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偏头痛患者应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研究

孙黔惠

关键词:中药汤剂, 偏头痛, 效果, 穴位注射
摘要:目的:研究偏头痛联合应用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偏头痛病患140例,利用投掷子法,将1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0例.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镇脑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2.8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头痛病患施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提高用药效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分析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是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肺部疾病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治疗主要依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而且患者还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比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辅助呼吸、留置管等容易诱发肺内真菌感染,需要加强防护,提前做好预防肺内真菌感染,减少发病机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昌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及施行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施行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参与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8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1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2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锁骨功能恢复例数为3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3例,差异明确(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提高患者的锁骨功能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施行价值.

    作者:庞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胸部X线检查诊断婴幼儿肺炎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行胸部X线检查诊断,探究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炎患儿.结果:320例临床诊断婴幼儿肺炎患儿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野小点状小片状阴影24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127例;表现为肺门增浓213例;表现为肺气肿或局限性肺气85例;表现为肺野实变性改变19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婴幼儿肺炎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观察病变范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全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对护理管理临床进修中运用护理部 —病房带教模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临床进修学习中运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护理进修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修生行传统护理管理临床教学模式、研究组行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终比较两组进修生带教效果.结果:在各项护理管理知识掌握率的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试成绩比较中,研究组得90分以上的进修生比例也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比较中P均<0.05.结论:将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临床进修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进修生医护知识运用及管理水平,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沈川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对影像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影像检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影像科收治的100例影像检查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50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影像检查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待患者检查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在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及可比性.结论:在影像检查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将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期间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影像检查的结果不受影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影像检查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萍;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安全性,治愈性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50例女性乳腺病良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照评估两组实验结果的治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美观效果、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患者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P<0.05).对照组的患者术后病发率为2例,所占比例为2.13%.结论: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治愈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术后美观度高、安全、效果好.

    作者:江长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对于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56例脑血管肢体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接受中西结合康复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病残率,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霍玉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颅部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12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后,微栓子阳性患者有51例,所占比例为42.5%;微栓子阴性患者有37例,所占比例为30.83%;比较微栓子阳性患者与微栓子阴性患者的血小板及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得出,微栓子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显著高于微栓子阴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数值低于微栓子阴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栓子是反应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可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可早期监测病情进展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大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分析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例骨转移癌症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医学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CT,X线以及MRI检查转移性骨肿瘤阳性情况.结果:4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在此其中,成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以及T1W2信号为低信号;溶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为长T1低信号,T2W2为长T2高信号;混合型病变者为混杂性信号.X线、CT以及MRI检查对于转移性骨肿瘤诊断阳性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而言,MRI的诊断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优越性显著其可发现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所不能轻易发现的转移病灶,敏感性高,对于指导医生治疗方案制定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结核X线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以CT和痰菌检验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符合率,并分析各种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痰菌检验结果: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浸润型肺结核28例,干酪型肺结核14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胸部X线检查共检出肺结核58例,诊断符合率为85.29%.结论: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石强;黄启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120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方式对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以针对性气道护理对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每日排排痰量、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排痰情况,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唐丽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应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偏头痛联合应用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偏头痛病患140例,利用投掷子法,将1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0例.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镇脑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2.8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头痛病患施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提高用药效果.

    作者:孙黔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途径分析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途径选择.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胸痛患者74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改良后急诊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模拟评分上,观察组始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2.97%<97.30%,P<0.05).结论:通过为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抢救治疗的整体效果,其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徐俭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160例心脏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U C G)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和每搏输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血清尿素水平对心功能分级有一定的影响,血清尿素水平越高,等级越高;同时对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有影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血清尿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测定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观察疗效和评估病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娟;王刚;魏红随;刘兴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84.1±9.6分)优于对照组(75.2±8.3分)(P<0.05),且观察组的实验教学满意度及各项教学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ll P<0.05).结论: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通过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可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与MRI对诊断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治疗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治疗的结果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异位妊娠患者,并且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判定该治疗方式的实际使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对照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73.1%;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输卵管炎;对照组中出现了1例盆腔炎,3例输卵管炎和2例子宫内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比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当中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彭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特发性视网膜膜术前眼影像学检查分析

    特发性视网膜膜病变,既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影像学检查经常面对的检查对象.然而,作为一种影像学的检查,其检查结果的判定是基于对视网膜结构的了解.因此,本文结合常见的视网膜膜病变及表现,介绍了目前较为精准的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作者:尹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弹性髓内钉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的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分组依据,即A组、B组,A组共46例患者并给予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47例患者,给予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完成后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17%)明显少于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4.3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由研究可知,利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效果要显著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并且在患者术后其身体恢复情况也比较快,在儿童肱骨骨折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逢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