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朱玉英;刘桂香;孟凡红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病理以及临床诊断,90例患者中阑尾炎患者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12例,胆囊炎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8例,肠梗阻患者11例,其他疾病患者29例.多排螺旋C T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89%,有误诊患者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目的:分析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准确性与MRI的补充诊断意义.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42例,全部患者都采取CT诊断,同时在CT诊断基础上实施MRI补充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与单用CT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数值明显比单用CT诊断的准确率高,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C T诊断与M R I补充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作者:王坦;王世黔;夏文钢;姜志妍;杨章华;龙家全;刘茂贵;司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42例确诊为肺癌、8例肺结核、6例炎性假瘤、3例纤维瘤以及1例淋巴瘤.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恶性率较高,应该尽早的进行诊断与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章安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作用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及死亡与存活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SDANN、SD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死亡患者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有助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壁运动,各瓣膜弹性、厚度及活动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5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超声诊断,心脏形态,左室多呈圆拱门形32例,室壁运动呈节段性减弱36例,左室心尖圆而薄23例,室壁弥性减弱4例,左室球形3例.心功能指标以舒张功能降低为主,收缩功能可轻度降低或表现为正常.血流动力学指标以二尖瓣反流为主,且程度较轻.结论:缺血性心肌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首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确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高效控制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焦淑娟;黄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以及医疗诊断等,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因此,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核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试图为临床诊断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侯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对减少护理差错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对于减少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人性化管理的护理方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采取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制截石位托架在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外阴癌术后调强放疗借助自制的截石位托架摆位固定技术.方法:采用自制的截石位托架进行外阴癌术后的放疗摆位.结果:应用自制托架摆位的患者体位舒适性好,克服了传统摆位治疗时移位的不足、体位难固定,提高了靶区剂量,减少摆位误差,保证了外阴癌患者的放疗质量.结论:此方法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疗效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苏婷;梁卫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的评价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评价时,使用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造影,评价其斑块硬化情况并做一比较.结果: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软斑发生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6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新生血管数量和斑块情况等,本次通过超声造影明显可观察到患者的斑块情况,因此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故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冯华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腔镜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3例,给予甲组患者采用传统清宫手术进行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β-H C G恢复时间明显比甲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甲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VAS疼痛评分均比乙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手术、住院、β-H C G恢复时间,且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电图ST段抬高及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电图PR段下移与ST段抬高对诊断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包炎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测,探讨鉴别诊断要点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除发病第8~14d外其他时段心电图S T段抬高率及二者联合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二者联合诊断急性心包炎的特异性为93.3%,发病第1d联合诊断敏感性为80.0%,发病第2~3d为75.0%,发病第4~7d为50.0%,发病第8~14d为20.0%.结论:在诊断急性心包炎患者时心电图P R段下移与S T段抬高临床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主要诊断指标.

    作者:戴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癌平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消癌平联合T 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按照病例编号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TP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消癌平联合TP治疗.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以及癌症改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癌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消癌平联合TP治疗方案能够改善癌症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及MRCP技术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MRI及MRCP技术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MRI及MRCP技术联合检查,对参照组患者仅采取MRI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予以MRI及MRCP技术联合检查,缩短了检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检出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梁正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对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42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腹部B超组与阴道B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77%,明显高于腹部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1.69%,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阴道B超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腹部B超检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晓娟;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安排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安排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积极有效,可广泛推广.

    作者:史君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 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23例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从41岁至71岁.结果:部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全部、单发分支9例;腹腔干、肝总动脉1例;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1例;脾动脉、肝总动脉1例;胃左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例.(1)C T平扫均显示血管增粗,内见新月形或环形、条状密度增高;C T A示血管增粗伴管壁增厚无强化,管腔狭窄.(2)可合并内膜渗漏、破裂出血、缺血性肠病及继发夹层.结论: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典型,CTA是诊断该病的快速、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与静脉滴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观察组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雾化吸入,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雾化吸入相对于静脉滴入,治疗期间的安全新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家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整体护理效果新进展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断丰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一部分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有自己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治疗指南,因此患者在术后仍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对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整体护理进展,旨在为临床制定能够降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在胎儿脐带绕颈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疑似胎儿脐带绕颈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3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诊断.对两组孕妇诊断结果和分娩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66.7%,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2%,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误诊、漏诊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能够有效降低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方面的误诊、漏诊概率,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院方推广.

    作者:殷超然;侯庆兵;刘国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用放射技术的临床实践分析

    放射技术主要是利用影响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帮助医生确诊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各科室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心血管疾病的判断,肿瘤疾病的判断及治疗等等.在诊断病情时运用放射技术可以得出精准的结果,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资料,放射技术与医学临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此,探讨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提升放射技术在临床的使用率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病情判断的效率,可以避免临床诊断与患者病情不符的情况,减少设备对患者的辐射,降低医疗成本,环节医患关系等等.本文首先对放射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放射技术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镇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