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超
目的:观察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3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和二维超声(对照组)实施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误漏诊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效果理想,降低了漏误诊率,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云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放射技术主要是利用影响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帮助医生确诊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各科室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心血管疾病的判断,肿瘤疾病的判断及治疗等等.在诊断病情时运用放射技术可以得出精准的结果,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资料,放射技术与医学临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此,探讨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提升放射技术在临床的使用率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病情判断的效率,可以避免临床诊断与患者病情不符的情况,减少设备对患者的辐射,降低医疗成本,环节医患关系等等.本文首先对放射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放射技术在医学临床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放射技术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镇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由于具有无创伤、经济实用、无放射性等特点,成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的重要诊断及治疗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DU在F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宋庆国;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单纯性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单纯性黏液腺癌的病例23例,观察其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对比病理表现.结果:23例中超声图显示边界清晰20例,占87.0%,后方回声明显增强17例,占73.9%.23例中有13例检查中行弹性成像,弹性成像评分,硬度均≤3分.结论:超声检查中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弹性成像显示硬度不高的乳腺肿块,应考虑单纯性黏液腺的可能.
作者:仲华;李晓琴;吴秀花;黄润生;刘英姿;吴波波;裴蓓;张超;朱韦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X线和双源C 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双源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和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结果: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97.5%vs 81.2%,98.8%vs 87.5%),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双源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作者:甘晓晶;周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A L B(血清白蛋白)、P A(血清前白蛋白)、H B(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A L B为(35.79±5.36)g/L,P A为(0.25±0.03)g/L及Hb为(117.69±13.79)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为(23.77±3.16)d,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此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刘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针对对临床疑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检查的检出率展开探讨分析.方法:选择近年疑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20例在我科进行检查的患者分别展开常规X线造影检查,在常规检查阴性的情况下再行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常规X线造影检查后检查出有7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进行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检查又检查出4例吻合口瘘,再让未检查出吻合口瘘的患者服用稀钡后又检查出1例.结论:对临床上疑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X线造影检查采用头低足高位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提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进行治疗的194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97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的方式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方式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大检测率高于研究1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的检测方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疾病的检出率,因此此种检测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彭柳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妇产科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妇产科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为(2.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妇产科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作者:袁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在CT影像学特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针对性地对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目标.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并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组,而儿童支原体肺炎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再对比两组患者的C T影像表现.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左肺下叶和舌叶情况对比,其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影像结果表现为研究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小斑片状影和磨玻璃样影所占的比值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影像结果表现为研究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细支气管扩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大片实变影、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所占的比值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和儿童在生理功能、结构和免疫反应能力存在着差异,从而决定两组患者的支原体肺炎CT影像表现的特征不同,并且成人支原体肺炎采用CT诊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作者:邵明梅;高栋;张德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资料,采用多方位曲面重建技术对肩胛骨进行成像,比较不同曲面重建技术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346例骨折中,肩峰骨折96例;喙突骨折68例,肩胛颈骨折18例;盂下结节骨折10例,肩胛骨内外缘骨折58例;上、下角骨折28例;上缘骨折44例;肩胛冈骨折24例,其中有40例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50例盂下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 T(M S C 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路径选择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作者:朱嘉荣;周慧;伏红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区居民提供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是随着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区护理工作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越来越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在当今社会来看是不可缺少的一门服务体系.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PR段下移与ST段抬高对诊断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包炎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测,探讨鉴别诊断要点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除发病第8~14d外其他时段心电图S T段抬高率及二者联合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二者联合诊断急性心包炎的特异性为93.3%,发病第1d联合诊断敏感性为80.0%,发病第2~3d为75.0%,发病第4~7d为50.0%,发病第8~14d为20.0%.结论:在诊断急性心包炎患者时心电图P R段下移与S T段抬高临床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主要诊断指标.
作者:戴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对于减少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人性化管理的护理方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采取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病理以及临床诊断,90例患者中阑尾炎患者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12例,胆囊炎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8例,肠梗阻患者11例,其他疾病患者29例.多排螺旋C T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89%,有误诊患者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朱玉英;刘桂香;孟凡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剖析骨折诊断用X线、C T与M R 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骨折病患120例,所有病患都接受X线、C T与M R I检查.对本组120例病患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不同方法检查的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病患共360处骨折,其中X线显示骨折数245处,C T显示骨折数355处,M R I显示骨折数358处.分析后发现,X线显示骨折的敏感度显著低于C T与M R I,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C T显示骨折的敏感度和M R I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M R I不仅能显示骨折,还能显示脊髓损伤32例、骨挫伤110例、关节腔与关节囊积液31例、骨折累及软骨24例、韧带损伤51例.结论:针对X线与C T无法显示的韧带、骨髓与软骨等损伤,MRI均能显示,并且MRI在诊断骨折合并症与骨折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也明显高于CT与X线.
作者:程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膀胱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应用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1例患者术前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咳嗽及深呼吸锻炼、心理护理等;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加强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91例患者手术都很成功,术后大多数病人感觉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膀胱镜诊断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罗爱林;冼日凤;刘青;辛易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相关检查后已确诊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病人各3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种病症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病灶的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达到90.63%与93.75%,对比之后,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病灶的血流阻力指数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超声图像联合血流阻力指数、子宫血流阻力指数进行对比,可发现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较高,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恶性肿瘤晚期常出现骨等远处转移,骨转移的病例占晚期病人的60%~84%[1],其治疗多为姑息性,其目的是减轻肿瘤所致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放疗属于临床姑息性治疗的一个首选.大约有80%~90%的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在放疗之后可得到比较持久的止痛效果.
作者:康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