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王志海

关键词:CT, MRI, 脑梗塞
摘要:目的:探讨C T联合M R I检查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来我院受检的疑似脑梗塞患者78例,全部受检者均依次接受CT、MRI检查,且其随后经随访均证实为患有脑梗塞.对单一CT检查及CT联合MRI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T联合MRI检查检出基底节区23例,脑干5例,额叶10例,颞叶14例,枕叶12例,小脑8例,共计72例,脑梗塞检出率92.31%.单一C T检查检出基底节区18例,脑干0例,额叶7例,颞叶12例,枕叶8例,小脑5例,共计20例,脑梗塞检出率64.10%,C T联合MRI检查脑梗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P<0.05);CT联合MRI检查对发病时间<12h及12~24h脑梗塞检出率较单一C T检查高,C T联合M R I检查对发病时间24~72h及>72h脑梗塞检出率与单一C T检查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临床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的方法可提高脑梗塞早期诊断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微小结节切除术在监狱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器官微小结节切除术在监狱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乳腺、甲状腺、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及肌肉间小结节的切除术患者46例,57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切除.结果:57个结节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均未见病灶残留,切除率100%.结论:经超声引导手术切除微小结节,术中定位准确,防止漏切,图像直观,医师信任度高,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何召国;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确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高效控制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焦淑娟;黄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A L B(血清白蛋白)、P A(血清前白蛋白)、H B(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A L B为(35.79±5.36)g/L,P A为(0.25±0.03)g/L及Hb为(117.69±13.79)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为(23.77±3.16)d,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此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刘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提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进行治疗的194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97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的方式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方式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大检测率高于研究1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的检测方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疾病的检出率,因此此种检测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彭柳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青少年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疗效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2013年5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安全等优势.

    作者:赵爱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114进行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进行斑块的定性以及定量分析,采血进行血清h s-C R P检验,进行指标的对比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20mg/L钙化组织高于hs-CRP≥20mg/L,纤维脂肪组织比重低于hs-CRP≥20mg/L组,出现斑块破裂者CRP(30.4±7.1)mg/L高于其他患者(23.7±5.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hs-CRP佳截断值28.6mg/L,灵敏度为80.0%(8/10),特异度73.1%(76/104),符合率73.7%(84/114).小管腔面积处EEM(13.1±1.3)mm2与hs-CRP存在中相关性(r=0.474,P=0.02),小管腔面积处斑块负荷(61.3±8.4)%,与hs-CRP存在强相关性(r=0.710,P=0.00).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一定程度可反映斑块的的性质、破裂风险、斑块负荷,联合血管内超声辅助诊断冠心病,判断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刘莹;王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的评价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评价时,使用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造影,评价其斑块硬化情况并做一比较.结果: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软斑发生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6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新生血管数量和斑块情况等,本次通过超声造影明显可观察到患者的斑块情况,因此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故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冯华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壁运动,各瓣膜弹性、厚度及活动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5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超声诊断,心脏形态,左室多呈圆拱门形32例,室壁运动呈节段性减弱36例,左室心尖圆而薄23例,室壁弥性减弱4例,左室球形3例.心功能指标以舒张功能降低为主,收缩功能可轻度降低或表现为正常.血流动力学指标以二尖瓣反流为主,且程度较轻.结论:缺血性心肌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首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疑似小肾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为67.95%,超声造影准确率为91.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常规超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为临床诊断小肾癌提供丰富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敏感度,可作为早期小肾癌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陈红艳;蔡迪明;林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近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两组患者均接受P C I术治疗,对观察两组之间即刻成功率、并发症、围术期病死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发生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双支、多支及复杂病变多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单支或简单病变多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平均每例植入支架数、治疗病变数多于中青年组(P<0.05);手术即刻成功率,中青年组100%,老年组患者有1例发生冠脉穿孔破裂,PCI即刻成功率为9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推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与中青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值得关注.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目的: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特点、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以及同期健康对照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发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者为对照组.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神经心理背景测试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展开研究.结果:在视空间距离工作记忆测试中,两组患者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视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测试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抑郁症程度与视空间距离工作记忆测试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的总分有着明显的正相关(P<0.05);视空间距离工作记忆测试成绩与视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测试成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性别、受教育情况在视空间工作记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P<0.05),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视空间位置工作记忆的影响较大(P<0.05),受教育程度对视空间距离工作记忆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距离记忆受损,位置记忆相对保留的现象,并且距离工作记忆损害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作者:李桂臣;万晓娜;李吉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检查.当患者病症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包括ST段压低、QRS时限和ST段下移等.结果:S T段下移幅度未超过1毫米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幅度超过1毫米,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的概率明显超过QRS波时限未超过100ms患者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未超过6个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ST段下移超过1毫米和S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可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十分严重,预后出现不良情况,值得院方推广.

    作者:黄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IPS联合F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IPS联合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F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行T I P 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于T I P S术后1月内行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观察TIPS联合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后血象变化、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TIPS联合FSE术后1周内患者WBC计数显著升高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于术后2月趋于稳定;PLT计数于术后1月内显著升高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于术后3月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RBC无明显变化.术后均不同程度出现发热、腹痛等栓塞后反应,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出现脾脓肿、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T I P S联合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方法安全、有效.(2)T i p s术可有效降低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几率.(3)功能性脾动脉栓塞术(FSE)优于传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

    作者:高峰;刘玉娥;张婧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总结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bile duct,IPNB)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索我院病理系统(2006—2017),回顾性分析1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IPNB患者的超声、CT、MR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0岁,2例伴肝内胆管结石,1例既往有胆管结石手术史.所有患者均无肝炎病史,CA 19-9升高4例,CEA升高2例,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典型影像表现是胆管扩张,肿瘤所在肝叶为著,病灶与胆管相通是其重要特点.胆管内肿瘤常呈结节状、乳头状,在超声上常表现为等回声或稍高回声;C T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呈轻-中度强化;M R扫描肿块呈长T1W I稍长T2WI信号,DWI信号稍高,呈轻中度强化.结论:IPNB的超声、CT、MR表现具有特征性,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IPNB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琰琰;王亚丽;张丁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缝隙护理在疼痛科病房的实施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在疼痛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本院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且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分类.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无缝隙护理,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4.0%,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则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为98.0%,且(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疼痛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左动脉在胃癌患者术中的罕见分支模式:病例报告和简要文献综述

    目的:分析临床1例胃癌患者术中胃左动脉的罕见分支模式.方法:对我院1例胃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例胃窦癌患者存在重复的胃左动脉,给予结扎并切断处理,一周后好转出院.结论:重复的胃左动脉属于临床的罕见分支模式,临床发生率不高,更应该加强重视,做好及时的诊断,以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作者:王华;郝钦;邢国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80例(共100个病灶),对其实施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将两者相互联合后的检查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检查办法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比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高,而且将两者相互联合大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戴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诊治的40例患者,根据疾病分类将其分为甲状腺腺瘤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采用高频彩超为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结节数目、结节周边和内部的血流信号、边界有无包膜存在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高频彩为其进行诊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徐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以及医疗诊断等,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因此,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核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注意事项.试图为临床诊断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侯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