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潘志欣
目的:对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骨不连病例中9例为内固定术后骨不连,9例中的7例为术后过早负重活动,导致内固定材料断裂、松动,起不到稳定作用,2例骨感染造成骨不连,还有3例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处置不当,延误所致骨不连,12例骨不连患者应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治疗3~16个月后均获得骨折愈合.结论: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是一种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入院时采集空腹HS-CRP,在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0.6 g,每日2次)后第14 d、第28 d时再次采集空腹HS-CRP,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用药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血脂康前后各组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应用血脂康后,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水甲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下降的程度越明显,表明中成药血脂康具有较好的降低HS-CRP水半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血管,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荃钦;姚光辉;朱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成人still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系统性炎性疾病,因无特异性诊断方法,误诊率较高.本文列举2个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成人still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侯冬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离、培养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癌干细胞(BRcscs),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培养传代条件,为药敏试验及动物实验进行基础性研究.方法:从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癌组织中获取乳腺癌细胞(BRCCS),然后以FITC标记的CD24、CD44抗体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选CD44+CD24-/low细胞.结果: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2.6%(2.3%~2.9%).结论:小鼠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D44+CD24/low且具有干细胞特性的BRCCS,利用流式细胞仪可成功地将其从小鼠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来.
作者:刘秀宝;陈建民;王公平;曾光伟;王占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对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自愿参加本试验的近视患者116例227眼,按照持续视近后眼压升高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0.5 mmHg)95眼,B组(0.5 mmHg~1.0 mmHg)79眼,C组(>1.0 mmHg)53眼.所有受试者检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访1 a后再次检查,对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进行方差分析,对所有受试者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与眼压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屈光度增加(0.48±0.35)D;B组增加(0.61±0.38)D:C组增加(0.96±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P<0.05).A组眼轴长度增加(0.18±0.27)mm;B组增加(023±028)mm;C组增加(0.36±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P<0.05).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值均与眼压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持续视近所敛眼压变化与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谢继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论述了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认为档案管理既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院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档案管理对于医院医疗、教学、科技等业务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现代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档案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苏艳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麻醉手术前应用新型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下肢骨折患者牵引去除后的转运以及体位变动所引起的疼痛减轻程度.方法:40例ASAⅠ~Ⅲ级的下肢骨折伤后24 h内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C组2组(n=20).P组在去除牵引转运手术前静推帕瑞昔布钠40mg,而对照C组则静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疼痛评分(VASI)和体位变动(仰卧位变为椎管麻醉所需侧卧位)时的疼痛评分(VAS2).术后随访患者手术记忆.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在硬膜外联合腰麻下顺利完成手术.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1和VAS2)均强于P组(P<0.01).每一组内VAS2疼痛强度均高于VAS1(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认为体位变动时疼痛(VAS2)强.C组患者中有8例(40%)对体位变动过程中的痛苦记忆深刻,而P组中仪有3例(1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麻醉手术前应用可以安全减轻麻醉术前的急性疼痛,尤其是实施麻醉所需体位变动时的骨折疼痛有减轻作用.
作者:马宇;刘佩蓉;熊源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培本通幽汤对便秘小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苯乙哌啶制作小鼠便秘模型,给予培本通幽汤,观察各组小鼠首粒排便时间以及第0、1、3、5 d干粪点数、不排便只数变化.结果:通幽汤组小鼠的首粒排便时间及干粪点数、粪便重量、排便小鼠数量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便秘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本通幽汤可以润肠通便、增强小肠推进性运动,加速内容物的排泄,能够有效治疗便秘.
作者:刘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回顾性研究80例肺癌根治术术前的细胞学检查资料,并将细胞学与根治术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细胞学灵敏度Se值为66%.结果表明:细胞学检查仍可作为肺痛快速简便筛选的诊断方法,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检查应作为肺癌细胞学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护理记录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医疗资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规范化的护理记录可以确切的反映病人的健康情况,还可以作为法律让据,所以护理记录的止确书写尤为重要.
作者:陈素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史漫长,常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20岁~30岁多见.
作者:胡晓萍;田小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4例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放射治疗10 d,同时配合康莱特注射液20 g/d,从放疗第1天开始连用21 d为一周期,连续观察两个周期;对照组仪行放射治疗.结果: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1、2级疼痛止痛疗效相似(P>0.05).3级疼痛完全缓解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提高放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放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玉霞;张霄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j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经鼻空肠管EN30例(研究组)与肠外营养(PN)(即静脉营养)治疗SAP患者36例(对照组)在症状体征、白细胞、血红蛋白、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体蕈、住院大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经鼻空肠管EN比PN的症状体征、体重、生化回复时间、费用明显减少.结论:EN的疗效优于PN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军;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月~2009年8月期间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钙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术中导致甲状旁腺损伤,重在预防.术中应高度警惕,谨慎操作,一旦发生应止确合理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并专门随访治疗.
作者:戴普席;夏开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异常胎心监护的类型,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于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冈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28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280例中,NST无反应型50例,CST(+)例,OCT(+)150例.OCT(+)150例中合并重度变异减速7例,其中足月小样8例,脐带扭转21例,脐带绕颈绕身24例.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11.65,P<0.05).结论:胎心监护异常是导致剖宫产一个重要手术指征,但不是绝对手术指征,应结合胎儿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做到手术指征明确,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
作者:苗红红;孙瑞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血塞通软胶囊,疗程4 w.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随访.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月.随访4个月后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低.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于德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足部钉刺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以来收治的10例足部铁钉刺伤后导致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其中跖骨7例,跟骨3例,总结分析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Ⅰ期愈合,随访11个月~3 a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足部钉刺伤后导致的慢性骨髓炎,要做到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涛;王利;陈传煌;宫云霞;李文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介绍胡晓斌老中医治疗痛痹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具体叙述1例重症痛痹患者的治愈经过及诊疗方法.结果:患者疼痛症状消失,随访一切正常.结论:胡氏诊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诊病求症,对症治疗.
作者:胡晓斌;李言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共涉及8个系统/类型,以皮肤症状为多见,排列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清开灵注射剂,占本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52.08%.结论:中药应提倡口服给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道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由Adolf Wallenberg于1895年首先报道,是由供应延髓背外侧区血流的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临床比较少见且较多不典型病例,现就本人近5 a收集的38例做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