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冲突管理与护士离职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闫亚敏;张薇;龚梅

关键词:护理, 冲突管理, 离职率
摘要:针对护士的离职现象,文章阐述了护理冲突起因、冲突处理型态、冲突管理结果、影响护士离职率的冲突因素及护理冲突管理与护士离职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冲突处理型态对护士离职率的影响,旨在为护理管理者采取冲突处理策略降低护士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病人位置标记地图在急诊输液观察室中的应用

    我院急诊输液观察室除了对留院观察病人进行输液治疗和护理观察外,还承担了临时输液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留观病人通常安置在留观床位,临时输液病人安置在输液椅或车上,平车位置由家属白行选择,为准确查找病人带来困难为了快捷、准确地识别病人,我科自2011年3月采用手绘地图绘制病人所在位置,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秀敏;李玉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试点病房实施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试点病房实施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效果.方法 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对所分管患者进行早晚例行查房及对急、危、重患者、新人院和术后患者的随时查房.责任护士提前做好查房前准备,观看和聆听主治医师查房,对疑难、重点护理问题进行现场沟通,之后进行查房总结,落实查房安排.结果 护理质量综合检查评价得分及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 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实施,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作者:肖晓玲;胡秋秋;张东华;彭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危重病学科护理人员集束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危重病学科护理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护理依从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 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临床预防措施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危重病学科的64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集束护理平均依从性为80.85%,在7个护理项目中洗手的依从性差为72.34%.护理人员自认为依从性低的因素主要是觉得重要但没有时间、觉得不重要、懒得做和疾病限制以及患者因素.结论 应改善目前护理人员配置,加强集束护理相关教育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主观护理意识和慎独精神,从而提高集束护理依从性.

    作者:张晓燕;周剑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盆腔炎患者随访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慢性盆腔炎患者随访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访依从性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慢性盆腔炎患者随访依从性不容乐观,有64.10%的患者未按医嘱随访,后续治疗是否有效和缺乏相关知识是慢性盆腔炎患者随访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随访教育,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指导,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从而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随访依从性.

    作者:程建云;张莉;刘文婷;彭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疗养院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疗养院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08例确诊为糖尿病的疗养员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实施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管理技能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后,改善了疗养员血糖控制水平,提高了其自我管理技能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糖尿病疗养员的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周满臻;张志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网络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研究的文献逐年平稳增加,护理类期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此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单一,而阻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多而复杂.结论 现阶段需要更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制订缩短院前就医延迟时间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金秀;赵秋利;刘晓;吴燕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4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院内个别指导、家庭访视以及电话咨询等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天、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疼痛未复发.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性护理干预是促进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京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诊科轮转护士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轮转护士在急诊科接受系统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37名轮转护士分批到急诊科接受为期3个月时系训.结果 轮转护士系统培训后临床工作能力、整体护理查房成绩、轮转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急诊科系统培训显著提高了轮转护士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作者:董梅德;吴玲;马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护理绩效考核体系

    目的 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科学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方法 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对绩效奖金分配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对使用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前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在使用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后,护理质量、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黄荔红;宋斌;黄春霞;吴鲤霞;薛水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依从的原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治疗依从性测评表调查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依从组与不依从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并对不依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依从率为38.0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女性高于男性、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较高者高于较低者(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差的原因为知识缺乏、自身因素、治疗费用昂贵等.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其原因较多,应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樊宇华;孙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认知的调查

    目的 调查护士对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士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职业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3所二级甲等医院的150名临床护士进行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认知的调查.结果 50.00%以上的护士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物品日使用量在20件以上;护士对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认知正确率均不足20.00%.结论 对临床护士普及环氧乙烷及其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对护士自身的损害,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

    作者:郭亚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制订护士各个层级标准,确定各层级护士职责及在临床中的使用.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90.91%上升到97.84%,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2.83%上升到100.00%,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5.57%上升到9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有效调动各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高清琴;李秋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骨科病区护理质量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结果 实施全而质量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护理质量在全院的排序位置提前.结论 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龙桃;柳琴;李宏;吴润莉;李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巧用废弃避光输液器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药物需避光输入,避免在光合作用下产生分解,从而影响药效.我院使用避光袋包裹液体、避光输液器输液,但避光输液器无避光头皮针,只能与普通头皮针匹配.以往在使用普通头皮针过程中,多使用布类物品覆盖,存在操作不便、避光效果不确切等缺点.自2011年10月起,我科采用消毒处理后的废弃避光输液管包裹普通头皮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晓燕;王亚丽;牛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合理使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方法 成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糖尿病护理小组并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开展护理会诊、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和组建全市糖尿病健康教育者网络.结果 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总体满意度由56.00%上升到92.00%;非专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均分由(71.25±3.64)分上升为(92.18±1.52)分;2010年糖尿病专科护士完成健康教育门诊328人次、院内疑难护理会诊59次、院外护理会诊3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常规开展集体小讲座由4所增加到8所;2010年底糖尿病专科护士申报的护理科研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专科护士的正确使用,从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步红兵;罗平;尹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饮食提示卡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饮食提示卡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围手术期不同阶段食管癌患者的饮食需求,制订4种饮食提示卡,对2011年1月至6月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应用饮食提示卡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饮食知识知晓度达到96.00%,对护士饮食健康教育满意度达到97.00%.结论 饮食提示卡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对饮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士饮食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冯曲丽;刘莉;李金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孕前保健服务的现状调查及建议

    目的 探讨孕前保健服务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00例在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调查,并记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孕前保健普及率较低,占17.18%;91.64%的孕妇认为孕前保健很重要,5.91%的孕妇认为孕前保健没必要实施,2.45%的孕妇对孕前保健的重要性呈中立态度;孕前检查组孕妇妊娠结局优于非孕前检查组(P<0.01或P<0.05).结论 为适应围孕期人群需要,应加强孕前保健知识的教育,探讨新的孕前保健模式,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张军;高云飞;黄莺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施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浅层吸痰与传统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后刺激的影响,探讨佳的吸痰方式.方法 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传统吸痰法和浅层吸痰法吸痰,并比较吸痰前1 min、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1min、2min、3min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呛咳发生率.结果 浅层吸痰法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吸痰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呛咳;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1 min、2min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保持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平稳和有效减少呛咳.

    作者:金慧;张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培训的现状及启示

    通过归纳国内外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培训的相关政策,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急救知识培训的相关政策及居民心肺复苏术的培训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差异,提出了对我国心肺复苏培训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方向.

    作者:吕冬;宋小花;谷蓉芳;陈红涛;胡佳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军队医院护士长培养路径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士长选拔培养的有效路径.方法 将2003年至2007年竞聘上岗的33名护士长设为对照组,按照医院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将2008年至2010年竞聘上岗的16名护士长设为实验组,在规范化培训要求的基础上按自行设计的培养路径表接受培训,培训项目依次按医院、护理部、科室层面划分为3个层级、4个阶段、5种能力进行培养.结果 按照360度考核法和目标管理法进行考核,经培养路径培训的护士长全部称职,优秀和称职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85%)(P<0.05).任期考核结果显示,经培养路径培养的护士长,考核达标率(93.75%)高于对照组(60.61%)(P<0.05).结论 按照培养路径对新上岗的护士长进行培养,有助于提高考核达标率,提升日常管理能力,促进岗位能力的适应,有利于护士长队伍的建设.

    作者:张晓萍;卢根娣;周燕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