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薇薇
目的:观察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本院筛查乳腺癌的人群96例作为样本.入选所有女性均采用X线摄影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96例女性中,脂肪型腺体占比33.33%、混合型21.88%、不均型34.38%、致密型10.42%.诊断结果为阴性者占比56.25%、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2.50%.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良性病变占比31.25%,恶性病变占比11.46%.两组对比结果提示,X线误诊1例.结论:采用乳腺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龚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 T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组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CT影像学检查,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肿瘤分布于左上叶区10例(23.26%)、左下叶区14例(32.56%)、右上叶区9例(20.93%)、右下叶区10例(23.26%),分布无明显特异性,其中16例为球形状、18例为结节状肿块、9例为椭圆形,肿瘤直径为0.5~3.0c m,病变边缘分叶征17例,空洞征11例,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10例,胸膜凹陷征5例;多数患者病灶内部结构密度相对均匀,行增强扫描显示,多数患者C T值影像密度加强幅度为22~60H u,少数低于22H u或高于60H u.结论:C 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汤砺;刘成平;刘地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改变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纳为参研的样本,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50例本院常规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采取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检查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将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检出,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黄格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EG 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粘膜型EG常见,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胃窦部病变表现为黏膜走形紊乱,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表现为球部呈锯齿状改变;混合型EG立位腹部平片表现为肠梗阻改变,CT表现为末端回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邻近肠系膜密度增高,增强扫描见病变处肠管管壁明显强化.结论:EG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其它相关检查.
作者:孟名柱;孙阳阳;潘昌杰;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进行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查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要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较低.结论: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曲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接待的诊查疑似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有完整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C T结肠成像诊断,研究组接受低剂量C T结肠成像诊断,并根据情况结合增强扫描,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与统计两组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约登指数,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20.0处理.结果:对照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依次为96.88%、94.44%、0.92,研究组则依次为100.00%、88.89%、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 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为15.18±4.22msv,对照组则为22.38±5.27msv,同时研究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在特异性、敏感性及约登指数上可取得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似的效果,但可以更好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安全性更好,值得借鉴.
作者: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多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植入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3例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当时情况应用普通经腹+经会阴+高频浅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应用普通经腹+经阴道+高频浅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好诊断效果.结论:多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准确诊断率,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欣华;张军辉;姜群英;王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9月在我院中骨伤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110例,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注射医用的透明质酸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46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2例,总效效率96.36%,对照组55例有20例效果显著,16例无效,有效率是70.91%;两组数据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合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进一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方式治疗,治疗后1周,根据NCI通用毒性标准3.0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包含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电解质等方面内容,通过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安全性.治疗后4~8周,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变化两个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和33.3%,主要以骨髓抑制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患者不存在有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效果方面,经过治疗,14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156例患者病情稳定,30例患者病情发展,疾病控制率85%.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恒;陈万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应用抗生素的患者1108例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10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体温升高、恶心或呕吐、寒战、呼吸不顺、血压升高、咽喉水肿,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头孢地嗪钠.结论: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会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照胎儿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畸形胎儿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产科超声、系统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确诊率为70%,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84.35%,系统超声检查畸形胎儿确诊率为98.33%,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98.26%.结论:系统超声用于进行胎儿畸形诊断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保证畸形胎儿被尽早发现,便于临床尽早处理,以提升围产儿质量.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增强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舒适护理,通过患者满意度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度评分以及图像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应用舒适护理效果好,提升检查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温晓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C T血管成像诊断手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病理学确诊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接受C T血管成像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均清晰呈现血管重建图像,CT血管成像CTA清晰显示病症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明确病变区域及累及肌肉组织,且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血管成像无创性成像技术准确度高,在诊治手部动静脉瘘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手部动静脉瘘诊断中.
作者:罗光明;晏伟;胡宇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是人体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素血管-紧张素素系统(RAS)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调节系统.RAS系统包含经典轴ACE-AngII-AT1R和替代经典轴的ACE2-Ang(1-7)-Mas.作为非经典替代轴受体的MAS基因,发挥了重要的拮抗经典轴的作用.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对MAS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做了研究,发现其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报道称,MAS基因在其它组织中也有异常表达.目的:分析MA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别与对应的癌旁组织对照,更加全面的了解MAS基因在人体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MAS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数据来源GEO数据库.结果:结果显示MAS基因在心脏中的表达高,并且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综上所述,提示我们MAS基因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为研究MAS基因的拮抗机制提供更好的思路.
作者:李建玲;孙芳;廖维芳;林文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43例儿童初发 ALL患者血清LDH及血清铁蛋白.结果:儿童ALL患者LDH及血清铁蛋白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O.001).结论:LDH 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可作为白血病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王辛;马兰;杨宗明;曹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方法:利用影像引导技术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利用锥形束C T进行扫描,并将其与计划C T图像以其分别匹配图像,标记点选取的是胸椎、肿块和隆突,治疗床以配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调整,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方向上的平移矢量分别记录下来,并对摆位失误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在X轴、Y轴和Z轴上不同标记点摆位误差小的胸椎、其次为隆突,大的为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可以选择胸椎与隆突,肿块不建议使用.
作者:马国栋;刘炎芳;李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卵巢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收集58例卵巢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7月—20717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研究组29例,分别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效果更确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研究组卵巢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可有效促进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进行比较,且均给予有效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压等易患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呼吸困难、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也均更高,P<0.05;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肥大、缺血性S T-T异常、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等临床特征,且经各项检查可有效鉴别与未合并冠心病的区别,同时给予针对有效治疗措施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脑中风瘫痪患者接受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康复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患者运动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FMA量表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瘫痪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艾斯卡尔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探究分析该药物起到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并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以及空白组,各组3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一天1.2克;在观察组中静脉应用异甘草酸镁100毫克一天;而在空白组则不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1周后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在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和空白组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对患者的肝功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力;云利峰;王烯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