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荣;周慧;伏红超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 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23例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从41岁至71岁.结果:部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全部、单发分支9例;腹腔干、肝总动脉1例;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1例;脾动脉、肝总动脉1例;胃左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例.(1)C T平扫均显示血管增粗,内见新月形或环形、条状密度增高;C T A示血管增粗伴管壁增厚无强化,管腔狭窄.(2)可合并内膜渗漏、破裂出血、缺血性肠病及继发夹层.结论:自发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典型,CTA是诊断该病的快速、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我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低剂量螺旋C T技术检查和X线胸片技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低剂量螺旋C T技术显著高于X线胸片技术(P<0.05),而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低剂量螺旋C T技术则显著低于X线胸片技术(P<0.05).在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检出率方面,低剂量螺旋CT技术显著高于X线胸片技术(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能让患者的受照剂量显著减少,和X线胸片技术相比较能发现更多病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临床中针对疑似肺结核,胸片检查结果为阴性时,应及时给予低剂量螺旋CT技术检查.
作者:刘林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共10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n=52)与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射线与C 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4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C T检查的观察组23例和X射线的对照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情况是否符合及检查耗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符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耗时(14.73±2.12)min短于对照组耗时(20.06±3.4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优势较X射线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贲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 T联合M R 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来我院受检的疑似脑梗塞患者78例,全部受检者均依次接受CT、MRI检查,且其随后经随访均证实为患有脑梗塞.对单一CT检查及CT联合MRI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T联合MRI检查检出基底节区23例,脑干5例,额叶10例,颞叶14例,枕叶12例,小脑8例,共计72例,脑梗塞检出率92.31%.单一C T检查检出基底节区18例,脑干0例,额叶7例,颞叶12例,枕叶8例,小脑5例,共计20例,脑梗塞检出率64.10%,C T联合MRI检查脑梗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P<0.05);CT联合MRI检查对发病时间<12h及12~24h脑梗塞检出率较单一C T检查高,C T联合M R I检查对发病时间24~72h及>72h脑梗塞检出率与单一C T检查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临床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的方法可提高脑梗塞早期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志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颈部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颈部血管情况检查、正常体检的患者、人群,进行研究,分组后给予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依次进行了检查,观察组在颈部血管的各项指标检查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对比后差异大有意义,且P<0.05.结论:在颈部血管的检查中,可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内-中膜(I M T)厚度测量、颈动脉斑块的位置、数量、性质及颈部血管指标变化情况的检查与诊断,疾病检出率较高,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硬化情况,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辜忠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016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安宁区高考学生相关疾病.方法:将4993名学生分为男生组2395人,女生组2598人.年龄15-26岁,平均年龄18岁,统计特发性脊柱侧弯、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人数.结果:(1)特发性脊柱侧弯:男生组14例,女生组38例;(2)肺结核:男生组1例,女生组5例(3例已完全钙化);(3)先天性心脏病:男生组无,女生组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均已手术痊愈,房间隔缺损2例,1例已手术痊愈,1例未手术);(4)男生组发现左肺发育不良并左肺下叶肺不张1例.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在青少年中也有较高发病率.
作者:韩宽洋;郭婷;刘红岩;屈清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C T(H R C T)及三维重建在先天性内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辩率CT薄层扫描,将所得的原始数据拆薄重建及后处理,测量获得相关具体数据后进一步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有48例共78耳见内耳畸形,其中耳蜗畸形26耳,前庭畸形13耳,半规管畸形1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耳,内听道畸形9耳.结论:颞骨HR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精确显示内耳结构及伴发畸形,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卢林民;程广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诊断乳腺增生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2017年5月患有乳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钼靶X线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后,采用彩色多普勒仪器诊断的常规组患者准确率为66.6%,采用钼靶X线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准确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钼靶X线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患者病灶区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旧.
作者:姜素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对收治的2015年1月份期间至2016年12月份期间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比对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则采取基础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低,有效率为63.8%,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则达到93.6%,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乃蛋白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都要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方式,对患者病症治疗上有明显效果,同时改善其机体尿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共46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PR浓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 P R浓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刁瑞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接近,不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钼靶诊断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将自2013年10月—2017年7月在我院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一种方式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另一种方式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分析这两种方式的阳性诊断率.结果: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阳性诊断率高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诊断率,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诊断正确率高,值得被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周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检查,比较两组的张口位X线片、侧位片和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观察组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反常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前屈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生理曲度和序列改变29例(36.25%)、韧带钙化46例(57.5%)、椎体边缘增生硬化并骨赘形成68例(85%)、关节改变18例(22.5%)、颈推间隙和椎间孔变窄22例(27.5%).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检查是临床颈椎病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正位片和侧位片的拍摄,能够清晰反映有无骨质增生及推间隙和椎间孔改变,并可观察颈椎曲度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9月,选取86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2016年10月—2017年5月,选取92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设置为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各项指标,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组,51例非常满意,43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9%(94/98),对照组,43例非常满意,38例满意,1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6%(81/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整体水平,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付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牙髓根尖周病采取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牙髓根尖周病的患者268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多次根管治疗;后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炎症消退用时及恢复用时均少于常规组,P<0.05,有可比性.结论:牙髓根尖周病临床治疗中采取一次性口腔根管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指导借鉴.
作者:李中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3月—2016年9月份期间进行临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抑郁患者展开分析.在研究中,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且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疗法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后相关指数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相应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相关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后其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相应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疗法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对患者抑郁情况等同样有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程培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四维彩超对胎儿畸形及智力发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438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二维彩超及四维彩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胎儿各类畸形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颈部半透明带厚度(N T)检出情况.结果:四维彩超检测畸形正确率显著高于二维彩超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NT值者畸形诊断率也明显高于正常NT值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明显高于二维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彩超可明显提高胎儿畸形及智力发育诊断效果,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分析胎儿整体情况,可在产前检查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邓春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3例,给予甲组患者采用传统清宫手术进行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β-H C G恢复时间明显比甲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甲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VAS疼痛评分均比乙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手术、住院、β-H C G恢复时间,且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