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江
枫糖尿病又称支链酮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单基因缺陷疾病.枫糖尿病出生后即可发病,患者以尿、耵聍中有枫糖臭味,婴儿期喂食困难、中枢神经受损、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症状表现,新生儿发生率约为1/15万~20万.枫糖尿病危害极大,因发生率较低,容易被忽视.枫糖尿病的预后较差,及早诊断非常必要,有必要总结诊治经验.
作者:孙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5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内镜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5例)于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腺管分型相比,实验组(3.50±0.32)分更高;与对照组手术时间相比,实验组(0.70±0.20)h等临床指标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析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给予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患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病变诊断准确性为9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结论:对肺部占位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且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X线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在X线穿透人体时,会因为电离作用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严重时会出现细胞死亡.大剂量的放射反应会使病人出现多种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无力、头晕等.为了避免X线检查时给病人带来损伤,除了严格控制X线检查时间以及照射量万,在检查进行的同时使用防护手段必不可少.文本对X线在检查中造成的损伤一一叙述,并对防护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保障每位病人生命安全.
作者:于梅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共计84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螺旋C 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法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诊断出42例脑梗死患者中28例患者的梗死直径小于18mm;14例患者的梗死直径大于18mm;以及84例患者的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大脑前动脉狭窄22例患者、中动脉狭窄48例患者、后动脉狭窄14例患者.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相比于螺旋C 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蔡春柳;程忠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EG 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粘膜型EG常见,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胃窦部病变表现为黏膜走形紊乱,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表现为球部呈锯齿状改变;混合型EG立位腹部平片表现为肠梗阻改变,CT表现为末端回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邻近肠系膜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见病变处肠管管壁明显强化.结论:EG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其它相关检查.
作者:孟名柱;孙阳阳;潘昌杰;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受甲状腺微小结节检查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评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然后经病理检查法评定作为参照依据,判定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当中高频彩超诊断为18例,诊断吻合率94.74%;9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当中高频彩超为8例,诊断吻合率88.89%;6例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癌当中高频彩超为5例,诊断吻合率83.33%;2例病理诊断局限性桥本氏病当中高频彩超为2例,诊断吻合率100%;高频彩超诊断微小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是83.33%,特异度计算是96.67%,准确率为94.44%.结论: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护理服务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2例产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1例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1例产妇均给予持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41例产妇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41例产妇,且组内产妇的妊娠结局相应较好,剖宫产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持续性护理模式,可确保产妇血糖水平趋于合理范围同时,切实优化妊娠结局,避免分娩不良情况发生,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马世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 T血管成像(C T 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选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类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受累血管等,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本组34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21例,阴性10例.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印斗;江素芳;颜宝云;栗鸿民;张方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事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也在紧追时代的脚步.医院信息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改革已经初步具有成效,本文结合医院信息系统的实践经验,探讨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将移动通信技术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之中.在医院信息系统和放射科影像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搭建短信服务平台,开辟了为患者服务的又一种新型的方式,对短信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杨海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男,67岁.发现后背部肿物半年,近来自觉肿块逐渐变大而前来我院就诊.肿物部位没有发热、疼痛及其它不适感.近阶段没有明确发热病史.检查:后背部触及肿物,深度较浅,局部有隆起,大小约3c m×2c m,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没有明显的压痛感,表面皮肤未见红肿.
作者:李娜;钱斌;李明;陈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内外侧双钢板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总数为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为54岁;按照Schatzker分型,24例为Ⅴ型,26例为Ⅵ型.所有患者的骨折断端均使用双钢板进行固定,术后测量影像学指标,采用功能评价系统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月,平均18.3月.术后即时、6月及1年的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关节面塌陷恢复良好.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切开感染、关节僵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双钢板法能有效地复位损伤的关节面,维持膝关节轴线稳定,保证良好的固定,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对SchatzkerⅤ、Ⅵ型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法固定是有效的手术策略.
作者:张一健;皮斌;朱晓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排牙法形成全口义齿X线投影.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无牙颌患者20例,选取同期牙齿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三种排牙法分别为每位无牙颌患者制作3副全口义齿,测量并对比三种排牙法与有牙颌的 FH-OP角、MP-OP角、PP-OP角等.结果:上颌法排牙与有牙颌的FH-OP角、MP-OP角、PP-OP角相差较大,综合法与有牙颌MP-OP角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颌排牙法及综合排牙法更接近天然牙列.
作者:丁立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和SV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临床疗效较好,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于天宇;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0例卵巢癌患者,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0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能够帮患者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情况,相比于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LDCT)管电流30mA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1月—2017年5月4245个高危人群进行L D C T肺部扫描,筛查肺部结节影,分析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评价每位受检者的检测图像质量.结果:胸部螺旋CT自动扫描受检者辐射剂量为582.63mGy,LDCT扫描受检者辐射剂量为56.56mGy,后者并不影响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而受检者受辐射剂量却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结论:LDCT相比常规自动剂量扫描肺部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段美玲;张福洲;曹金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临床症状(VAS、WOMAC)的相关性,探讨COMP、MMP-13在膝骨关节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健康对照人群100例(对照组).我科病房及门诊筛选明确诊断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治疗组),健康对照人群检测血清COMP,MMP-13水平;治疗组分别收集治疗前后WOMAC评分、VAS量表、血清COMP,MMP-13的水平,分析血清COMP,MMP-13的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VAS、WOMAC评分)呈正相关(P<0.0001).结论: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临床症状(VAS、WOMAC评分)呈正相关,测定KOA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对进一步研究KOA早期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艾有利;陈蓓;郑英杰;陈艳平;石晓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抗体谱,探讨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临床价值.方法:2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A组(LN组,121例)和B组(非LN组,127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谱,分析抗Sm抗体与狼疮肾炎(LN)及SLE临床表现之间的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中血液系统受损、关节炎、皮疹、血清补体c3下降、狼疮肾炎的发生率均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患者抗dsDNA抗体、抗rib-P抗体、抗S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联合检测中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 m抗体不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抗体之一,同时对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长红;魏琴;李坤;冯艳广;魏思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患者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心肺复苏后护理经验.结果:全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动脉压及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及时的心里护理、脑部保护和严密生命体征观察一系列护理措施有助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病人尽早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脑中风瘫痪患者接受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康复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患者运动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FMA量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瘫痪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艾斯卡尔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