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刘云凤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搏动指数(PI),分析其与颅内小血管疾病局部血流动力学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相关因素,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患者215例,进行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 PI)与脑白质病变(WML)、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标准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重度脑白质病变相关,OR=1.29,P=0.02;重度脑白质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35.7%,阴性预测值为84.9%.大脑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指标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与MCI有相关性;经颅多普勒超声能为选择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测提供指导,有助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脑白质疏松症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在脑白质疏松症诊断过程中应用C 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其实施颅脑C T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经颅脑C T检查,1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例,2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42例,3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8例,4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有3例,其中合并合并脑出血者3例,合并基底节或者丘脑腔隙性梗塞者有29例,C T诊断阳性率为95.00%.结论:CT检查应用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银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的高龄妇科肿瘤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妇科肿瘤患者140例,查阅病历资料、手术资料、病理资料,对患者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和范围以及术后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140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53例,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为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腹腔淋巴清扫、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等,采用的主要麻醉方式为全身加硬膜外麻醉.140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87例,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双侧附件切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采用的主要麻醉方式为全身加硬膜外麻醉.术后,均对140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结论:良性肿瘤患者在高龄妇科肿瘤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确保高龄妇科肿瘤患者可以对手术治疗加以耐受,围术期做好相应的准备、监测和护理颇为重要.

    作者:关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价值的探讨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临床超声诊断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妇科诊治的35例PCOS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50例正常育龄女性纳入对比组,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卵巢体积(V)、髓质面积(S)、卵巢总面积(TA)、S/TA、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大分值血流速度(PSV)均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能够检出PCOS,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子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联合组给予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46/60);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2/60)与对照组6.67%(4/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一种理想的微创介入疗法.

    作者:刘尊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即应用缩唇呼吸、有效咳嗽、叩背、雾化吸入、纤支镜检查或吸痰、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等措施对开胸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与应用呼吸道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的情况.结果:采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明显改善,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明显低于采用呼吸道常规护理的患者.结论: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张芹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孕症患者,以SonoVue为超声造影剂,经阴道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充盈及盆腔弥散情况,并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中有20例因宫外孕切除一条输卵管,5例有宫外孕保守治疗史.结果:100例患者180条输卵管经阴道超声三维重建显示,输卵管通畅15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8条,输卵管阻塞11条.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更加直观的、全面的地显示输卵管的空间走向,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且安全、易操作,可作为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检查.

    作者:沈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0T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应用越来越广泛,3.0T磁共振比1.5T磁共振开展的项目更广,显示的细节更多,更容易发现细小病变,但是也更容易出现伪影,本文通过3.0T核磁共振的使用,就其产生伪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更好的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作者:王经天;王艳玲;普云霞;杨耀铭;龚家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研究磁共振成像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对其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回顾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胎盘植入的孕妇38例分别展开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磁共振成像主要征象分析.结果:其中这38例胎盘植入孕妇中经检查有有植入型、穿透型、合并前置胎盘型分别有18例、6例、14例,并且T2WI胎盘-子宫肌层接触面呈毛糙、不规则的情况,且其T1WI植入信号胎盘等信号高或略高,信号轻度高于子宫壁.而T2WI胎盘信号强度高于宫壁.结论: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度极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伟;靳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从《金匮要略》历节病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密切相关,并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一点指导参考意义.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108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单次碎石率,平均结石排净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单次碎石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为(18.14±2.12)天,短于对照组(31.25±2.07天),两组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穿孔症状(7.40%),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究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 R I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1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观察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的MRI信号特征、关节内外组织侵犯情况、骨质侵蚀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0例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中包含8例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患者,MRI在骨质侵蚀范围、关节内软骨及韧带侵蚀范围、关节外侵蚀范围的诊断方面显著优于X线片.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I信号包含三种强度,一型: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二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三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其中一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早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二型与病理诊断中的中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三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晚期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对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应用MRI诊断技术实现诊断过程,具有显著诊断价值,特征性变化为患者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着情形,T1WI表现为低信号,同时T2WI表现为低信号.

    作者:李向群;曲红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洲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牙槽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内部血凝块凝聚而逐步形成骨组织,新生骨骨质较为疏松,钙化程度低,外部周围牙槽骨随着束状骨的丢失而吸收,特别是对于外伤、牙周炎本身存在牙槽骨缺损,导致后期种植骨量不足,影响种植成功率.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就是在拔牙术中或术后通过保存骨组织和软组织来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的方法,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等结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用于前牙美容区和后牙功能区牙位点保存,结合生物材料的使用,提高位点中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及再生效果.现将该技术作一综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曾培;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和SV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临床疗效较好,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于天宇;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导可视下无痛人流与常规盲视下无痛人流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常规盲视下无痛人流与超导可视下无痛人流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均选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参与诊治的104例行无痛人流患者,依据人流术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52例)与实验组(n=52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盲视下无痛人流,实验组患者予以超导可视下无痛人流,分析对比两组行无痛人流患者的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无痛人流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吸管进出宫次数、阴道流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数据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将常规盲视下无痛人流与超导可视下无痛人流应用在行无痛人流患者中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超导可视下无痛人流更具优势.

    作者:金培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比较X线与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对比X线与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院内糖尿病足病理诊断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全部病患均进行X线诊断和CT诊断,设对照组A为X线诊断结果,设对照组B为CT诊断结果,对比种诊断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果: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血管狭窄>50%、小腿动脉狭窄>50%、股动脉狭窄>50%的病灶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小腿、大腿处骨质改变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 T是临床常用的两种糖尿病足的诊断方法,对糖尿病足的确诊、手术病理诊断、病情确定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意义,但CT诊断在影像清晰度上要优于X线诊断,尤其是在对足部、腿部血管、骨质、软组织病变和改变的诊断上要优于X线,临床应视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作者:李国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本院筛查乳腺癌的人群96例作为样本.入选所有女性均采用X线摄影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96例女性中,脂肪型腺体占比33.33%、混合型21.88%、不均型34.38%、致密型10.42%.诊断结果为阴性者占比56.25%、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2.50%.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1.46%.两组对比结果提示,X线误诊1例.结论:采用乳腺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龚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支原肺炎合并肝损伤小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门诊进行就诊的50例健康小儿作为健康组,两组小儿均进行生化检验,经过检验后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研究组小儿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小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进行生化检验有效的诊断出来病情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方姝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43例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3例脑出血患者护理经验.结果:43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住院15~26天,平均(20.4±6.3)天,预后为良好恢复31例(72.09%),中度致残5例(11.63%),重度致残4例(9.3%).死亡病例3例(7%).结论:术前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及术后早期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等,对于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病人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史兰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的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AFP(甲胎蛋白)、TP(血清总蛋白)、ALB(白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对比这四个指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肝病患者及肝癌患者之间及对肝病检测的敏感度.结果: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AFP、TP、ALB、SOD检测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肝炎组患者的AFP、ALB、SOD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AFP、SOD检测结果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P、SOD检测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和健康人员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病情不断加重的而过程中,其检出率的异常值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表示其能够成为肝病患者病情检测的指标.

    作者:庹晓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