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本科生《关怀技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岳鹏;李瑞英;王艳玲;马丽莉;吴瑛

关键词:关怀, 教育, 课程
摘要:目的 探讨《关怀技巧》课程的设计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课程前评估、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对护理本科生进行关怀教育,并采用关怀能力问卷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课程实施前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得分为(193.80±18.11)分,其中理解和耐心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课程实施后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得分为(206.29±19.23)分,关怀能力总分及理解和鼓励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实施前(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相比国外常模较低,而且在各个维度发展不平衡,《关怀技巧》课程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支持性干预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文章归纳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干预研究中的支持性药物干预、长期氧疗、戒烟干预、肺康复干预、支持性心理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支持性干预及健康管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邢宇航;沈霞;邹继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急性中耳炎患儿开展家长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开展家长系统健康教育对急性中耳炎患儿的影响.方法 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200例急性中耳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儿家长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中耳炎患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强化家长遵医行为,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张中华;何素兰;胡细娥;邓莹莹;张松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JOA评分量表对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低于常模(P<0.01或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自我效能、文化程度、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女性患者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应引起多方面重视,加强健康指导,并给予心理与社会支持.

    作者:和晖;杨艳杰;杨秀贤;孟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肺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心脏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肺功能锻炼计划护理小组,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订肺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和缩唇、胸式、腹式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及术后早期活动等,定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肺功能测定值、肺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和有效咳嗽排痰率提高(P<0.01或P<0.05),肺部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 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刘英;杨莉莉;潘楚梅;张锐;龙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文章介绍了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操作缺乏保护性措施、护士操作行为不正规等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从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健全医院规章制度,严格医疗废弃物管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建立护士电子健康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作者:徐鋆娴;马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干预,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率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指导,成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小组,采取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提升自我效能、减少制约因素以及行为督导等系列干预措施.结果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除防护认知的安全注射条目和防护行为中的暴露后处理条目外,其他防护认知及防护行为得分均提高(P<0.01或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增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率.

    作者:陶海燕;李雪梅;谢幸尔;顾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以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理职能维度除外)和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水平.

    作者:付霞丽;刘汉忠;余芳;管菊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学科协作工作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某病区为试点推行医学、护理、药剂、营养、康复、心理等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模式,医护固定搭配,分管固定床位,与亚专科人员共同对患者实施治疗,各类人员按职责工作,按时进行集体查房,对患者的诊疗、护理方案等达成共识.结果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治愈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多学科协作可以加强学科间交叉互动,使患者在医院得到系统、规范、优质的治疗及护理服务.

    作者:苏维;黄乐松;刘智策;温莹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学科大学生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的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不同学科大学生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为在高校开展器官捐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器官捐赠量表对1 9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得分分别为(6.90±2.23)分、(82.45±14.88)分和(2.05±0.78)分;医科大学生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高于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大学生(P<0.01).结论 大学生的器官捐赠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必要在大学生尤其是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大学生中开展器官捐赠相关知识教育.

    作者:王蓉;黄芬;刘佳琪;刘雅倩;周金莉;万艳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护理学专业认证机构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目的 探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护理学专业认证机构的异同点,为我国开展护理学专业认证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按照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比较框架的要素、描述比较特征和开展比较分析的步骤展开.结果 相同点包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机构的非政府性质、程序的公开透明化等6个方面;差异包括认证体系、组织方式、认证项目等方面.结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认证的组织建设可从发展多元化护理教育评价、培育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和加强认证机构的权威性等方面考虑进行改进.

    作者:孟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压迫法在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压迫颈静脉法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观察两组置管误入颈静脉情况.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进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马金秀;陶利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7N9禽流感”流行期的急诊医护服务品质改进

    目的 探讨医院急诊科在预防“H7N9禽流感”中的一系列医护服务品质改进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落实“H7N9禽流感”防范管理制度,成立“H7N9禽流感”防范应急圈,加强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加强“H7N9禽流感”知识宣教和改进医疗服务形式等措施改进服务品质.结果 急诊科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期间,实现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 “H7N9禽流感”流行期实施急诊医护服务品质改进,能有效防止院内医护患交叉感染.

    作者:王玲敏;王芳;刘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非药物干预缓解早产儿疼痛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非药物干预缓解早产儿疼痛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非营养性吸吮、袋鼠式护理、口服甜味剂、母乳喂养、音乐疗法及体位护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以期为早产儿疼痛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石群;勾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期与后期实习表现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期与后期的表现,为改善临床护理教学计划,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44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由带教老师分别在本科护生的中期与后期对其临床实习表现进行评价.结果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在临床护理、专业与自我发展、教育指导、基本知识4个维度得分和总分高于实习中期(P<0.01或P<0.05).结论 在临床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曹晶;贺茜;陈亚丹;吴欣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科室设置行政助理岗位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在临床科室设置行政助理岗位的具体做法及效果.方法 在确定临床科室设置行政助理岗位后,由医院出台临床行政助理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举措,经自愿报名及考试,聘任了25名行政助理,经岗前培训后上岗,并制订了岗位职责和激励考评方法.结果 设置行政助理岗位后病人综合满意度提高(P<0.01),医护人员对行政助理工作满意度较高.结论 设置行政助理岗位,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提高了病人综合满意度.

    作者:谢惠兰;罗敏;欧阳庆;李绍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专护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某校大专护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制订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某校587名在校大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护生健康素养总分为(75.23±8.98)分,80分以上大专护生仅占39.18%.农村大专护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低于城镇(P<0.05).网络(手机)是大专护生获取健康素养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感兴趣的途径,分别为72.23%和44.12%.结论 大专护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学校应该注意加强这方面教育,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作者:夏秋蓉;施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108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63例)和非抑郁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别,并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抑郁与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均呈负相关(P<0.05),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差是脑梗死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爱芬;杨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品质圈管理在保障妇科化疗用药安全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质圈管理在保障妇科化疗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质圈小组,完善化疗用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对护士进行常规与强化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培训.结果 实施品质圈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P<0.01),杜绝了化疗差错的发生(P<0.05).结论 在妇科化疗用药中应用品质圈管理,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杜绝化疗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丁荆妮;李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治疗态度问卷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对门诊复诊的5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健康知识总分为(64.82土15.52)分,其中良好10例,占17.86%;中等25例,占44.64%;较差21例,占37.50%.患者治疗态度总分为(12.41±2.09)分.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65.49±13.04)分,其中良好11例,占19.64%;中等24例,占42.86%;较差21例,占37.50%.患者的健康知识与治疗态度呈正相关(r=0.393,P=0.003),健康知识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489,P =0.000),治疗态度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620,P =0.000).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尚慧丽;万巧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士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3所三级医院共310名护士发放关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关怀能力得分(175.70±18.74)分,护士关怀能力较低;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称、学历、科室.结论 应加强护士关怀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高年资护士的榜样作用带教低年资护士,各层次护理人文关怀教育都应当注重关怀实践,根据各科患者的关怀需求施予关怀.

    作者:郭瑜洁;邱移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