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贾强

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 咳嗽变异型哮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发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能显著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同时可预防再次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B型超声应用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由体位分娩孕妇护理方式与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分娩孕妇的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以来,选取86例有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一组为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VAS评分、出血量、分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自由体位分娩孕妇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丛龙青;林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对临床采取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LL)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9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依照患者手术方式意愿分成探究组(45例)和对比组(42例),对比组行气压弹道碎石术(P L),探究组行L L术,对比两组临床手术效果、手术用时、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探究组的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7.8%,高于对比组的88.1%(P<0.05);探究组手术用时少于对比组(P<0.05),住院天数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排石率高,创伤小,且手术用时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作者:李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结核X线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以CT和痰菌检验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符合率,并分析各种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痰菌检验结果: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浸润型肺结核28例,干酪型肺结核14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胸部X线检查共检出肺结核58例,诊断符合率为85.29%.结论: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石强;黄启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进程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构建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与对照组患者(79.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进程中效果良好,可以使护理服务更加程序化,节省更多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尤思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分析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例骨转移癌症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医学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CT,X线以及MRI检查转移性骨肿瘤阳性情况.结果:4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在此其中,成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以及T1W2信号为低信号;溶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为长T1低信号,T2W2为长T2高信号;混合型病变者为混杂性信号.X线、CT以及MRI检查对于转移性骨肿瘤诊断阳性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而言,MRI的诊断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优越性显著其可发现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所不能轻易发现的转移病灶,敏感性高,对于指导医生治疗方案制定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弹性髓内钉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的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分组依据,即A组、B组,A组共46例患者并给予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47例患者,给予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完成后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17%)明显少于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4.3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由研究可知,利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效果要显著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并且在患者术后其身体恢复情况也比较快,在儿童肱骨骨折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逢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在脊柱创伤中应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23例实施CT技术诊断,另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1例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脊柱创伤患者中包含单纯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2例和骨折脱位型3例;11例柱创伤患者中包含椎骨损伤5例,脊髓损伤2例,韧带损伤3例,椎间盘损伤1例.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对于CT技术无法诊断的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能够进一步明确病理变化及程度,评估软组织、椎间盘等创伤情况.

    作者:邵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在妇产科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妇产科疾病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其中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与盆腔附件炎性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40/60),显著低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杨学红;张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0年2—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观察组行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8%、死亡率2%,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80%、死亡率22%,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结论:应将锥颅血肿碎吸术应用到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张冯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初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和常规然负重中立位MRI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颈椎失稳和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滑动距离、椎间盘突出诊断率、椎间盘突出经线和椎管前后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失稳和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突出率和突出经线,以及椎管狭窄程度等病变情况,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儒牛;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颅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后,微栓子阳性患者有51例,所占比例为42.5%;微栓子阴性患者有37例,所占比例为30.83%;比较微栓子阳性患者与微栓子阴性患者的血小板及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得出,微栓子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显著高于微栓子阴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数值低于微栓子阴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栓子是反应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可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可早期监测病情进展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大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优质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结果: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两组数据,优质护理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应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偏头痛联合应用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偏头痛病患140例,利用投掷子法,将1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0例.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镇脑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2.8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头痛病患施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提高用药效果.

    作者:孙黔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对比性检测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与肝硬化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功检科检出的5例BCS和21例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结果:BCS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主要累及下腔静脉和肝内静脉,病变处血管存在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等现象,且血管内血流紊乱、方向异常,也可无血流信号;肝脾增大,有腹水.肝硬化患者多数为肝脏缩小,脾大,门脉增宽.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及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能对二者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这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和对基层医院BCS患者的转诊,可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俊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9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研究组,P<0.05;另外,参照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较好,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作者:鲁磊;王芳;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A和MRA用于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CTA和MRA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查体高度疑似颅内脑动脉瘤患者或者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进行CTA检查,B组进行MRA检查,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两组患者DSA检查.结果:针对超过5毫米的动脉瘤特异度、灵敏度检测,两组患者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与MRA检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对于检测5mm及以上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而MRA方式检测也应用较多,但检出率较CTA低.

    作者:高传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7月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愈的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炎症22例,占52.3%,CT表现支气管壁弥漫水肿增厚,管腔变窄;结核10例,占23.8%,CT表现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钙化;肿瘤6例,占14.3%,CT表现右肺肺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病2例,占4.8%,CT表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扩张和创伤性湿肺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明确病因的首选检查.

    作者:崔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