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临床资料回顾与超声表现研究

姚亚宁;白小芳

关键词:孤立性髂动脉瘤, 髂动脉瘤-输尿管瘘,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结果,探究超声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管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伴髂动脉瘤-输尿瘘的医学影像资料以及手术结果,研究超声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证实:(1)右肾体积增大 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积血;(2)膀胱内低回声团块(考虑血凝块);(3)右侧髂窝无回声包块(髂动脉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4)左肾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结果证实:(1)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形态规则性差,病变位置和右侧输尿管关系紧密,建议进一步复诊.(2)右侧肾脏增大,肾盂扩张,右侧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和膀胱内呈高密度影,建议结合病史检查,在必要情况下开展膀胱镜检查.(3)盆腔积液.血管CTA证实: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病变与右侧输尿管关系密切.手术证实:右侧髂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右侧髂动脉-输尿管瘘,右侧肾盂、输尿管、膀胱积血.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孤立性髂动脉瘤疾病,有着无创、价格经济、重复性强等优势,该法能准确判断出瘤体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等情况,可视为诊断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方式,该法在诊断此疾病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 T血管成像(C T 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选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类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受累血管等,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本组34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21例,阴性10例.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印斗;江素芳;颜宝云;栗鸿民;张方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0例卵巢癌患者,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0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能够帮患者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情况,相比于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2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观察并对比临床诊断结果和穿刺活检结果、淋巴结大小以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的阴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结果:293例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未能诊断6例(2.05%),阴性15例(5.12%),阳性272例(92.83%),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7.95%.287例首次穿刺后病理诊断结果中,阳性预测值100.00%(272/272),阴性预测值93.33%(14/15),特异度100.00%(14/14),敏感度99.63%(272/273).293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入院检查时未见锁骨上淋巴结,但术前影像学检查锁骨上区可疑淋巴结,故而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3例阴性,17例阳性,阴性患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阳性患者继续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可靠手段.

    作者:郑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茂华;张小欣;文晓霞;邱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老年病人护理浅析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男扎术后痛性结节伴反复感染输精管再通术1例

    输精管结扎手术作为我国男性绝育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逆、简单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层单位中.但若手术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较为常见,且多由于感染、出血、术中组织损伤过多,异物刺激、精子肉芽肿等引起 [1],临床表现为手术部位疼痛,有时放射至腰骶部、双下肢等部位,触诊可及输精管结节较大,伴有程度不一的触痛,给结扎者术后生活和精神带来了巨大压力.其治疗方法主要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笔者收治1例因泌尿系结石行经皮肾(PCNL)术后,短期内行男性节育术——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术后患者出现双侧痛性结节,反复感染、高热,经反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双侧痛性结节切除术、双侧输精管再通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罗明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与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行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对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情况:CT扫描44个,MRI扫描160个.发现病灶数量情况MRI检查明显优理CT检查(P<0.05);MRI扫描检查发现55个直径小于5mm病灶,CT检查发现1个直径小于5mm病灶,MRI扫描检查病灶直径>5mm者105个,CT检查直径>5mm病灶43个;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和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优于CT检查(P<0.05).结论:临床首选CT检查,对某些小病灶或病变位于脑干时MRI较于CT,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暴福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结构合心功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增加美托洛尔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应用抗生素的患者1108例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10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体温升高、恶心或呕吐、寒战、呼吸不顺、血压升高、咽喉水肿,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头孢地嗪钠.结论: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会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早期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早期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行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吞咽功能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SS评估吞咽功能措施可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邢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比较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48例(96.0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40例(8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精确的测出子宫肌层被浸润的情况与一些很微小的病灶.为临床医学诊断与建立治疗方案提供了为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隆琼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价值的探讨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临床超声诊断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妇科诊治的35例PCOS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50例正常育龄女性纳入对比组,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卵巢体积(V)、髓质面积(S)、卵巢总面积(TA)、S/TA、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大分值血流速度(PSV)均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能够检出PCOS,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子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仍存在争议,因其不良预后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是有目共睹,但采取何种途径更有效应用糖皮质激素,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有目共睹,雾化吸入激素一直还在探讨阶段.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程的方法,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李玉红;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0T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应用越来越广泛,3.0T磁共振比1.5T磁共振开展的项目更广,显示的细节更多,更容易发现细小病变,但是也更容易出现伪影,本文通过3.0T核磁共振的使用,就其产生伪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更好的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作者:王经天;王艳玲;普云霞;杨耀铭;龚家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对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严重产后出血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术后出血、输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39(95.12%)高于对照组33(80.4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输血量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患者较满意.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氟尿嘧啶化疗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保护肝功能临床观察

    目的: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探究分析该药物起到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并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以及空白组,各组3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一天1.2克;在观察组中静脉应用异甘草酸镁100毫克一天;而在空白组则不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1周后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在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和空白组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对患者的肝功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力;云利峰;王烯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声改变分析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改变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纳为参研的样本,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50例本院常规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采取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检查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将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检出,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黄格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存在慢性咳嗽症状的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从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慢性咳嗽的患者,对全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慢性咳嗽疾病的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研究显示慢性咳嗽症状的特点主要是反流、喘息、咽部发痒、咳痰,在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其中喘息症状的治疗效果相比其他症状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表现集中为反流、喘息、咽部发痒、咳痰,根据患者的特点针对性开展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高翠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背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7岁.发现后背部肿物半年,近来自觉肿块逐渐变大而前来我院就诊.肿物部位没有发热、疼痛及其它不适感.近阶段没有明确发热病史.检查:后背部触及肿物,深度较浅,局部有隆起,大小约3c m×2c m,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没有明显的压痛感,表面皮肤未见红肿.

    作者:李娜;钱斌;李明;陈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