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李联奎;文坤树;蔡勇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疼痛状况、手术时间、伤椎高度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AS评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伤椎高度,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伤椎高度恢复明显,疼痛低,对术后恢复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多元化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科中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课程特点,对其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提高医学影像整体教学水平.

    作者:黄凌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脑白质疏松症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在脑白质疏松症诊断过程中应用C 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其实施颅脑C T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颅脑C T检查,1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例,2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2例,3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8例,4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3例,其中合并合并脑出血者3例,合并基底节或者丘脑腔隙性梗塞者有29例,C T诊断阳性率为95.00%.结论:CT检查应用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银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动力髋部螺钉固定,观察组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具有手术切口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作者:陆坦;李临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右心房内单发横纹肌瘤1例

    目的:超声对心房内横纹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判断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明确心腔内及心肌内肿块.结果:心脏超声能对心脏横纹肌瘤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因无创性、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被公认为诊断横纹肌瘤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比较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种植修复和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给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8例牙齿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种植修复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残根保存修复治疗方式.结果:修复时长六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修复与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齿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残根保存修复方法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逄廷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 T血管成像(C T 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选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类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受累血管等,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本组34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21例,阴性10例.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印斗;江素芳;颜宝云;栗鸿民;张方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常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特征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 T 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3例P T C患者,共36例结节,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此36例结节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然后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常规超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所有结节内部均存在微钙化,无淋巴结转移组58.82%(10/17)例结节内存在微钙化,两组间结节内微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存在的位置、结节的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性、结节的血流信号、结节形态、结节包膜、结节边界、结节声晕及结节纵横比等常规超声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 T C结节内微钙化对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帮助,可指导临床术前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

    作者:程红;戚庭月;孙红光;李念芬;张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多层螺旋CT增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增强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舒适护理,通过患者满意度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度评分以及图像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应用舒适护理效果好,提升检查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温晓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诊疗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s-SAH患者中抽取58个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及DSA技术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58例病人中,CT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有22个,DS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23个,两种诊断结果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DSA标准之下,CTA诊断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准性依次达到96.96%,100.00%和98.82%.按从高低的顺序,CTA诊断技术图像处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曲面重组以及高密度投影图像.CTA技术下动脉瘤直径是(5.67±3.93)mm,瘤口直径是((1.97±1.113)mm,与DSA诊断技术下的结果进行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64患者的诊疗中,可以推广应用排螺旋CTA诊断技术,但是与DSA结合起来使用将更有意义.

    作者:王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评价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6.00%(48/50),术后1例出现关节腔血肿,通过关节腔血肿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纠正,1例出现膝关节积液,术后1个月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膝关节ROM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Lysholm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长春;郑林;邓春彪;蔚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脑中风瘫痪患者接受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康复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患者运动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FMA量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瘫痪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艾斯卡尔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合谷刺结合关节松动术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活动度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将5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以合谷刺和肩关节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予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用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均有改善,且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谷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肩关节活动受限疗效显著.

    作者:李瑜;许正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搏动指数(PI),分析其与颅内小血管疾病局部血流动力学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相关因素,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患者215例,进行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 PI)与脑白质病变(WML)、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标准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重度脑白质病变相关,OR=1.29,P=0.02;重度脑白质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35.7%,阴性预测值为84.9%.大脑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指标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与MCI有相关性;经颅多普勒超声能为选择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测提供指导,有助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云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中使用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的效果

    目的:研究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对本社区年龄在31~68岁之间的2000名女性进行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采取钼靶X线(简称M A M)、乳腺超声(简称US)以及联合检查后,对比分析上述3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情况.结果:所有女性经病理检查以后,乳腺癌共100例,其中MAM检出30例,其检出率为30.00%;US检出36例,检出率为36.00%;MAM与US联合检出91例,检出率为91.00%,经对比发现,MAM与US检出率对比,P>0.05,MAM联合US检出率明显高于MAM检出率和US检出率, P<0.05.结论: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联合使用乳腺超声和X线摄影可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杨慧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诊断及鉴别的特点,为甲状腺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手术经前期影像检查及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及CT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显示100例甲状腺疾病中,84例为良性肿瘤疾病,16例为恶性肿瘤疾病.前期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出95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误诊5例,主要为将2例结节性甲状腺瘤肿与1例甲状腺癌分别误诊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癌.C T正确诊断出9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误诊10例,主要是将3例腺癌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腺瘤,3例腺瘤误诊为甲状腺癌.结论:临床中应用超声与CT诊断鉴别甲状腺疾病有重要价值,且超声检查要比CT检查更为敏感,因此将其作为前期诊断及鉴别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温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给予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患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病变诊断准确性为9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结论:对肺部占位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且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牙槽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内部血凝块凝聚而逐步形成骨组织,新生骨骨质较为疏松,钙化程度低,外部周围牙槽骨随着束状骨的丢失而吸收,特别是对于外伤、牙周炎本身存在牙槽骨缺损,导致后期种植骨量不足,影响种植成功率.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就是在拔牙术中或术后通过保存骨组织和软组织来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的方法,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等结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前牙美容区和后牙功能区牙位点保存,结合生物材料的使用,提高位点中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及再生效果.现将该技术作一综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曾培;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74例,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 I)情况及简易运动功能(F M 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优于72.97%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I及FM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智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更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用.

    作者:崔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老年病人护理浅析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