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分析

曹娟

关键词:脑梗塞,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应用, 醒脑开窍, 清热凉血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寒急性期(ACI)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两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腩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有显著疗效.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参加工作护士书写护理病历存在问题与分析探讨

    护理记录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医疗资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规范化的护理记录可以确切的反映病人的健康情况,还可以作为法律让据,所以护理记录的止确书写尤为重要.

    作者:陈素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初探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史漫长,常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20岁~30岁多见.

    作者:胡晓萍;田小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的治疗方法.方法:56例手足口病病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两组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作者:房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O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42例(48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得6~26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进行功能评定,优28足,良14足,可6足,优良率87.5%.结论:熟悉跟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术中微创操作,恰当的术后处理,AO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于克迎;余永波;张凡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种不同病原学患者的病死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者与未抗病毒治疗病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年龄较大、未应用抗病毒治疗者其病死家较高.

    作者:刘添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寒急性期(ACI)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两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腩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芎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参芎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1次,d,连续2 w,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设同期用香丹注射液50例作对照组,将10 ml香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1次/d,连续2 w.结果:使用参芎注射液者,胸闷、心绞痛症状缓解率达92%,对照组缓解率达62%(P>0.05),心电图好转率64%,对照组为40%(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质蜃可靠,疗效好,疗程短,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景坤;郑志勇;安莉;朱晓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加丹参注射液预防肝硬化脾脏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加丹参注射液预防肝硬化脾脏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疗效.方法:将我们医院1999年~2008年施行肝硬化脾切除加断流术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及治疗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加丹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发生PVT共计16例,发生率为21.05%.治疗组发生PVT共计6例,发生率为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硬化脾脏切除加断流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加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亢西;张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梅毒的护理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2005年1月~2007年12月,调查我院乳腺科和妇瘤科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2924人,经血清学检查共筛查出梅毒患者42例,占1.43%,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陆英;石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抢救急性药物及农药中毒20例临床观察

    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首选措施.血液透析适用于清除水溶性,不与蛋白或血浆其它成分结合的毒物或药物,血液灌流对分子量大、脂溶性高、在体内易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和毒物清除效果好.

    作者:刘德省;闫庆合;孙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健康教育对结核患者满意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效果对结核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连续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对病员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依从性及康复良好.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患者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巧盈;李岚;李亚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合并症,起病急而凶险,母儿死亡率高[1].随着对此病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了早期诊断及救治水平,其治愈率得以提高.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处理,试图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治水平.

    作者:李胜平;王雨;杨志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卒中失语16例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由于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造成肢体偏瘫、麻木等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可使患者出现失语症状.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为20%~30%[1].

    作者:杨素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治疗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3月~2007年7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付毅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极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28例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 a.结果:28例小儿全部治愈,随访1 a无复发及后遗症.结论:小儿急性良性肌炎应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利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缬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维持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大80 mg,随访观察1 a.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 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胡凤梅;卜法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培本通幽汤对便秘小鼠胃肠蠕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培本通幽汤对便秘小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苯乙哌啶制作小鼠便秘模型,给予培本通幽汤,观察各组小鼠首粒排便时间以及第0、1、3、5 d干粪点数、不排便只数变化.结果:通幽汤组小鼠的首粒排便时间及干粪点数、粪便重量、排便小鼠数量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便秘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本通幽汤可以润肠通便、增强小肠推进性运动,加速内容物的排泄,能够有效治疗便秘.

    作者:刘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芹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3例外眼细菌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0.3%诺氟沙星眼药水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痊愈率分别为91.4%及84.3%,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及96.1%.结论: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有效药.

    作者:孙萌;巩丹慧;池成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与近视发展速度的关系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对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自愿参加本试验的近视患者116例227眼,按照持续视近后眼压升高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0.5 mmHg)95眼,B组(0.5 mmHg~1.0 mmHg)79眼,C组(>1.0 mmHg)53眼.所有受试者检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访1 a后再次检查,对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进行方差分析,对所有受试者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与眼压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屈光度增加(0.48±0.35)D;B组增加(0.61±0.38)D:C组增加(0.96±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P<0.05).A组眼轴长度增加(0.18±0.27)mm;B组增加(023±028)mm;C组增加(0.36±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P<0.05).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值均与眼压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持续视近所敛眼压变化与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谢继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电脑中频治疗.运用患者自评量表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Mayo12点评分(Mayo Clinic Elbow Performance Index)(表1)在疗程0 d、2d时进行评估,对比所获得分值进行比较,对比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分析运用尼莫地平法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措施均有疗效,治疗组2 d后总用效率为86.85%,对照组总用效率为78.95%,治疗组、对照组在2 d评分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 d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法治疗网球肘有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丁明晖;徐光青;李燕;黄东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