状况.方法:2007年儿保门诊就诊6~24月的体检儿童305名,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IDA总检出率27.87%,铁缺乏症总检出率40.66%.无性别差异.6~12月婴儿IDA60.0%(48/80),IDE 12.50%(10/80),铁缺乏症72.50%(58/80).12~24月IDA 16.44%(37/225),IDE检出率12.89%(29/225),铁缺乏症合计29.33%.6~12月婴儿铁营养状况与1岁以上儿童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6~12月婴儿铁营养严重不足,需高度重视.

    作者:孙秋艳;赵婵娟;于国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煤矿末节指骨粉碎性骨折196例临床报导

    末节指骨骨折在矿山劳动的伤害中所占四肢所有骨折总数约60~70%,而常常又需及时正确的处理,如果处理不正确,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和未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如果处理恰当,能给患者保留或多保留其应有的功能,我院从2003年以来收治196例末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及时正确的治疗,挽救了大部分患者手的功能,现报导如下:

    作者:杨远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院2007年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分析

    目的:评价抗高血压药应用现状.方法:对2007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高的是钙拮抗剂,单个使用频度高的是卡托普利.结论: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有望成为今后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7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11个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12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合并用药、使用剂量、滴注速度、开瓶后放置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接受MMF治疗,对照组接受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4周后:MMF组总有效率为81.81%,与CTX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MMF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田玉梅;张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3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报告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33(72.7%)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3/33例经EST取尽结石,总的取尽结石成功率为81.8%.6/33例(18.2%)无法取尽结石,2/33例经再次胆道手术治愈.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邓勇;何劲松;姚彬;周泽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