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辉
霉菌性食道炎系霉菌感染所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在健康人群的机体内其系正常菌群.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霉菌会趁机侵入食道而致霉菌性食道炎.近年来,霉菌性食道炎发病率有所增加,而临床报道不多.现就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胃镜检查诊断的52例霉菌性食道炎作临床分析.
作者:王义秋;邢飞;韩新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确定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结缔组织内及上皮内一种脂褐质类似物的性质而进行此研究.方法:豚鼠小肠各段,进行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在荧光显微镜蓝色紫外光的激发下,小肠绒毛内的这种颗粒呈现出很强的黄绿色荧光;电镜下,这些颗粒多为吞噬状态,有的胞内颗粒可有一层单位膜包被,颗粒内含物为非均质性的,呈典型脂褐质的形态特征.结论:存在于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的颗粒属脂褐质类物质.
作者:肖长义;王亚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珠子参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效应并初探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采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对照(BL)组、珠子参(PJ)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5-FU组,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法检测癌基因c-myc、c-fos和抑癌基因p53、p21表达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到珠子参组肿瘤细胞脱壁,有细胞出芽现象等凋亡形态改变;电镜下观察到珠子参组肿瘤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珠子参组可见G0-G1期细胞聚积,阻止了细胞向S期的转换,从而干扰了SMMC-7721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进程,并引起细胞凋亡,DNA组方图上出现典型的凋亡峰(Apo峰),凋亡率达38.34%;RT-PCR半定量分析珠子参能降低癌基因c-myc表达(P<0.05)和cfos表达(P>0.05),增高抑癌基因p53、p21表达(P<0.05).结论:珠子参能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停留在G0-G1,降低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增高抑癌基因p53和p21表达有关.
作者:陈涛;陈龙飞;金国琴;李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988年11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59例,男性25例,女性34例(57.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34例,占57.6%)和粘液腺癌(11例,占18.6%)多见.临床分期以Ⅲ、Ⅳ期占多数47例,占79.6%.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预后差.要提高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志刚;景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等的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是指低骨量和骨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作者:刘燕群;邹秀兰;余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两年来,我院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20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73岁.闭合性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85例.开放程度按Gustilo分类:Ⅰ型25例;Ⅱ型46例;Ⅲ型14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ⅢC型2例).粉碎性骨折伴主要血管神经损伤10例;陈旧性骨折及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不连15例.
作者:宿印海;闵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固本壮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固本壮骨胶囊和钙尔奇D片;对照组口服固本壮骨胶囊模拟剂和钙尔奇D片.检测治疗6个月前后第2~4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并观察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生化指标改变.结果: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和80.3%(25/30),实验组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期间肝肾功、血常规、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固本壮骨胶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腰背疼痛,疗效好,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作者:邹俊杰;刘志民;郑骄阳;赵卫民;刘岩;石勇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现阶段,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各医院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复发率为1%~2.5%,现总结我科1998~2003年随访的手术治疗的275例病儿,分析术前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对降低术后复发进行临床探讨.
作者:朱殊;余奉安;陈嘉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类药物,如用于肾脏病、呼吸系疾病(哮喘,慢阻肺等)、风湿结缔组织病、炎症性肠病等病的治疗.但长期或大量的应用该类激素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李永国;李裕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用雷尼替丁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夜间酸突破现象.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另一组晨服奥美拉唑20 mg,晚临睡前服雷尼替丁150 mg,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0.9%,单用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72.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用雷尼替丁可控制夜间酸突破现象.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诊断及时可挽救病人生命,临床上心电图(ECG)诊断AMI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误漏诊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对我院部分误漏诊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冯军;张敏;刘文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女,38岁,病案号1035640.因低热、腹胀、乏力、纳差3周,伴黄疸、浮肿1周入院.病人于入院前3周出现不规则低热、腹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查肝功能轻度异常,乙肝血清标志物为大三阳.给予保肝药物治疗两周后热退,但其它症状加重,伴皮肤黄染,全身中度浮肿、尿少,如浓茶色,考虑重症肝炎收入消化科.
作者:陈玉亮;耿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符合保守治疗宫外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甲氨喋呤肌肉注射100mg,一周后血β-HCG无下降趋势者,再注射1次;治疗组:肌肉注射甲氨喋呤100mg,联合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共3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大大提高疗效,特别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业冬;胡士梅;陈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8-Br-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纤维诱发电位.结果:①8-Br-cAMP(1 mmol/L)诱发的脊髓背角LTP咬合(occlude)强直刺激诱导的LTP;②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KN-93(100μmol/L)或AIP(200μmol/L)阻断8-Br-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200μmol/L)抑制8-Br-cAMP诱发的脊髓LTP.结论:CaMKⅡ参与8-Br-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的LTP;8-Br-cAMP诱导的LTP与强直电刺激诱导的LTP在机制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步骤或途径.
作者:杨红卫;信文君;张红梅;周利君;刘先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7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发病年龄48.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胃13例(48.1%),空肠7例(25.9%),回肠5例(18.5%),十二指肠、结肠各1例(各3.7%).本组病例术前均未能确诊.27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良性21例(77.8%),恶性6例(22.2%).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 18例,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16例无局部复发、转移;2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手术;恶性GIST 6例,平均随访26.4个月,3例局部复发再手术,1例肝肺转移:2例死亡.5例恶性GIST术后辅以不规则化疗,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①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②肿瘤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③目前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应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作者:汤衍斌;马涛;江小琼;邹远航;付世艳;孙淑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概述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直到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
作者:邹秀兰;王新民;刘燕群;王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胶原酶盘内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10月~2004年4月采用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结果:自行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21例,可:8例,差:2例.总有效率98%.结论:胶原酶盘内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要选择好适应证,其注射量不宜过多,掌握好穿刺要领,配合综合治疗,防止感染.胶原酶盘内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介入方法,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韩庆斌;郑之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临床X线诊断方法:2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胸片,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表现:17例肺弥漫分布有片絮状,磨玻璃样阴影,6例有结节状,粟粒状阴影,4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结论:胸片是发现并提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基本检查方法,与临床相结合,尤其是痰或胃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
作者:蔡庆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