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立英
目的:研究在脑白质疏松症诊断过程中应用C 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其实施颅脑C T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颅脑C T检查,1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例,2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2例,3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8例,4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3例,其中合并合并脑出血者3例,合并基底节或者丘脑腔隙性梗塞者有29例,C T诊断阳性率为95.00%.结论:CT检查应用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银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茂华;张小欣;文晓霞;邱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受甲状腺微小结节检查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评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然后经病理检查法评定作为参照依据,判定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当中高频彩超诊断为18例,诊断吻合率94.74%;9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当中高频彩超为8例,诊断吻合率88.89%;6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癌当中高频彩超为5例,诊断吻合率83.33%;2例病理诊断局限性桥本氏病当中高频彩超为2例,诊断吻合率100%;高频彩超诊断微小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是83.33%,特异度计算是96.67%,准确率为94.44%.结论: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比种植修复和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给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8例牙齿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种植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残根保存修复治疗方式.结果:修复时长六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修复与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残根保存修复方法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逄廷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影响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和早期康复.本文简单介绍了PONV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评分,并回顾了PONV诊疗进展.
作者:刘虎;吕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结果,探究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管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的医学影像资料以及手术结果,研究超声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证实:(1)右肾体积增大 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积血;(2)膀胱内低回声团块(考虑血凝块);(3)右侧髂窝无回声包块(髂动脉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4)左肾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结果证实:(1)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形态规则性差,病变位置和右侧输尿管关系紧密,建议进一步复诊.(2)右侧肾脏增大,肾盂扩张,右侧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和膀胱内呈高密度影,建议结合病史检查,在必要情况下开展膀胱镜检查.(3)盆腔积液.血管CTA证实: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病变与右侧输尿管关系密切.手术证实:右侧髂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右侧髂动脉-输尿管瘘,右侧肾盂、输尿管、膀胱积血.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孤立性髂动脉瘤疾病,有着无创、价格经济、重复性强等优势,该法能准确判断出瘤体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等情况,可视为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方式,该法在诊断此疾病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姚亚宁;白小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恢复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自由选择,将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于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记录患者的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和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估的分值.结果: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临床路径组的MBI评分差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A评分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作用显著,但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作者:康晓平;苏婷婷;刘远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对本社区年龄在31~68岁之间的2000名女性进行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采取钼靶X线(简称M A M)、乳腺超声(简称US)以及联合检查后,对比分析上述3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情况.结果:所有女性经病理检查以后,乳腺癌共100例,其中MAM检出30例,其检出率为30.00%;US检出36例,检出率为36.00%;MAM与US联合检出91例,检出率为91.00%,经对比发现,MAM与US检出率对比,P>0.05,MAM联合US检出率明显高于MAM检出率和US检出率, P<0.05.结论: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可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杨慧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2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观察并对比临床诊断结果和穿刺活检结果、淋巴结大小以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的阴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结果:293例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未能诊断6例(2.05%),阴性15例(5.12%),阳性272例(92.83%),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7.95%.287例首次穿刺后病理诊断结果中,阳性预测值100.00%(272/272),阴性预测值93.33%(14/15),特异度100.00%(14/14),敏感度99.63%(272/273).293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入院检查时未见锁骨上淋巴结,但术前影像学检查锁骨上区可疑淋巴结,故而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3例阴性,17例阳性,阴性患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阳性患者继续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可靠手段.
作者:郑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协助医生诊断患者相关疾病.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进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受检患者资料80例.其中,所有的患者均为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影像材料,以诊断患者的相关疾病,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对患者的诊断疗效.结果:根据患者的时间信号曲线显示,Ⅰ型的患者一共有72例、Ⅱ型的患者一共有5例、而Ⅲ型的患者一共有3例.其中8例发现病变的患者当中,5例为癌前改变患者,而另外的3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癌.对患者进行腺叶切除术与保乳手术或是根据症状进行改良手术治疗.结论:对早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形式,其所呈现的影像能够有效地诊断患者的疾病.采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帮助患者对症下药,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磁共振动态增强的手段,使患者能够尽快进行疾病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3例脑出血患者护理经验.结果:43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15~26天,平均(20.4±6.3)天,预后为良好恢复31例(72.09%),中度致残5例(11.63%),重度致残4例(9.3%).死亡病例3例(7%).结论:术前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及术后早期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等,对于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病人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史兰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时候出现的问题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的识别,找到其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正确处置.结果:189例患者均得到了正确处置,无一例延缓患者的病况.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防治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黄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男,67岁.发现后背部肿物半年,近来自觉肿块逐渐变大而前来我院就诊.肿物部位没有发热、疼痛及其它不适感.近阶段没有明确发热病史.检查:后背部触及肿物,深度较浅,局部有隆起,大小约3c m×2c m,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没有明显的压痛感,表面皮肤未见红肿.
作者:李娜;钱斌;李明;陈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C T血管成像诊断手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病理学确诊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接受C T血管成像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均清晰呈现血管重建图像,CT血管成像CTA清晰显示病症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明确病变区域及累及肌肉组织,且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血管成像无创性成像技术准确度高,在诊治手部动静脉瘘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手部动静脉瘘诊断中.
作者:罗光明;晏伟;胡宇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抗体谱,探讨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临床价值.方法:2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A组(LN组,121例)和B组(非LN组,127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谱,分析抗Sm抗体与狼疮肾炎(LN)及SLE临床表现之间的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中血液系统受损、关节炎、皮疹、血清补体c3下降、狼疮肾炎的发生率均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患者抗dsDNA抗体、抗rib-P抗体、抗S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联合检测中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 m抗体不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抗体之一,同时对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长红;魏琴;李坤;冯艳广;魏思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2016年收治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娜;吴金凤;化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科中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课程特点,对其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医学影像整体教学水平.
作者:黄凌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排牙法形成全口义齿X线投影.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无牙颌患者20例,选取同期牙齿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三种排牙法分别为每位无牙颌患者制作3副全口义齿,测量并对比三种排牙法与有牙颌的 FH-OP角、MP-OP角、PP-OP角等.结果:上颌法排牙与有牙颌的FH-OP角、MP-OP角、PP-OP角相差较大,综合法与有牙颌MP-OP角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颌排牙法及综合排牙法更接近天然牙列.
作者:丁立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 T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组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CT影像学检查,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肿瘤分布于左上叶区10例(23.26%)、左下叶区14例(32.56%)、右上叶区9例(20.93%)、右下叶区10例(23.26%),分布无明显特异性,其中16例为球形状、18例为结节状肿块、9例为椭圆形,肿瘤直径为0.5~3.0c m,病变边缘分叶征17例,空洞征11例,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10例,胸膜凹陷征5例;多数患者病灶内部结构密度相对均匀,行增强扫描显示,多数患者C T值影像密度加强幅度为22~60H u,少数低于22H u或高于60H u.结论:C 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汤砺;刘成平;刘地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为了对比X线与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院内糖尿病足病理诊断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全部病患均进行X线诊断和CT诊断,设对照组A为X线诊断结果,设对照组B为CT诊断结果,对比种诊断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果: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血管狭窄>50%、小腿动脉狭窄>50%、股动脉狭窄>50%的病灶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小腿、大腿处骨质改变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 T是临床常用的两种糖尿病足的诊断方法,对糖尿病足的确诊、手术病理诊断、病情确定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意义,但CT诊断在影像清晰度上要优于X线诊断,尤其是在对足部、腿部血管、骨质、软组织病变和改变的诊断上要优于X线,临床应视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作者:李国恒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