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玲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洲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孕症患者,以SonoVue为超声造影剂,经阴道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充盈及盆腔弥散情况,并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中有20例因宫外孕切除一条输卵管,5例有宫外孕保守治疗史.结果:100例患者180条输卵管经阴道超声三维重建显示,输卵管通畅15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8条,输卵管阻塞11条.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更加直观的、全面的地显示输卵管的空间走向,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且安全、易操作,可作为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检查.
作者:沈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X线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在X线穿透人体时,会因为电离作用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严重时会出现细胞死亡.大剂量的放射反应会使病人出现多种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无力、头晕等.为了避免X线检查时给病人带来损伤,除了严格控制X线检查时间以及照射量万,在检查进行的同时使用防护手段必不可少.文本对X线在检查中造成的损伤一一叙述,并对防护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保障每位病人生命安全.
作者:于梅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动力髋部螺钉固定,观察组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具有手术切口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作者:陆坦;李临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受甲状腺微小结节检查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评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然后经病理检查法评定作为参照依据,判定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当中高频彩超诊断为18例,诊断吻合率94.74%;9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当中高频彩超为8例,诊断吻合率88.89%;6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癌当中高频彩超为5例,诊断吻合率83.33%;2例病理诊断局限性桥本氏病当中高频彩超为2例,诊断吻合率100%;高频彩超诊断微小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是83.33%,特异度计算是96.67%,准确率为94.44%.结论: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研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疼痛状况、手术时间、伤椎高度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AS评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伤椎高度,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伤椎高度恢复明显,疼痛低,对术后恢复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李联奎;文坤树;蔡勇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手术之后,患者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扁桃体切除患者18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过程,手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到造成患者术后出血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手术,其中在术后出现出血的患者为8例,其中包含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6例;8例出血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出血位置位于扁桃体窝上极,2例位于扁桃体窝内的弥漫性出血,5例患者位于扁桃体的下极,术后发生的出血率为4.41%.结论:在扁桃体手术之后,下极的出血几率比较高,而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手术过程中止血工作不彻底、手术之后出现感染,术后饮食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还需要医疗机构给予关注,并且及时的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以此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作者:张海东;刘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在动物身上产生的抗体抵挡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攻击情况.方法:用分别含2.5μ g伤寒V 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9~11天分别用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同时跟同剂量伤寒Vi多糖和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进行比较.结果: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比单纯的伤寒Vi多糖/甲型副伤寒O多糖组表现了更好的保护力.结论:我公司研制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在小鼠身上产生的抗体在抵挡毒菌攻击方面表现了很好的保护力.
作者:任晓莉;周富昌;张蕾;金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新型药物载体传输药物的原理、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原理、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等.结果: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具有安全、高效、靶向性好、可控性强等优点.在抗肿瘤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随着国内外对载药超声微泡造影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超声介导靶向传输及治疗系统.现就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载体的原理、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做一综述.
作者: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抗体谱,探讨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临床价值.方法:2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A组(LN组,121例)和B组(非LN组,127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谱,分析抗Sm抗体与狼疮肾炎(LN)及SLE临床表现之间的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中血液系统受损、关节炎、皮疹、血清补体c3下降、狼疮肾炎的发生率均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患者抗dsDNA抗体、抗rib-P抗体、抗S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联合检测中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 m抗体不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抗体之一,同时对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长红;魏琴;李坤;冯艳广;魏思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3例脑出血患者护理经验.结果:43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15~26天,平均(20.4±6.3)天,预后为良好恢复31例(72.09%),中度致残5例(11.63%),重度致残4例(9.3%).死亡病例3例(7%).结论:术前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及术后早期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等,对于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病人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史兰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多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植入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3例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当时情况应用普通经腹+经会阴+高频浅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应用普通经腹+经阴道+高频浅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好诊断效果.结论:多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准确诊断率,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欣华;张军辉;姜群英;王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70例,年龄范围为60~69岁, B组50例,年龄范围为70~79岁,C组30例,年龄范80~88岁.三组患者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观察比较患者的心脏病变情况.结果:(1)15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达17.33%,其中A组、B组和C组的检出率分别是8.57%(6/70)、18%(9/50)36.67%(11/30),三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26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检出12例主动脉瓣病变,检出率为46.15%,其中A组、B组、C组分别是4例、3例、5例,检出率分别是50%、22.22%、100%.(3)26例患者中的反流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线性反流为主动脉瓣呈不完全闭合状,部分左室内流出道被占据;3级反流严重且呈现喷泉状,左室流出道被完全占据.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可以将患者瓣膜的活动度、回声强弱、厚度进行直接反映,准确了解其瓣环的反流与钙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郑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的系统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的186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护理从引流管、引流瓶、拔管、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果:186例患者在整个胸腔闭式引流当中,出现并发症者15例,13例皮下气肿,2例感染,经过紧急处理后均得到了好转.结论:系统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中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龚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昔洛韦片、泼尼松、阿昔洛韦软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拔罐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在疱疹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火针点刺的基础上,加用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明显,在疱疹止疱、结痂、局部疼痛等方面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所花费用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比率低,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文小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析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给予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患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病变诊断准确性为9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结论:对肺部占位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且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严重产后出血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术后出血、输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39(95.12%)高于对照组33(80.4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输血量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患者较满意.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进行比较,且均给予有效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压等易患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呼吸困难、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也均更高,P<0.05;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肥大、缺血性S T-T异常、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等临床特征,且经各项检查可有效鉴别与未合并冠心病的区别,同时给予针对有效治疗措施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对其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回顾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胎盘植入的孕妇38例分别展开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磁共振成像主要征象分析.结果:其中这38例胎盘植入孕妇中经检查有有植入型、穿透型、合并前置胎盘型分别有18例、6例、14例,并且T2WI胎盘-子宫肌层接触面呈毛糙、不规则的情况,且其T1WI植入信号胎盘等信号高或略高,信号轻度高于子宫壁.而T2WI胎盘信号强度高于宫壁.结论: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度极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伟;靳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