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
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和SV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临床疗效较好,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于天宇;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时候出现的问题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的识别,找到其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正确处置.结果:189例患者均得到了正确处置,无一例延缓患者的病况.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防治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黄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应用抗生素的患者1108例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10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体温升高、恶心或呕吐、寒战、呼吸不顺、血压升高、咽喉水肿,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头孢地嗪钠.结论: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会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支原肺炎合并肝损伤小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门诊进行就诊的50例健康小儿作为健康组,两组小儿均进行生化检验,经过检验后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研究组小儿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小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进行生化检验有效的诊断出来病情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方姝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近几年进行健康检查的人数逐年上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但是健康检查项目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目的、区别等,人们缺乏一定的认知,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影像学检查项目的选择进行综述,利于人们对影像学检查的认知和分辨.
作者:朱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 T检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分析其C T检测结果.结果:肺癌患者60例利用C T检测到结节100个,其中良性结节有40个(40.00%),恶性结节有60个(60.00%).同一肺叶内诊断为恶性结节的几率较大,以转移性恶性结节多见.结论:通过CT检测,能够确定结节性状、分布位置以及边缘情况,这对于肺癌患者肺内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聂成刚;谢华辉;柯红;王正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对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的诊断能力.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5日—2017年3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在术前54例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在<3c m、≥3c m时的阳性检出率(88.24% %、93.70%)以及总阳性检出率(94.44%)均比经腹部超声检查(47.06%、78.38%、68.52%)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外孕方面的诊断能力优于经腹部超声,且对较小的包块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比种植修复和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给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8例牙齿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种植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残根保存修复治疗方式.结果:修复时长六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修复与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残根保存修复方法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逄廷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0例卵巢癌患者,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0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能够帮患者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情况,相比于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M R I与C 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2016年于我院接受治疗100例被确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做MRI与CT诊断.结果:MRI诊断率94.0%,CT诊断率82.0%,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CT诊断相对比,MRI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更为突出,临床诊断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将两种诊断方式结合应用,提升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治疗根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EG 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粘膜型EG常见,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胃窦部病变表现为黏膜走形紊乱,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表现为球部呈锯齿状改变;混合型EG立位腹部平片表现为肠梗阻改变,CT表现为末端回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邻近肠系膜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见病变处肠管管壁明显强化.结论:EG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其它相关检查.
作者:孟名柱;孙阳阳;潘昌杰;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对医院管理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开始使用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在2014年1月之前均采用按总额预付制,分别在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观察组,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实施后)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照组,按病种分值结算方式实施前)收治的阑尾炎、老年白内障、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阑尾炎、老年白内障、腹股沟疝的占药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种分值结算方式能够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作者:郑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主要研究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为终的影像放射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本研究体外误差采用体表标记和激光灯摆位的床值偏差来描述,体内误差则由每周一次验证影像匹配所得靶区的位置偏移来表达.选择乳腺癌患者30例,技术员摆位后,记录体外误差,然后按照一周一次的频次进行锥形CT扫描,通过对CT图像的对比和匹配,对体内误差进行记录,由此找出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和体内误差的系统误差差距接近(P>0.05).随机误差:乳腺癌头-脚(S I)方向,腹-背(A P)和左-右(LR)方向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体内误差得乳腺癌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边界(SI/AP/LR):5.80mm/4.58mm/4.19mm.结论: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在一致性方面差异性较强,为减小体内误差带来的放疗精度影响,可以在放疗过程中应用影像引导等技术进行患者摆位,以实现精准放疗,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的同时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进一步提高肿瘤放疗疗效.
作者:容贤冰;邓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从临床常用的金属内固定器在CT成像上的弊端,综述双能CT扫描对比传统CT减金属伪影的研究进展,探讨单能量CT成像减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恢复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自由选择,将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于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记录患者的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和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估的分值.结果: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临床路径组的MBI评分差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A评分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作用显著,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作者:康晓平;苏婷婷;刘远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分析两组对象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的不同.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情况优于对照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有所降低,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正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的系统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的186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护理从引流管、引流瓶、拔管、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果:186例患者在整个胸腔闭式引流当中,出现并发症者15例,13例皮下气肿,2例感染,经过紧急处理后均得到了好转.结论:系统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中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龚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3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7例)使用中药口服+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体征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体征积分比较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9.23±1.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在动物身上产生的抗体抵挡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攻击情况.方法:用分别含2.5μ g伤寒V 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9~11天分别用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同时跟同剂量伤寒V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进行比较.结果: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比单纯的伤寒Vi多糖/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表现了更好的保护力.结论:我公司研制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小鼠身上产生的抗体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表现了很好的保护力.
作者:任晓莉;周富昌;张蕾;金坚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