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许正月
近几年进行健康检查的人数逐年上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但是健康检查项目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目的、区别等,人们缺乏一定的认知,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影像学检查项目的选择进行综述,利于人们对影像学检查的认知和分辨.
作者:朱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诊断及鉴别的特点,为甲状腺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手术经前期影像检查及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及CT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显示100例甲状腺疾病中,84例为良性肿瘤疾病,16例为恶性肿瘤疾病.前期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出95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误诊5例,主要为将2例结节性甲状腺瘤肿与1例甲状腺癌分别误诊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癌.C T正确诊断出9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误诊10例,主要是将3例腺癌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腺瘤,3例腺瘤误诊为甲状腺癌.结论:临床中应用超声与CT诊断鉴别甲状腺疾病有重要价值,且超声检查要比CT检查更为敏感,因此将其作为前期诊断及鉴别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温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素瘤的C 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的C T资料.结果:C T平扫12例病灶为等密度,3例为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1例呈囊实性.增强扫描肿瘤病灶的实性部分均有明显强化,16例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静脉期,2例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延迟扫描强化均有所减退.结论:功能性胰岛素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韩波;张定;张桂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讨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的体会.方法:通过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对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归纳总结分类.结果: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分两大类:一、正常甲状腺;二、不正常甲状腺,后者又分三小类:弥漫性病变、局限性病变、弥漫性病变基础上局限性病变.结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超声检查因便捷、无创可重复性而被广泛推介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作者:汤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洲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选取6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同时期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炎症、发热、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哮鸣音、肺部啰音以及肺部炎症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内,观察组患儿好转率为30%,对照组为6.33%,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28±5.28)天,比对照组的(6.02±2.28)天长,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发热、咳嗽正常十分常见,对支气管扩张剂不具备敏感性,在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白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本文主要就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与杏仁核的容积改变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1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1例精神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借助于MRI对于两组患者的海马以及杏仁核容积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两侧海马容积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减少,其杏仁核容积 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情况.结论:杏仁核以及海马容积异常可能是构成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表明了边缘系统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具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动力髋部螺钉固定,观察组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具有手术切口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作者:陆坦;李临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EG 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粘膜型EG常见,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胃窦部病变表现为黏膜走形紊乱,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表现为球部呈锯齿状改变;混合型EG立位腹部平片表现为肠梗阻改变,CT表现为末端回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邻近肠系膜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见病变处肠管管壁明显强化.结论:EG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其它相关检查.
作者:孟名柱;孙阳阳;潘昌杰;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恢复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自由选择,将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于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记录患者的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和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估的分值.结果: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临床路径组的MBI评分差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A评分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作用显著,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作者:康晓平;苏婷婷;刘远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枫糖尿病又称支链酮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单基因缺陷疾病.枫糖尿病出生后即可发病,患者以尿、耵聍中有枫糖臭味,婴儿期喂食困难、中枢神经受损、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症状表现,新生儿发生率约为1/15万~20万.枫糖尿病危害极大,因发生率较低,容易被忽视.枫糖尿病的预后较差,及早诊断非常必要,有必要总结诊治经验.
作者:孙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妇科急腹症疾病诊断中B型超声检查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为医疗同行提供较为可靠的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7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以B型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临床病理证实的结果为主进行对比.结果:B型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4.31%.结论:B型超声检查诊断对妇科急腹症诊断效果显著,可信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阑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光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71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并分析其免疫学特点.结果:(1)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其免疫学分型与FAB 分型符合率为97.8%(68/71).(2)在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中,ALL43例,其中T-ALL3例,主要表达CD2、CD7、CD5、CD3,B-ALL39例,同时有淋巴系统和髓系抗原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8例,(28/71),占39.4%,主要表达C D13、C D33、C D117及C D64.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白血病MCHC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马兰;王辛;杨宗明;曹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5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内镜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5例)于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腺管分型相比,实验组(3.50±0.32)分更高;与对照组手术时间相比,实验组(0.70±0.20)h等临床指标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联合组给予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46/60);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2/60)与对照组6.67%(4/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一种理想的微创介入疗法.
作者:刘尊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 T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组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CT影像学检查,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肿瘤分布于左上叶区10例(23.26%)、左下叶区14例(32.56%)、右上叶区9例(20.93%)、右下叶区10例(23.26%),分布无明显特异性,其中16例为球形状、18例为结节状肿块、9例为椭圆形,肿瘤直径为0.5~3.0c m,病变边缘分叶征17例,空洞征11例,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10例,胸膜凹陷征5例;多数患者病灶内部结构密度相对均匀,行增强扫描显示,多数患者C T值影像密度加强幅度为22~60H u,少数低于22H u或高于60H u.结论:C 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汤砺;刘成平;刘地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74例,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 I)情况及简易运动功能(F M 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优于72.97%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I及FM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智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更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用.
作者:崔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