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邢爱华

关键词:脑出血, 吞咽功能障碍, GUSS评估
摘要:目的:早期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行GUSS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吞咽功能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SS评估吞咽功能措施可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在结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结肠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接待的诊查疑似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有完整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C T结肠成像诊断,研究组接受低剂量C T结肠成像诊断,并根据情况结合增强扫描,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与统计两组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约登指数,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20.0处理.结果:对照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依次为96.88%、94.44%、0.92,研究组则依次为100.00%、88.89%、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 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为15.18±4.22msv,对照组则为22.38±5.27msv,同时研究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在特异性、敏感性及约登指数上可取得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似的效果,但可以更好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安全性更好,值得借鉴.

    作者: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青海地区2014—2017年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学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71例初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并分析其免疫学特点.结果:(1)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其免疫学分型与FAB 分型符合率为97.8%(68/71).(2)在71例儿童初治急性白血病中,ALL43例,其中T-ALL3例,主要表达CD2、CD7、CD5、CD3,B-ALL39例,同时有淋巴系统和髓系抗原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8例,(28/71),占39.4%,主要表达C D13、C D33、C D117及C D64.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白血病MCHC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马兰;王辛;杨宗明;曹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本院筛查乳腺癌的人群96例作为样本.入选所有女性均采用X线摄影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96例女性中,脂肪型腺体占比33.33%、混合型21.88%、不均型34.38%、致密型10.42%.诊断结果为阴性者占比56.25%、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2.50%.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1.46%.两组对比结果提示,X线误诊1例.结论:采用乳腺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龚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2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观察并对比临床诊断结果和穿刺活检结果、淋巴结大小以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的阴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结果:293例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未能诊断6例(2.05%),阴性15例(5.12%),阳性272例(92.83%),穿刺活检准确率为97.95%.287例首次穿刺后病理诊断结果中,阳性预测值100.00%(272/272),阴性预测值93.33%(14/15),特异度100.00%(14/14),敏感度99.63%(272/273).293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入院检查时未见锁骨上淋巴结,但术前影像学检查锁骨上区可疑淋巴结,故而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3例阴性,17例阳性,阴性患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阳性患者继续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区淋巴结穿刺活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可靠手段.

    作者:郑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选取6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同时期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炎症、发热、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哮鸣音、肺部啰音以及肺部炎症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内,观察组患儿好转率为30%,对照组为6.33%,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28±5.28)天,比对照组的(6.02±2.28)天长,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发热、咳嗽正常十分常见,对支气管扩张剂不具备敏感性,在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白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血管成像对手部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C T血管成像诊断手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病理学确诊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接受C T血管成像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均清晰呈现血管重建图像,CT血管成像CTA清晰显示病症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明确病变区域及累及肌肉组织,且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血管成像无创性成像技术准确度高,在诊治手部动静脉瘘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手部动静脉瘘诊断中.

    作者:罗光明;晏伟;胡宇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分型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538例孕妇行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被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2例,胎儿出生半年后行超声复查.结果:5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42例引产,被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4例,其中单心室12例,右室双出口6例,房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或者五联症4例,永存动脉2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3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分型,诊出率为9.67%,其中复杂性心脏病占65.39%.

    作者:许风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讨双能CT减金属伪影的应用价值

    从临床常用的金属内固定器在CT成像上的弊端,综述双能CT扫描对比传统CT减金属伪影的研究进展,探讨单能量CT成像减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 T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价值评价.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118例诊断不明并怀疑存在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和大密度投影,通过检查结果做出评价.结果:118例患者中存在小肠病变的有103例,占比为85.8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学检出率50.00%(23/46),腹痛病变检出率52.63%(30/57).与MSCTE检查前阳性病灶检出率25.42%(30/11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诊断小肠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欢;卢治兰;郑章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动力髋部螺钉固定,观察组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具有手术切口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作者:陆坦;李临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C 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在C 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围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KPS评分、ZPS评分以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许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比较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48例(96.0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40例(8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可以精确的测出子宫肌层被浸润的情况与一些很微小的病灶.为临床医学诊断与建立治疗方案提供了为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隆琼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0例卵巢癌患者,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0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能够帮患者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情况,相比于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多元化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科中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课程特点,对其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医学影像整体教学水平.

    作者:黄凌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与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行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对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情况:CT扫描44个,MRI扫描160个.发现病灶数量情况MRI检查明显优理CT检查(P<0.05);MRI扫描检查发现55个直径小于5mm病灶,CT检查发现1个直径小于5mm病灶,MRI扫描检查病灶直径>5mm者105个,CT检查直径>5mm病灶43个;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和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优于CT检查(P<0.05).结论:临床首选CT检查,对某些小病灶或病变位于脑干时MRI较于CT,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暴福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的MRI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就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与杏仁核的容积改变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1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1例精神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借助于MRI对于两组患者的海马以及杏仁核容积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两侧海马容积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减少,其杏仁核容积 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情况.结论:杏仁核以及海马容积异常可能是构成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表明了边缘系统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具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对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严重产后出血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术后出血、输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39(95.12%)高于对照组33(80.4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输血量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患者较满意.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70例,年龄范围为60~69岁, B组50例,年龄范围为70~79岁,C组30例,年龄范80~88岁.三组患者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观察比较患者的心脏病变情况.结果:(1)15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达17.33%,其中A组、B组和C组的检出率分别是8.57%(6/70)、18%(9/50)36.67%(11/30),三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26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检出12例主动脉瓣病变,检出率为46.15%,其中A组、B组、C组分别是4例、3例、5例,检出率分别是50%、22.22%、100%.(3)26例患者中的反流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线性反流为主动脉瓣呈不完全闭合状,部分左室内流出道被占据;3级反流严重且呈现喷泉状,左室流出道被完全占据.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可以将患者瓣膜的活动度、回声强弱、厚度进行直接反映,准确了解其瓣环的反流与钙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郑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诊疗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s-SAH患者中抽取58个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及DSA技术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58例病人中,CT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有22个,DS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23个,两种诊断结果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DSA标准之下,CTA诊断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准性依次达到96.96%,100.00%和98.82%.按从高低的顺序,CTA诊断技术图像处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曲面重组以及高密度投影图像.CTA技术下动脉瘤直径是(5.67±3.93)mm,瘤口直径是((1.97±1.113)mm,与DSA诊断技术下的结果进行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64患者的诊疗中,可以推广应用排螺旋CTA诊断技术,但是与DSA结合起来使用将更有意义.

    作者:王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PONV的研究进展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影响患者手术后舒适度和早期康复.本文简单介绍了PONV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评分,并回顾了PONV诊疗进展.

    作者:刘虎;吕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